曾国藩和李鸿章谁的官职大(同为满清中兴四大名臣)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也许了解,即便是1840年以后腐朽的满清政府也有过一段高光时刻,史称“同光中兴”,也就是在同治和光绪两朝皇帝时期,由于洋务派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带动下,出现了短暂的兴盛景象。

曾国藩和李鸿章谁的官职大(同为满清中兴四大名臣)(1)

是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就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在同光中兴这段时期,也出现了被誉为满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响当当人物,比较多的说法这四人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按照排序我们不难看出,史学界对曾国藩和李鸿章更加的推崇,认为他们两个的贡献要更大一些。那么如果在曾左二人中选一位贡献最大的人,应该选谁呢?今天,笔者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二。

一是,从对当时满清政府的贡献而言,曾国藩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当时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满清政府已然摇摇欲坠,此时清政府起用曾国藩回湖南办团练,组建是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湘军,并凭借着这支力量生生拖垮了太平天国,对清政府而言,曾国藩有再造之恩,是废墟之上涅槃重生的清政府的缔造者,就这一点而言,放眼满清270载,应该没有一个汉臣可以做到这个份儿,我们看看曾国藩的谥号文正就明白了,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是如何看中这位重臣了。再看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期,李鸿章只是曾国藩的手下和干将,而并非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李鸿章无法与曾国藩媲美。

曾国藩和李鸿章谁的官职大(同为满清中兴四大名臣)(2)

二是,从对开展洋务运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贡献而言,曾国藩早期在胡林翼的建议下,已经接受了兴办洋务的想法,并且也真正付诸了行动。比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就是清朝早期的军工厂。不过十分可惜的是,曾国藩去世太早,在洋务运动刚刚萌芽时期就于1872年去世了,没有在洋务运动中展现出太多作为。而李鸿章也是洋务运动的领军和标志性人物,他几乎见证洋务运动从发起到发展到兴盛再到最后的衰落的全过程,他在过程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众多近现代企业,为我国的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李鸿章一手创办的北洋海军更是显赫一时,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为我国海防事业的推动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李鸿章毫无疑问要更胜一筹。

曾国藩和李鸿章谁的官职大(同为满清中兴四大名臣)(3)

三是,从他们二人各自担任的最高职务而言,曾国藩虽然对当时的清政府有着再造之恩,但终其一生在职务上并不是特别高,有多高呢?巅峰时期曾国藩曾官至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这个职务应该说并不低,妥妥的封疆大吏,但若说入阁拜相还差了些,这个协办大学士最多算是个副宰相吧。我们再看李鸿章,若论关系,他是曾国藩的学生,可若论官职,李鸿章这位曾国藩的高徒可是官做得比他的恩师大的多,有多大呢?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内阁首辅!也就是宰相!可以说,李鸿章是整个晚清的最有代表性的见证者。后来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就是北洋军阀的头头,也是曾经李鸿章一手提拔栽培的老部下。

曾国藩和李鸿章谁的官职大(同为满清中兴四大名臣)(4)

四是,从对后世思想教育的影响而言,曾国藩是一位更看重名的人,他懂得在官场的适可而止和急流勇退,所以得以善终。而曾国藩一生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的《曾国藩家书》《冰鉴》都堪称经典,而曾国藩的教育之成功无疑是巨大的,我们看看他后来的子孙后代取得的历史地位和成就就知道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曾氏家族凡是为官的基本上都是省部级以上的,而在学界也是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另外,从现在的各类曾国藩成功学,我们就可见一斑了。再看李鸿章,他是一位非常经世致用的人物,讲求实用性,所以相对于他的恩师曾国藩而言,更急功近利一些。因此,在立言这方面要比曾国藩逊色不少。我们通过一个细节也能看出端倪,晚清时期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都有李鸿章的身影,他李鸿章其实也可以明哲保身、退隐江湖,可他还是站到了历史的最前台,担负着各种骂名,最终遗憾辞世。不得不说,这与他的处世之道是不无关系的。

曾国藩和李鸿章谁的官职大(同为满清中兴四大名臣)(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