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终身的兴趣 如何养成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在《只管去做》这本书中指出,人在一天中有40%的行为是习惯做出的,而非思考后做出的行为,就跟渴了就会喝水一样,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便做出了这个行为。

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短期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跟着我们一辈子。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虽然习惯不能一下子改掉,但能慢慢培养新的习惯替代原来的坏习惯。

1

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人的本来是趋利避害的,举个例子。

你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坐地铁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没事看微信,这个习惯让我们又爱又恨。一眼望去,地铁上基本上都是低头族,有时候连开会都看个不停。

此时已经形成了一个负反馈,一个不良好的习惯。人的大脑是很懒的,大脑是不会自己去思考的,大脑通常是被动思考,比如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有危机感,事先想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去思考。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无意中养成这个习惯呢?其实它也是符合习惯回路的,当我们在地铁上有点无聊的时候,这就是暗示大脑会产生“做点什么事情打发时间”的渴求。

这种渴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变强。越是拒绝,越会变强。默认情况下我们就会拿起手机看微信,这就是惯常行为。

看微信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这就是奖赏。那么地铁上看微信这个习惯就养成了,这就是习惯回路的力量。

如何培养终身的兴趣 如何养成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1)

很多人都想改掉玩游戏、吃零食、熬夜的坏习惯,但都是在跟自己对着干,强迫自己改变,从来没有想过,不做这些事情的话,做点什么才能同样满足内心的渴求呢?

明白了这个原理,那我们能不能换个方式满足这个“打发时间”的暗示呢?

比如把看微信的习惯换成听音乐,是不是会比看微信好一点,至少不会再低头玩手机,方式不同,但一样满足了“打发时间的”渴求。只是把奖赏的方式换成了听音乐。

这就是培养一个习惯替代原来的坏习惯。弄明白了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

2

​怎么找到自己想培养的习惯?

很简单,一张纸,一支笔,列出来。

“想”顾名思义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问问你内心深处究竟想要什么?有什么渴求?

把能想到的都列出来,全部写在纸上。这会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找出自己真正想养成的习惯,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一时的冲动上。

比如说有些人培养习惯的过程是这样的:突然觉得心情不好——做点什么吧——看别人都在跑步——那我也开始跑步吧——这下心情好多啦——特别喜欢这种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感觉——跑步一次、两次、三次——临时有事或者下雨跑不成——那就不去了吧——过了好久,突然发现,已经好久没有跑步了——哎呀,我怎么总是三分钟热度呀——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干点什么吧——有人健身一个月就练出马甲线——那我也去健身好啦……

​如果连自己为什么跑步都不知道,你就找不到这件事的本质意义,这表面上看似是在培养习惯。实质上你的内心深处只是想逃避生活的无聊而已。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要学会静下来。

如何培养终身的兴趣 如何养成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2)

正如彪悍一只猫说:

​“真正的成功,是找到自己想要的活法,并有能力去捍卫它。”

我听过一个段子,有人问另一个人,你今年打算做些什么?那个人回答:‘我2017年的目标就是搞定2016年那些原定于2015年完成的安排,不为别的,只为兑现我2014年时要完成的2013年年度计划的诺言。’”

就像韩寒说的:

“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停留在知识表面远远不够,知行合一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把目标拆解到每一天,做到数据化,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写到清单上就可以了,这种属于硬性时间。

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比如晚上20:00-21:00健身,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硬性时间。这1个小时其实在一天开始时就预支出去了,并不是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

因为你已经提前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里健身,这样一切都会为这段时间让路。

​ ​ 3

​培养习惯的正反馈

1.微习惯

循序渐进就是:用遵循符合规律的步骤,逐渐推进。比如说健身,门外汉的健身计划通常是:每天中午吃完饭休息后开始健身,俯卧撑40个一组,做3组,平板卧推30个一组,做4组,杠铃40个一组,做3组。

很简单粗暴是吧?小白看了瑟瑟发抖,敬而远之。既不符合健身的规律,也没有逐步渐进的感觉。

但如果你去找健身教练,他会首先让你做个能体测试,然后告诉你肌肉是怎么长大的:当我们在肌肉上增加负荷,对肌肉造成刺激,组成肌肉的肌肉纤维会形成微小损伤;受损的组织会在体内自然修复,不过为了避免再次损伤,肌肉就会修复得比过去稍微粗壮。接着,根据你体能测试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

比如说你能推20千克的杠铃,教练不会让你直接推40kg,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们经常处在舒适区边缘,这个过程不会感觉到太大的痛苦。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点点突破,达到想要的目的。

2.自我激励

比如成功坚持21天早起,就奖励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子、书,买回来。

满足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又能帮助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会让你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形成一个正反馈,就更容易坚持下去了,持续一段时间完成目标就给自己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到最后就不再需要自我激励了,因为习惯已经养成。

3.内驱动力

这种发自内心的强大自驱动力是最可怕的,能看到内在的长期主义带来的好处。

一个人能够喜欢健身,痴迷于健身。驱使他的是自己感受到身体状态比以前好了,以及别人称赞他:‘变块儿了!’‘更精神了!’‘超有毅力!’

周围人对他的称赞就是他坚持健身这个习惯带来的奖赏,奖赏希望被认可、希望被关注的内心渴望,这样一来驱动力就更强了。如果他坚持30天,然后奖励给自己个手机之类的,这样也是一种诱惑没错,但是在强大内驱动力面前太弱了。

奖励是外在渴望,奖赏是内在渴望。这种发自内心的强烈渴望,无需激励,就能乐此不疲的养成一个好习惯。

内心的驱动力会比外在的诱惑力输出更持久的能量。

正如逆熵增者给读书赋予的极大意义:

​1.通过阅读提升了认知

2.大量阅读让我收入翻翻

3.阅读让我知道自己的边界

4.阅读给我带来了丰富的阅历

5.通过大量阅读给我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逆熵增者正是赋予读书极大的意义,看到了长期主义带来的好处,才能沉迷在书海中乐此不疲。

在此我也加上一句我赋予读书极大的意义:

​旅行可以让你走出视野的领域,而读书可以让你走出思维的领域。

​​4.培养习惯的“三条命”

这个相对来说就比较有意思了,有没有发现,很多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想法。比如早起365天,一天都不能落下!

可是如果落下了一天,他就会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不行?其实并不是,只是我们通常给自己定的期望太高了,所以达不到的时候就会开始自我怀疑,失落。

有时候不给自己太大压力,是一种智慧。

就像马斯克说的:

“心有猛虎,也要细嗅蔷薇。”

毕竟我们是人,而不是超人。没有谁能做到完美。

如何培养终身的兴趣 如何养成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3)

​比如你想养成每天一万步这个习惯,但总会有些特殊情况。导致我们没办法完成完成。

也就是说我们要允许自己有那么几次没能完成的情况。

允许自己每个月有三次‘挂掉并复活’的机会,每‘挂掉’一次,就涂黑一个小人儿。三个都黑了就game over,要重新开始培养这个习惯。

那么要坚持多久,才算真正养成了一个习惯呢?

习惯不是用时间来定义是否养成的,当你无意识做出这件事的时候,也就是已经进入了你的潜意识,跟每天早晚刷牙一样不会觉得痛苦,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这时候才算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终身受益,成为我们的一剂良药,能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治愈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