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第一单元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选择性必修第一单元高中语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选择性必修第一单元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选择性必修第一单元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1.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日月忽其不兮(久留)

谣诼谓余以善淫(谣言)

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做官)

⑥忍尤而诟(排斥)

⑦宁死以流亡兮(突然)

余情其信芳(苟且)

行迷之未远(等到)

椒丘且焉止息(驱马疾行)

A.①④⑤⑦⑩ B.③⑤⑦⑧⑩ C.②④⑥⑧⑨ D.①③④⑥⑨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终老不复取 B.蒲苇纫如丝 C.摧藏马悲哀 D.留待作遗施

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使人听此凋朱颜”中的“凋”相同的一项是( )

A.砯崖石万壑雷 B.雄飞雌从林间

C.地崩山壮士死 D.又闻子规夜月

5.下列对我国古代诗歌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诗经 乐府 楚辞 散曲 格律诗 词 B.诗经 楚辞 乐府 格律诗 词 散曲

C.楚辞 诗经 乐府 曲子词 诗 汉赋 D.诗经 楚辞 乐府 汉赋 词 散曲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本称《诗》,据传是孔子撰写,汉代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共三百零五首。

B.《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所谓“宗庙之音”,就是专用于天子、诸侯祭祀祖先,宴飨上天,祈年拜神时的乐舞歌辞。“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7.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B.波心荡,冷月无声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9.下列对两组加粗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卜尔筮,体无咎言 安敢轻吾射

②乘彼垝垣,望复关 险远,则至者少

A.两个“尔”相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以”不同

10.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乘彼垝,以望复关

C.不见复关,泣涟涟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帝高阳苗裔兮

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③惟草木零落兮

④恐美人迟暮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B.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3、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恐年岁之不吾与 B.恐美人之迟暮

C.不吾知其亦已兮 D.高余冠之岌岌兮

1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全都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①五里一徘徊 ②便可白公姥 ③昼夜勤作息 ④本自无教训

⑤逼迫兼弟兄 ⑥我有亲父母否泰如天地 ⑧贵贱情何薄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C.②④⑤⑧ D.①④⑦⑧

1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仲卿母所遣

A.自缢于庭树 B.渐见愁煎迫 C.何言复来还 D.非为织作迟

1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问君西游何时还

A.避猛虎,避长蛇 B.使人听此朱颜

C.砯崖石万壑雷 D.猿猱欲度攀援

17、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自秦入蜀的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鱼凫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8、下列对联颂扬的人物,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A.诸葛亮 杜甫 范仲淹

B.岳飞 李白 范仲淹

C.岳飞 杜甫 孟子

D.诸葛亮 李白 孟子

19、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老臣心”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寄托了诗人济世无人的哀伤。

20、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C.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D.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1、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赞美郡守,最后一句的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

C.“天堑无涯”的意思是天然壕沟广阔无边,“天堑”在这里指钱塘江。

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写出了杭州的富庶与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22、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B.“淳熙”是宋代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C.“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月,“至日”是到这一天。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23、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列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24、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 B.地崩山摧壮士

C.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D.猿猱欲度愁攀援

25、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一项是( )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

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

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