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的声韵(仄声韵平仄格式及习作)

仄声韵平仄格式及习作

平仄的声韵(仄声韵平仄格式及习作)(1)

【仄韵七律•稻粒】

念念难忘香稻粒,

呼朋结伴重来拾。

登攀峻岭路途遥,

涉渡清溪波浪急。

昔日啄馀无影踪,

故人牙慧成空笈。

不知鹦鹉去何方,

惹得洒家双目湿。

附:杜甫秋兴第八首原文

平仄的声韵(仄声韵平仄格式及习作)(2)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平仄的声韵(仄声韵平仄格式及习作)(3)

题记:在深圳荔园,诗友聚会以杜甫“秋兴”第八首诗拈“字”押韵写诗,要求写七律,不才拈得一个“粒”字。这是一个仄声字,是入声十四缉部的仄声字。还有几位也拈到了仄声字,当时有人问:“仄韵无格可依,怎能写律”,偏有好事者当场拿出了一组仄韵七律平仄格式来,众诗友聚而观之,果真有这种格式。仔细观看这仄韵格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平声韵格式的“倒”版。中华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四种仄韵格式如下,供诗友参阅。

平仄的声韵(仄声韵平仄格式及习作)(4)

(1)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2)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3)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4)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的声韵(仄声韵平仄格式及习作)(5)

据上海师范大学叶汝骏研究,仄韵律诗既不是入律的古风,亦不能简单判定为古风式的律诗,它是近体诗歌体裁系统中特殊的一员。仄韵五律是仄韵近体诗中最早成熟的一体,其生成于六朝,定型于初唐,发展于盛唐,鼎盛于中唐,衰落于晚唐。但就总体而言,唐代仄韵五律发展缓慢且成就有限,仄韵一格也始终未能成为五律的正格,这主要是其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缘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