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师表出自何人之手(出师一表真名世)

题目中的的诗句出自陆游的《书愤》,众所周知,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缅怀之情,一方面仰慕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渴望如他一般,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死而后已。说到诸葛亮,我们耳熟能详,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他是智慧的代表,但我们要明白,在三国时期,仅靠智慧还不足以在三国立足,何以谈争雄称霸,而后万古流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吧。

前出师表出自何人之手(出师一表真名世)(1)

诸葛亮(动画图像)

躬耕于南阳

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的诸葛亮,祖上是琅琊郡的望族,父亲做过泰山郡丞,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出身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人生道路,袁绍就因祖上四世三公而少年得志,到后来的称雄一时。不难想象,他的出身带来了众多的资源。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上天对他极不公平。那时的他只能带着弟弟投奔叔父诸葛玄。可好景不长,建安二年(197),他的叔父去世了,此后,诸葛亮开始了自己隆中隐居的生活,平日喜欢吟诵,经常自比于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对他不屑一顾,当时只有徐庶等人清楚诸葛亮的才干,这也成了后来徐庶向刘备力荐他的原因。这时的诸葛亮在等待着一个明主。躬耕于南阳,心怀于天下。

前出师表出自何人之手(出师一表真名世)(2)

三国鼎立

初出茅庐

当时的刘备正值低谷,四处投奔,求贤若渴。受徐庶之言,愿得卧龙之才,望引亮来见,可徐庶却说:“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之后便有了“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者皆传为佳话。当时的诸葛亮年方二十七,可谓”雄姿英发“。初出茅庐便赢下了新野一战,英雄方才崭露头角。

前出师表出自何人之手(出师一表真名世)(3)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当时的曹操统一了北方,挥师南下,欲一统天下,大战一触即发,当时只有孙刘联手才能与曹操抗衡,可吴国多有非议,主和派人数居多,诸葛亮只身赴吴,明真相,辨利害,据理力争,史称”舌战群儒“。孙权当即决定,联刘抗曹。之后大败曹军,使得他再无力南征,自此,三国便逐渐开始了鼎立之势。

前出师表出自何人之手(出师一表真名世)(4)

火烧赤壁

先帝托孤

公元221年,因关羽,张飞相继被东吴所害,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举倾国之兵,东征伐吴,次年大败。刘备也重病在身,召诸葛亮,李严,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不久之后,刘备驾崩,刘禅继位。为了顾全大局,诸葛亮与东吴和好。

前出师表出自何人之手(出师一表真名世)(5)

刘备托孤

北伐中原

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后,其子曹叡继位,由于缺乏统治经验。诸葛亮抓住有利时机,决定出师北伐,由于种种原因,北伐未能取胜,先后北伐五次,均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还是归咎于蜀国国力不足,相比较而言魏国实力强大。最后无奈只能作罢。

前出师表出自何人之手(出师一表真名世)(6)

诸葛亮(影视剧照)

五丈原的落星

诸葛亮在军中商议蜀国的国家大事,并交代完撤军事宜,不久后,在五丈原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我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他最详尽的阐述。五丈原的天空落下一颗流星,耀眼的光芒随后便消失在天际,让人看完有无尽的回味,这何尝不是诸葛亮的一生呢。

前出师表出自何人之手(出师一表真名世)(7)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和他所处的时代,拥有或失去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漫漫的历史长河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岁月的故事,而是人生的启迪。我想,这就是历史最好的馈赠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