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老边沟私人山庄(本溪印象1969)

来源:印象本溪微信公众号,致谢原创作者及编辑一寸丹心!

作者简介

刘晶晶:男,曾任文工团编舞、导演、演员,本溪市作家协会原秘书长,本溪市文联《溪水》文学杂志社原小说编辑,曾任著名作家舒群秘书。在《鸭绿江》《北方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东北文学史料》《文史精华》等报刊杂志发表过小说、散文。创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性慌》、中篇小说《最后一片净土》《借个绿草地》等。

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会员。

打 狍 子

原创:刘晶晶

本溪老边沟私人山庄(本溪印象1969)(1)

我们知识青年下乡不久,因为国际形势的需要,身体强壮一点,不是近视眼,出身不是“地富反坏右”的,都加入了当地的民兵组织。

农村春天种地,秋天收割,累得拽猫尾巴上炕,哪有闲功夫舞枪弄棒。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夏天挂锄了,好不容易歇一会,谁愿意顶着大太阳操练,就只剩下冬练三九了。

本溪老边沟私人山庄(本溪印象1969)(2)

我国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后,中苏两个大国即将爆发一场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核大战,苏联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手术。毛泽东主席发出号令:“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全中国五亿人民大游行,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游行,全民总动员,积极备战。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厉兵秣马,钢铁洪流将要无情地碾轧中国大地。中国核武器已经对准苏联所有的要害,红色核按钮一触即发!中苏两国已经彻底决裂,毛主席让我们知识青年下乡,是多么英明的决策,是要给中华民族留种啊!

本溪老边沟私人山庄(本溪印象1969)(3)

一九六九年的二月,还有一天就过小年了。大地银装素裹,天蓝的高远深邃,空气冻得凝结成晶莹的颗粒,炫眼的阳光令人欣喜。零下三十多度,但是只要没有风就是好天。

我们兰河峪大队民兵连,二十几个棒小伙儿,在乔大队长的带领下,全副武装。子弹袋,手榴弹袋,武装带,肩扛步枪,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大山深处进发。我还扛了一个以苏共头子勃列日涅夫头像的靶子。

近来特务活动非常猖獗,半夜经常有信号弹在山里腾空而起,当我们连喘带爬地赶到事发地点,找到的只是定时信号弹发射器。我们知识青年这才意识到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自然而然地紧张严肃起来。

乔大队长当过兵,训练我们像揉捏新兵蛋子,骂得我们狗血喷头,碰到倒霉的就踢几脚。我们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别看是身穿老百姓衣服的土八路,手里拿的可是最新式的半自动步枪。我在悬崖下立好靶子,规规矩矩地回到队伍当中。五人一组,立式、跪式、卧式,各单击五发。枪好,教练厉害,各个逞能,枪枪命中靶心。没等打完,勃列日涅夫的头像已经打得稀巴烂了,最后集体一齐速射,靶子打飞了,不要啦!

本溪老边沟私人山庄(本溪印象1969)(4)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地歌声满天飞!咪烧辣咪骚,辣骚咪斗来,愉快地歌声满——天飞!一二三——四”。歌声唱得震天响,但是这时不是日落西山,而是早晨太阳刚刚初升,这么早就回家也太没意思了。乔大队长有他的安排,他领着我们去拉练,磨练我们的战斗意志。大雪封山,无路可走,在没膝深的雪里蹚一会就累得大汗淋漓。乔大队长领我们向一座小山爬去。枪斜背着,不时被荆棘刮住,手榴弹在袋里叮咣直响,摘下狗皮帽子,满头热气蒸腾,手拽着树枝和藤条,脚踩实积雪下的硬地,一步一步艰难地攀爬着。这时真的想起杨靖宇将军,带领抗日联军,在这我们脚下的深山老林中抗击日本侵略者。我们才爬了一座小山,人家天天钻密林,没有粮食,吃树皮草根,还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打仗。我爸爸也在这个地区打过游击,他们一起战斗的战友,有的就牺牲在这块土地上,想想革命先烈,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不就是饿肚子吗,不就是要过年了想家吗。有什么呀,这不是活着并快乐着吗!

乔大队长在山顶上没让我们休息,是怕我们出汗后感冒,他带领我们来了一个猛虎扑食,从山上连滚带滑冲到谷底。谷底聚集了很厚的积雪,有的地方已经齐腰深了。我们顺着山谷向斜上方垭口进发,大家互相拉拽着,陷得太深走不动的就联手拉一把,这才叫团结战斗的集体。

又翻过一道山,在阳坡的雪地上躺着休息,抓把雪塞进嘴里解渴,大家都累得不愿意说话了。我体力好,站起身来到旁边尿尿,打个激灵后,无意中看见对面山岗上,好像有四只狍子误在雪中动弹不得。我惊呼:“大队长,乔大队长,你看,那是不是狍子!”大家被我歇斯底里的狂叫震醒了,都立起身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是!是!他妈的,你小子真行,就你机灵。”

本溪老边沟私人山庄(本溪印象1969)(5)

乔大队长清点了我们剩下的子弹,快速布置任务,讲明了真枪实弹打活靶的重要意义,立刻率领我们靠近目标。北坡没有太阳照射,积雪比南坡厚,靠得太近,仰角又把目标遮挡住了,冲上去,狍子比人跑得快,根本抓不到。乔大队长有经验,他很快找好地形。我们把枪架在树丫上,瞄准狍子就开火了。这个射击角度就能打到狍子裸露在雪外的脊梁部分,我们因为兴奋,另一个原因是第一次用真枪打活物,看见枪枪都命中了,怎么狍子一点都没反应呢。干脆打连发,哒哒哒……子弹打没了!“停!”乔大队长大手一挥,枪声骤停。“这么打能消灭敌人吗?这不是胡闹吗?”

“大队长,我们早就打中了,狍子怎么没反应呢?”众民兵七嘴八舌嚷嚷开来。

“还有子弹吗?”乔大队长问。

“没有了。”“没有了。”“我也没有了!”大家哭丧着脸。

“打仗得动脑子,狍子为什么不动,前面的狍子挡道,后面的狍子能过去吗?看我的。”乔大队长端起枪,没用树杈做依托,立式瞄准,抬手一枪,前面第一个狍子,一下子窜下悬崖,跌进雪窝里。

“后面那三只狍子,背上的毛都叫你们打光了,早就死了,为什么光打后面的,不打前面的?”乔大队长把枪关上保险,挨个看着我们,等着我们回答。

“哪想那么多,光顾着打狍子了,谁还顾得上前后啊。”大家摸着脑袋傻笑着,内心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个当过兵的人。

“去吧,把狍子找回来。注意安全,千万别掉进雪窝里。”

山岗上的三只狍子拽下来时,确实背上的毛都打秃噜皮了。第一只掉进悬崖下的狍子,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因为它跃起后钻进雪里,又在松软的雪下行进了一段。狍子也就羊那么大,屁股上的毛白白的,不过很肥实。我们高兴的围着狍子看,实在想不通,一般狍子都是成双成对地在一起,今天怎么一下子碰见四只,真是天上掉馅饼啦。

乔大队长把我们集合在一起,说:“今天打靶,任务完成的非常好,还有意外的收获,要过年了,知识青年和我们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年纪轻轻的也不容易呀。今天我私下里做一回主。一会儿找一个空地,挑一个小一点儿的狍子,我们吃烧烤狍子肉就咸菜疙瘩,庆祝一下,狍子皮奖励给发现狍子的小刘,另外三只狍子,过年了,给公社一只,前后生产队各一只。就这么定了。行动吧!”

“嗷——嗷——万岁!万岁!!”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吃狍子肉,有点像牛肉。狍子皮熟好后,就一直跟着我走南闯北,50年了,毛都磨秃了,剩下硬硬的皮板,至今还铺在我的褥子下面。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