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处暑怎么吃(二十四节气之养生之道)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

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做好避暑忌贪凉

24节气养生处暑怎么吃(二十四节气之养生之道)(1)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尽量避开午后太阳非常热辣的时候外出。

日常调节好室内温度,保证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 27℃,不宜太低。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出门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多喝水。从外面回来不能马上就冲凉水澡,这会引发身体不适,埋下健康隐患。

运动要适量,不可大汗淋漓,而伤阳。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适合夏季运动的项目。

浆水相对于冰激凌、冰镇饮料等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消暑食品来说,既不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伤脾胃,也不会因为含大量糖份而增肥,是非常有效而又健康的夏天解暑饮品。浆水含有丰富的益生菌,清凉可口、消暑解腻,也是良好的开胃食品。

食用浆水可消除夏天中暑,比如口渴、多汗、心烦、恶心等症状。

夏日之解暑利器——浆水

保证睡好觉

24节气养生处暑怎么吃(二十四节气之养生之道)(2)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常常导致人们夜间休息得不好。

长期“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因此,暑季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成年人每天最好保证有 7 小时的高质量的睡眠;

中午小憩 30 分钟左右,不宜太久,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在夜间休息时,保证室温不可过低。

此外,晚上睡觉时,不可使风扇直接吹头,以免风寒从头部侵入,损伤人体的阳气,对身体造成危害。

冬病夏治正当时

24节气养生处暑怎么吃(二十四节气之养生之道)(3)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的虚寒性疾病,由于平时身体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伏天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症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三伏贴”,将各种中药配制的膏药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上,每伏贴一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肌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肌体的过敏状态。

另外可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配合治疗。

养生药膳

24节气养生处暑怎么吃(二十四节气之养生之道)(4)

1、蜂蜜莲藕

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连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凉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

2、薏苡仁粥

做法: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与粳米共置锅中,放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

功效: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虚湿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下肢水肿等。

3、三豆汤

做法:取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清洗干净后,清水浸泡1个小时;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除湿、健脾补肾。

4、西瓜翠衣粥

做法: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作用,可防中暑。

5、苦瓜菊花粥

做法:将苦瓜100g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60g洗净,菊花50g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100g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