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在致橡树中描述了什么爱情(致橡树到神女峰再到惠安女子)

舒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北岛,顾城齐名。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从《致橡树》到《神女峰》再到《惠安女子》,构成了舒婷女性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文本将各自探讨这三首诗背后所展现的不同的女性意识。

  • 《致橡树》——呼唤平等的发轫之作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77年,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舒婷在致橡树中描述了什么爱情(致橡树到神女峰再到惠安女子)(1)


  • 《神女峰》——传统伦理的大胆批判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历代文人骚客的笔下,巫山神女象征着女性的纯洁、忠贞、执著。在男权主义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男性按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女性定格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以妇德来约束女性的行为。长此以往,女性不得不认同这些规范,并慢慢转化为自身道德律令。

虽然被人赞誉为贞洁的典范,受后人膜拜,但却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种荣誉是虚伪的。"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对真正爱情和生命的向往和追求,是对封建道德的强烈批判,也是对男权主义文化的声讨。

诗人面对这一神秘的石峰,对传统的爱情观提出了质疑,体现了当代女性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叛,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思考,对人性复归的呼唤。诗歌反映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作为牺牲品的旧道德。


舒婷在致橡树中描述了什么爱情(致橡树到神女峰再到惠安女子)(2)


  • 《惠安女子》——一首悲悯的歌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惠安女子是福建惠安沿海几个村镇汉民族妇女群体,那儿的男子长年漂泊在海上,"留守"几乎是那里所有惠安女子的现实处境。但长期以来她们一直默默隐忍着生活的苦涩,以勤劳、温良、孝顺呼应着传统文化期待。舒婷通过她独特的女性情感体验贴近这些女子,《惠安女子》是唱给她们的一首悲悯的歌。

惠安女子内在这般"贤惠",外表是这般的美丽,自然成了人们欣赏的"风景"。这种把女性视为"风景",却无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生存环境的改善,忽略女性"美丽"下的忧伤,令诗人痛心疾首。惠安女子这一意像,是诗人向那些愚昧麻木的世人发出严正的抗议,也是对我们社会尊重女性的人格独立,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的真诚的呼唤。


舒婷在致橡树中描述了什么爱情(致橡树到神女峰再到惠安女子)(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