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吗(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而春秋时期八佾,是一种宫廷乐舞制,八人一行为一佾,八佾则是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四十八人,四佾是三十二人。同时按照周礼制定的礼法要求,应该是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孔子认为春秋时期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就是因为周朝礼仪崩塌所致所以极力宣传维护周朝礼仪制度并推行儒家学问。

季氏,即季孙氏,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三桓之首。掌管鲁国政治军事数十载、飞扬跋扈。按照周礼、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不管不顾、故意打破规矩,在一次自己仪式上、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孔子谈到季氏时,就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圣人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吗(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现代人一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这也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以此表达忍无可忍!的确按照现代字面意思解释没错但如果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意思也许真的有所不同。

根据记载:春秋时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并非当做忍无可忍的意思来讲、试想以当时孔子的社会地位根本无法与季孙氏抗衡有怎么会说出忍无可忍的话呢、难道只是嘴上说说嘛!显然不是。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此处忍字当忍心讲、容忍、而非忍耐、忍受。词句原意是表达:如果这样(季孙氏)他都忍心敢做、那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呢!

孔子每次提到此事时都会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以此表达季孙氏其野心巨大、恐怕有谋逆的想法。

孔圣人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吗(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

孔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经过后世演变、忍字有了更多意思也就变成了现代人口中的忍无可忍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