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第二天安置工作(直击震后第一夜)

上游新闻记者 彭光瑞 罗永攀 冉文

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古朴小镇的宁静。不到一天,恍若隔世。

入夜后,很多人在家园损毁的错愕中辗转反侧或是在悲伤中和衣而眠。但也有很多人,选择逆行与坚守。9月6日凌晨4点,上游新闻记者走进四川泸定磨西古镇,记录下这里的震后第一夜。

4:10

村民围火取暖把帐篷留给老人孩子

在距离磨西镇不到1公里的公路边,村民们支起了火堆,十几人团团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他们的身侧不远处,是刚刚经历地震破损的房屋。而另一侧,则是搭建好的救灾帐篷,村里的老人孩子,大多已在帐篷内安然入睡。

震后第二天安置工作(直击震后第一夜)(1)

村民烤火取暖

震后第二天安置工作(直击震后第一夜)(2)

贡嘎广场安置点,熟睡的孩子们

村民属于大杉树村5组。该组杨组长告诉记者,5组算得上村里的大组,有村民140多户共480多人。在地震中,组里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还有一名村民不幸遇难。家园被毁大家有些沮丧,但很快部分救援物资就送到了他们的手中。组里领到了15个帐篷,每个帐篷可以睡20多个人,另外还拿到了4箱面包和数量充足的矿泉水,基本可以满足大家食用。

不过,帐篷依然有一些缺口,大家商议后决定让娃娃和老年人优先进帐篷休息,年轻一点的,身体好一些的,就围坐在火堆旁边取暖聊天。

4:30

安置点的规矩:干部守夜群众休息

在磨西镇上一家名为“贡嘎悬崖温泉酒店”的大门口,树立着一面党旗。门口一边是应急发电机,发出轰鸣声,另一边,几名男子在应急灯的照明下,小声商量着什么。他们背后的小坝子里,依次摆开几排帐篷。

震后第二天安置工作(直击震后第一夜)(3)

贡嘎悬崖温泉酒店安置点

震后第二天安置工作(直击震后第一夜)(4)

贡嘎悬崖温泉酒店安置点

上游新闻和门口的几名男子交谈得知,他们是在这里值班的村组干部和党员们。

“这里安置的大多都是咱地村的受灾群众。”咱地村包村干部金尚骏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地震发生后,村组干部第一时间将受灾群众转移到这个酒店的坝子里,救援人员当天下午就在这里搭建了30多顶救灾帐篷。“天黑的时候,送来了一批棉被。加上老百姓自己从家里抢出来的被子,能够保证两个人一床被子。”金尚骏介绍,这个安置点,除了咱地村的受灾群众外,还有附近的务工人员、游客,大约700多人。

5:00

风尘仆仆的救援队员席地而眠

在其中一个安置点,记者遇到了一些救援队员。安置点四面漏风,风尘仆仆的队员们席地而眠。

震后第二天安置工作(直击震后第一夜)(5)

救援人员席地而眠

永安救援队队长张鹏介绍说,救援队5日晚8点到达磨西镇。部分队员为了尽快进入,选择从泸定方向徒步进入。不过,因为携带了大量的装备,所以一些队员与装备只能从康定方向绕行进入。目前已有17人抵达。他们携带了破拆装备以及3条搜救犬,将主要负责倒塌房舍的巡查和搜救工作。

震后第二天安置工作(直击震后第一夜)(6)

救援队员带来了搜救犬

另一支救援队旭升青年服务中心杨旭冬队长介绍说,他们5日下午便已抵达泸定县,帮助当地完成了部分转移伤员的工作,随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磨西古镇。目前指挥中心分配的任务是和几个救援队协作进行搜救,同时参与解决灾民的衣食住行问题,尽量协调运送更多的物资进来。

当晚,由于救灾帐篷等物资比较缺乏,优先给当地村民使用,所以队员们选择席地而眠。

5:10

他们熬出地震后的第一锅早饭

天还没亮,几个群众已经醒来。在安置点的门口,用大炉子支起两口大铁锅。灶膛里的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庞。

“这两眼大炉子灶,是村里办坝坝宴用的。”金尚骏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地震后,村民们就把这两眼灶和大铁锅搬到安置点。

震后第二天安置工作(直击震后第一夜)(7)

生火做饭

“昨天晚饭,大家从家里抢出来的各种米面肉菜,汇总到一起,给大家做了个大杂烩。”金尚骏说,虽然不是很丰盛,但是安置点的群众都吃上了热菜热饭。“我们也理解,从泸定到磨西的路破坏严重,救援物资到我们手上还需要一点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正是这两口大锅,解决了震后第一顿晚餐。而此刻热气腾腾的锅里,开朗豁达的老百姓将熬出震后第一顿早饭。

来源: 上游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