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世界上有无数书单,为什么我要再写一个?

它是我的精神路标以及我对这个世界背后算法的一点微小扰动。

最近我和朋友们在做一份实验性周刊《好奇心来信》,每周一期,邀请他们推荐这一周看过最值得推荐的内容,并附上推荐语。以期用这样一种方式在算法的世界里,保持人的审美和趣味。

这些事背后无非是基于一个简单的信念:通过分享我们喜爱、相信的一切来改变世界。

今年一共读了30本书,推荐其中的10本(排名不分先后)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1)

01

《香帅财富报告》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喏,对2021年经济的总结和2022年展望的新书也马上出来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部分书籍已经全面订阅化,像每月都想扣你钱的共享单车一样。

得到除了每年一次的跨年演讲,《香帅财富报告》,何帆的《变量》系列等都是以年为单位更新,毕竟,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2)

所以当我看到豆瓣很多人批评此书学术不严谨,没有提供什么新思想时,大有一种鸡同鸭讲走错场的既视感,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传统的书,更像是一份年度新闻产品,或者可以理解为某份杂志或报纸经济专刊的年度观察。再不济,香帅和何帆的水平也比我们大多数人周围的人要更懂中国经济。

房子还能不能买,基金该怎么投,什么行业未来更有前景,针对这些我们每个人都会关心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观察和思考角度,文笔流畅,一两个下午就能读完。

02

《原则》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3)

这是4年前出版的书,很多地方都推荐过。作者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Ray Dalio。

这是一本极度理性的书,全书几百条原则都是作者做投资,生活工作中实际运用原则的总结和提炼。

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可信度加权原则。如果你要做决策,需要参考某些人的建议,你通过什么方法来筛选“专家”?Ray Dalio给了他的标准:

1.个人专业背景和决策主题的契合度;

2.至少成功三次解决过相关问题;

3.对所得结论的因果关系分析很有道理。

以此标准衡量,那些从没做过爆款,却天天教你如何做爆款的就不要听了。

03

《SM:一个受虐狂的采访笔记》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4)

15年前的书,让我们得以通过一个真实样本的访谈窥探这个隐秘群体的世界。他们并不是什么怪物或变态,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我在豆瓣上打了5星,理由是,刷新观念的都是五星。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这里引用心理咨询师崔庆龙对SM关系的一段解读:

任何一个施虐者都是潜在的受虐者,反之亦然。为什么有人愿意受虐?因为最深刻的关系体验都是围绕着身体疼痛和情感受辱组织起来的,受虐是进入深度依恋关系的密钥。

当受虐出现在游戏形式里时,它会体现的更具象征性。受虐者通过自己的服从和受辱,将所有力量赋予施虐者,将对方塑造成远远凌驾于自己的理想客体,TA体现着伤害和保护的双重力量,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换来对方的回应和承认。

真正让受虐者满足的是,自己的任何行为,无论看起来多么脆弱羞耻,它都以某种形式影响着施虐者的行为,它都预感着自己最终能够得到对方的真正回应(满足),这份回应来的越是艰辛,受虐者越是能体验到被看见和怜爱的深切程度。同时这也是一种隐秘的对施虐者的掌控,一种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超出任何正常关系形式能够抵达的交流语言。

有趣的是,很多企业高管在SM关系中往往喜欢扮演受虐的那一方。

04

《文化战略》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5)

作为从业者,如果开口闭口还只会说定位,那就太那个啥了。除了定位,品牌大理想,超级符号,冲突以及这本书宣扬的文化战略都是营销武林的重要门派。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核心意思,大概是:品牌广告应该放置在流行文化中来看。如果不同这个,是无法理解看懂亚文化以及所谓的圈层营销。

05

《心流》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6)

4年前的一本心理学领域的书。所谓“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所谓幸福,不是人生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可能偶尔你也体验过心流的感觉,但作者是想告诉你如何保持或者频繁体验这种让人内心安宁充满秩序的状态。

06

《沟通的方法》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7)

得到的二当家,脱不花亲授。一个没上过大学,摸爬滚打成为得到这家知识服务提供商的CEO,你觉得她的看家本领是啥?

讲沟通和谈判的书我也看过一些,譬如《非暴力沟通》和《优势谈判》等等。但脱不花牛B的地方是,她每一个沟通方法都能给你用公式清晰表达。简单说,就是有理论,有方法,可落地。

举例:激励=及时赞美 行为建模 反馈闭环

用三句大白话来“翻译”公式里的三个要素:及时赞美、行为建模和反馈闭环,分别是:“你做得真好”“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和“你总结得真好,我跟你说说对我的启发”。

巴菲特好像说过,如果他可以改善自己的一项技能,他会选择沟通。

07

《刘擎现代西方思想讲义》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8)

书读得多了一些后有一个好处,如果作者没想清楚造成的表达不清,会被你一眼识破。刘擎老师的这本讲义,流畅、清晰,是他阅读大量文献后一次精彩的解说,让我们离哲学近一点再近一点。

为什么我们会沦为工具人?可以看看马克思韦伯关于“工具理性”的论述。

为什么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在这本书中你会读到“爱情越热烈,双方就越接近受虐狂与施虐狂。因为在萨特看来,人类相处总是在争夺主体性,避免成为别人的客体,所有才有“他人即是地狱”的论断。

我是在个人极度迷茫的时候阅读的这本书,刘擎老师仿佛是我一次思想远征的导游,看看人类这一两百年都思考过哪些重要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于是便不再孤单。

08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9)

作为一个文科生,推荐一本讲概率论的书,为何?因为我第一次从数学公式中感知到,为什么那么多伟大的科学家会愿意相信上帝的存在。

“也许,正态分布就是被上帝选择出来的,就像光选择沿最用最短的路径传播、引力场物体选择沿测地线运动一样,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按照正态分布的钟形曲线分布和演化,就是每个随机事件的必然宿命,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正是正态分布的奇妙之处。

很多看似随机的事件,竟然都服从一个如此简单的分布:而任何复你的分布,最終也都会变成正态分布。这一切就像是上帝的刻意安排。在纷繁复杂的世果背后,隐藏着稳定的秩序和早已注定的未来。”

09

《枪炮、病菌与钢铁》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10)

一本很久之前就想看,但一直没看的书,今年总算看完了。因为之前专门写过推荐文章《一个好问题》就不在这里多说。

对于这本书来说,那个好问题是:“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们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

当然这是一本非常考验看书方法和耐心的书,但论述和推演都很精彩。如果想快速掌握主要观点,可以直接看第四部分和尾声。

10

《卡片笔记写作法》

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书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11)

因为使用卡片笔记工具flomo而知道并阅读的一本书。核心思想来自德国的社会学家卢曼。卢曼一生依靠这个方法写出了近60本书以及上百篇论文,而这些产出都是依靠记录下来的9万张知识卡片。

很多人以为,写作是从面对一张白纸开始。但卢曼告诉我们,写作应该从一堆已经记录的卡片开始。而在我们不断记录卡片的过程中,知识会慢慢自动关联,从而结成网,将某些写作主题浮现出来。可以说,是笔记推动着我们去写作。

而正如卢曼所说“不写,就无法思考”。

当我们觉得世事无常时,我时常想起毛姆的那句话:“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愿我们都可以在阅读这座避难所中安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