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厅的故事(舞厅舞女回忆录)

如今34岁依然单身的玲姐在苏州吴中区某舞厅当舞女。对于属于普遍吃青春饭的舞女来说,30多岁的年龄似乎占不到明显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年龄偏大是一种劣势。基本上与“舞厅一枝花”、“舞厅皇后”这类称呼的当红舞女绝缘了。本文就讲述十几年前,玲姐在没有当舞女之前在大连开发区打工的故事,后续文章会讲诉她从电子厂打工妹转行做舞女的事情,以及她从大连某舞厅不远千里辗转到苏州舞厅淘金的故事。

舞厅的故事(舞厅舞女回忆录)(1)

一,从老家到大连寻梦。

玲姐老家在黑龙江佳木斯的汤原县,不管她是之前在大连还是后来到苏州,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哈尔滨人。其实这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如果说汤原,外省人很少有人知道,解释一大堆还麻烦。这和许多苏州人习惯性的自我介绍不一样。比如“我是苏州木渎人”、“我来自苏州盛泽”,木渎、盛泽前面连“区”的名字也很少加上。如果是昆山人、张家港人,最多说到来自昆山玉山、张家港杨舍,百分之八十情况下不会前缀“苏州”。

当年20岁的玲姐,或者说那时候只能称呼为小玲,为什么会到外出打工第一站会选择大连?苏州是江南地区当之无愧的一颗明珠,是许多省内省外打工人心目中的胜地。那么有着渤海湾明珠、时尚之都、浪漫之都美誉的大连同样是很多东三省打工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没有充实的文化基础,到哪里打工都是做最普通最繁忙的事情,工资还不会太高。大连市区众多名气颇高的高档购物场所、知名旅游景点,对于小玲这么一个工资不高的打工妹而言,统统不沾边。在没有当舞女之前,她从未接触了解舞厅,甚至就连大连市区那些老牌舞厅某琳某豪,也是闻所未闻。

二 ,羡慕同龄大学生的生活。

当年玲姐在大连市区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到开发区的某电子厂流水线上打螺丝。玲姐所在的那个厂,离大连某知名高校的分校区不远,步行只有两公里不到的路程。当时这个学校的校区和学生生活区只隔一条马路,其中学校的超市还对外开放。没有上过大学的她经常在休息的时候,溜达闲逛到该学校的超市买些生活日用品。看见与自己同龄的大学生,早早就进入社会打工赚钱的她,内心充满着羡慕。

没有学生证,校园是进不去一探究竟了。但这并不影响小玲到高校食堂去吃饭。学校食堂的饭菜有那么香吗?至少可供选择的菜品比工厂里的丰富多样、食品卫生安全也有保障。没有学生证办不了饭卡、高校食堂又不收现金,就找在食堂偶遇的学生们借用。时间长了,她也认识了几名与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女生,其中就有一名苏州籍女生小雯。小雯人很好,虽然和小玲由于文化水平、家庭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小雯并没有对打工妹小玲另眼相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两人并没有成为关系特别要好的闺蜜,至少也是熟人和朋友了。

十几年前,某盛广场及周边绝对是大连开发区的核心CBD,大学生小雯在周六周日经常去逛逛街看看电影,而打工妹小玲喜欢坐上二路公交车车,去童牛岭和丽娇湾看风景。小玲不是不喜欢逛街购物,而是当年的经济实力实在不允许。那么大学生小雯就有钱吗?不了解小雯所在学校的人不知道其中详情也属于正常。大连有好几所高校的学生,家庭条件都非常不错。小雯就是某某高校中一名女生。这个学校卧虎藏龙,人才济济。十几年前大连开发区的普通打工族人均收入并不高,但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要超过打工族工资的现象并不少见。

很多人就想知道她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从打工妹小玲转行成舞厅玲姐的。如果不了解她在做舞女之前的事情,就很难清楚一名舞女的真实心理状态。

舞厅的故事(舞厅舞女回忆录)(2)

也许有人要问:你一个江苏籍作者为什么会对十多年前大连开发区的事情了解得清清楚楚,就差要提到五彩城、倚山里、黄海西路这些具体的地名了。其实不止是舞女玲姐的回忆录,更有当年的大学生小雯对打工妹小玲的所见所闻。小雯毕业以后就回了江苏,毕业前还把六七成新的衣服鞋子送给了小玲。那个时候还是电子厂女工的小玲对某运动品牌鞋子衣服如获至宝。毕竟没做舞女之前的小玲,经济拮据。后来小玲与小雯再次相遇,是在十年后的苏州。能懂的自然懂,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