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那个脸红唱歌的小哥哥 抖音上那个穿大褂唱歌的小哥哥

抖音上那个脸红唱歌的小哥哥 抖音上那个穿大褂唱歌的小哥哥(1)

刘芃(左)与刘俊杰

抖音上一个幽默搞笑、穿大褂弹吉他唱歌的天津少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细一看才发现,他竟是相声表演艺术家刘俊杰的儿子刘芃,爷儿俩曾一起上过天津卫视春晚。让人疑惑的是,这个阳光帅气、高高瘦瘦的大男孩竟叫“墩子”,带着这个疑问,在他的玻璃房练习室里见到他,从他口中知道了答案:“墩子是我的小名,小学五六年级是我最胖的时候,有一百多斤,后来练了篮球,才慢慢瘦下来。”他的脚边趴着一只猫,是他捡来的流浪猫,叫“大黄”,在这样温馨的气氛中,他慢慢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上小学时喜欢上相声

第一次上电视特别紧张

我是2001年8月出生的狮子座,在和平区逸阳小学上学,成绩一直都不错。我第一次听相声是三年级,我爸演出带我去看,因为年纪小,虽然觉得特别可乐,但是还有一大半听不懂。很快我爸又带我去了一次谦祥益,那算是我第一次正式听相声。

我小时候对相声没什么概念,爸爸的同事、朋友总来我们家,我就听这些大人每天乐乐乐,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那时我不懂什么叫舞台表演形式,只是模模糊糊知道两个人站在桌子后面说段子叫相声,他们说什么,底下听众一乐,我听得懂听不懂也跟着一起乐。

我第一次参加表演是小学六一儿童节的联欢活动。我爸是我们学校联合小组的演员,有时有活动就让他去演。有一次活动前,爸爸跟我说,咱俩现对一个小段,能不能演?我觉得够呛,从来没演过啊。我爸安慰我说,有信心就能演好。后来我就现学现卖,没想到还挺成功,打那起,我真正有点喜欢相声了。

我初中是在汇文中学读的,马三立老先生也在那上过学。当时学校有一些活动,我就编一些小段,我就站在那,基本没有动作表情,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也都乐乐呵呵的,因为大家没听过同班同学说相声。忽然我就感觉,自己真是越来越喜欢相声了。

我爸那时候教我相声方面的知识并不多,也没有逐字逐句、每个动作每个表情地给我讲过,是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领会,产生了那种有感而发的冲动。

初中毕业后,我正式报考了曲校,正式接触相声。刚到曲校时我是班里经验最少的,很多同学从初中就学相声,有的都拜师了,有的都演了一两年了,我还什么都不会呢。但我应该算是有点儿天赋吧,再加上我挺认头学的,算是学艺渐精。那时候我就觉得爱听相声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行业会越发展越好。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学戏、学相声、学曲艺都一定要吃苦,学不好就会被体罚,挨打。可能我对这门艺术的兴趣是自发的,所以始终没觉得有压力。

说相声不练肯定会生疏,比如贯口,要是不天天去重复地练习,上台后嘴里肯定咬不住,会“瓢”,会记不住词。熟能生巧,多练没坏处。拿我来说,可能早上起床忽然有感觉了,就一边刷牙洗脸一边来上一段,或者等公交车的时候,或者是在没人的地方,喊一喊,唱一唱,练一练,比较随性,但每天都会坚持。

我第一次上电视也是在曲校上学的时候,赶上元宵节,天津电视台找我爸,要他找一位年轻演员搭档,演一段年轻化的相声。我那时也学了一段时间,爸爸就想带我上节目。于是我每天玩命排练,因为是第一次上电视,特别紧张,双手不敢乱动,好在顺利完成了整场表演。

现在我也会参加一些相声节目,比如天津电视台的《相声大会》《鱼龙百戏》,都是很好的锻炼。随着自己对这门艺术的深入了解,再看自己以前的表演,觉得舞台经验不够成熟,肢体僵硬,眼睛睁不开,惨不忍睹,没脸再看,哈哈。可能再过一年两年,我也会觉得我现在的表演不够成熟,我想这就是人的不断成长和进步吧。

在园子里说相声特别锻炼人

要在现场琢磨出观众喜欢什么

我也有很崇拜的相声演员,比如我师父李金斗老师。拜师之前我就看过很多我师父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黄鹤楼》,我在北京看过他的表演,觉得他特别棒,唱得也特别好,没想到他能收我为徒。然后就是我爸,我觉得他的作品比较接近现实。我还比较喜欢苗阜、王声的表演。

天下说相声的人都是好朋友,相声要靠大家一起传承。每个入门的人基本都有师父,师父上面还收师爷,师爷也有师父,都能回溯到最初的起源,所以传下来的东西形式都很相似,就看谁在创新这方面能利用好这些技巧。

我爸是在相声事业上对我影响最深的人。他对相声特别认真,特别执著,如果忽然有一个灵感,他能坐在那想一整天。我爸的相声通常都是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故事反映一种社会现状。

在和我爸一起研究创作的时候,我们爷儿俩会有轻微的想法上的冲突,比如我觉得我这么表现、这么说,我们这代人会听懂、会理解,但我爸觉得你这么说不行。刚开始我会执拗,想按自己的想法来,但慢慢地又觉得我爸说得有道理。在碰撞的过程中,我爸也会吸收一些当下时代的新东西。

我目前在劝业场天华景说相声,其实主要是学习和积攒经验。这家相声园子刚开业时有一对演员请假,老板想找演员来补位,我的一个师哥把我推荐给了老板。我试演了一场,把我会的基本都展示了一遍,也包括唱跳。老板看完觉得我还挺能活跃气氛的,观众也挺喜欢,就把我留了下来。就这样一点点积累,演出越来越多,到现在每周都有五六天的演出安排。

我觉得在园子里说相声特别锻炼人。比如说刚来的时候,每天只想演好自己准备的节目,慢慢发现每天来听相声的观众不一样,有可能今天都是年轻人,明天上岁数的人多,或者各占一半,那就要根据观众的情况,调整表演内容。面对年长的观众,说一些新潮的词句,唱点流行歌曲,可能人家听不懂你的梗;如果台底下都是年轻观众,你说一些特别老的东西,人家也是云里雾里找不到感觉。所以就得灵活掌握。再后来,我发现有的观众昨天看完了,过两天又来了,那也要考虑到这些观众,即使说的是同一个事,也要变换一种角度,尽量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开始我不太自信,后来自信心慢慢增强了,现在喜欢我的观众上到叔叔阿姨,下到小学生,我下场后总有人拉着我照相。

有经验的相声演员会在上台后先跟观众互动几分钟,琢磨出观众喜欢什么,在后面的表演中“投其所好”,这是比较高级的表演方式,但也不能完全去迎合观众,更不能乱改,那样会导致整场表演很混乱。高级的表现形式需要自己去悟、去练、去琢磨。

我觉得相声最主要的就是逗人乐,要给观众带来欢乐,一定要有包袱儿,这是最低标准,同时还要让观众有回味,引起共鸣。新的东西要在传统的结构上创新,要是胡乱改编,就和相声没关系了。说相声也需要体能,我小时候练过三年散打,平时也爱打乒乓球、羽毛球,爱打篮球,以保证自己的体质和活力。

穿大褂拍抖音

边说相声边唱歌

小时候我大概天生对音乐比较敏感,学校兴趣课的老师发现我吹竖笛特别认真,学得也还不错,就跟我妈提建议,让我学一门乐器。我选了钢琴,13岁开始学,第一年就考了三级,两年半不到三年就考九级了。2020年考的十级。我其实特别喜欢乐器,练吉他也是,会练到忘我。

进曲校后的第二年,我喜欢上了唱歌,没找过老师,就是自己听自己练,嗓子可能天生有点清澈,身边的人也都比较认可。我还参加过青歌赛,获得了天津市的三等奖。

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唱歌,想说相声、唱歌同时发展。后来发现其实这两者是能结合的,尤其是现在,相声的发展更多元化了,为什么我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搞些创新,让相声这门艺术有更多的受众群体呢?在学了吉他弹唱之后,我就开始尝试把这些和相声融合起来,在说的过程中加入弹唱。

做抖音是因为我觉得可以把我的弹唱展现出来,穿大褂也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我是相声演员。这些内容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就比如今天我正在练琴,忽然有个好玩儿的点子,就赶紧录下来,让同事帮我拍,后期再做剪辑。目前我没有刻意地去包装自己,或者是花钱做推广,只是出于爱好,如果能涨一些“粉丝”,吸引大家来关注新时期的相声发展,那就再好不过了。不过确实有效果,慢慢增加了很多“粉丝”。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管干什么,得自己有能耐。如果眼下的事还没做好,老想着一步登天,那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我现在就想把相声说好,把歌唱好,把抖音做好,如果哪天有什么活动或者比赛适合自己,我就去挑战一下。

作者:刘佳维

来源: 天津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