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是什么面容(肢端肥大症令人困扰)

导语: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缓慢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据调查,其年发病率约为3~4/100万,年患病率约为。86~240/100万。95%以上的肢端肥大症由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所致。垂体生长激素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通常为良性,个别患者是由于分泌生长激素或者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异位肿瘤引起。

肢端肥大症是什么面容(肢端肥大症令人困扰)(1)

一、深入了解肢端肥大症,该病的危害不容小觑,病程较长且并发症较多

1、肢端肥大症的简介

肢端肥大症通过结合患者症状、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测定、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并发症检查后即可明确。主要临床表现有典型的外貌改变,包括面容粗陋、手足肥大、皮肤增厚、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旺盛,随着病程的长期发展,还会出现眉弓突出、前额斜长、前额和头皮多皱褶、下颚前突、反咬合等。

肢端肥大症患者常因典型性容貌改变、头痛及视力障碍就诊,少数患者由于单基因缺陷患病而就诊,需详细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完善相关并发症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被认为是目前肢端肥大症的首选治疗方式,颅底外科更是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展。

2、肢端肥大症的自然病程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的自然病程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在早期阶段,是一种高动力状态,表现为心肌功能增强,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心输出量增加。中间阶段,是一种松弛缺陷状态,表现为心肌纤维增殖,心脏肥大,舒张功能障碍。

晚期阶段,是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共存的状态,严重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以及增高的外周血管阻力,致使显著的心腔扩张,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一方面大部分患者后期拟行垂体瘤切除术,其心脏功能均可耐受手术,心脏病变相对较轻,另一方面与患者疾病病程相关,患者未达到疾病的第三阶段。

3、肢端肥大症的并发症

体内长期过度分泌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增加其死亡率,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标准化死亡率较普通人群升高72%。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通常并非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本身。

而是疾病本身合并的全身多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脂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新发肿瘤、骨关节病变等。其中,心血管系统病变是肢端肥大症患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包括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大血管扩张、心律失常、瓣膜疾病等。

而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是其心血管系统病变中最主要死因,包括心肌肥厚、舒张功能障碍及收缩功能障碍等病变。近年来研究显示,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心肌病患病率是非肢端肥大症患者的3.3-14.2倍。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血管损害初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若不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后期一旦出现明显损害症状,即便有效控制生化指标也很难逆转。

肢端肥大症是什么面容(肢端肥大症令人困扰)(2)

二、肢端肥大症的危险因素,要注意以下这3点,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护航

1、高血压

高达50%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存在高血压。过量的生长激素很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长,从而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同时也会导致肾脏对钠重吸收增加,进而引起血浆容量增加。同时肢端肥大症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内皮功能障碍以及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压力增加。

高血压在心脏肥大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肢端肥大症患者中,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左室肥大和舒张功能受损十分普遍。研究表明舒张压可作为心脏肥大的预测因子,血压下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控制,甚至是一些结构性心脏病的逆转。

肢端肥大症是什么面容(肢端肥大症令人困扰)(3)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肢端肥大症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常见原因,肢端肥大症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均显着增高。在小部分肢端肥大症患者接受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着降低。但是一些研究显示成功治疗肢端肥大症的患者,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未发生变化,这可能与心肌纤维化的不可逆性相关。

3、冠状动脉疾病

根据弗雷明汉风险评分测定,发现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并不高,且还指出,冠心病与疾病活动或肢端肥大症的持续时间无关。但是,上述研究中样本量较小,可能低估了肢端肥大症对冠心病风险的影响。

大多数患者伴有肢端肥大症全身并发症,如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会增大冠状动脉疾病风险。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并且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相比,弗雷明汉风险评分显着增高,这提示患者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

肢端肥大症是什么面容(肢端肥大症令人困扰)(4)

三、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方式有哪些?科学用药很关键,患者需要重视起来

1、生长抑素类似物

对于经第一代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只实现部分缓解的患者,可视情况调整至最高治疗剂量。在最高治疗剂量下仍只能实现部分缓解的患者,可考虑与卡麦角林或培维索孟联合用药。而对于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须考虑更换单药治疗。

当患者存在年龄小,肿瘤体积大,基线生长激素和IGF-1水平高,以及组织学上表现为稀疏颗粒状腺瘤这些特征时,多提示其对第一代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的反应性较差。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部不适、胃肠胀气、痉挛和腹泻,但多随着治疗的持续而减轻。

肢端肥大症是什么面容(肢端肥大症令人困扰)(5)

2、培维索孟

培维索孟是一种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肢端肥大症患者中使IGF-1水平正常化最有效的药物。当培维索孟与生长抑素类似物联合治疗时,其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取得了更好的疗效,并体现出增加患者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的优势。

而当培维索孟(低剂量)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时,体现出比两者分别单药治疗时更好的疗效。虽然目前尚无研究明确证实,但由于培维索孟没有肿瘤抑制作用,故存在治疗期间肿瘤增长的可能性。并建议在治疗开始后的6个月和12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如1年内肿瘤体积无变化,则建议每年进行影像学复查。

3、手术

延长的经蝶入路手术可以很好地暴露侵入前颅底、海绵窦和斜坡的垂体腺瘤,更好地显示肿瘤和神经血管结构,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的程度,并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然而,对海绵窦具有稳定的、高度的侵入性或多向入侵的肿瘤的根治性切除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术前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导航系统和内窥镜等新技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

肢端肥大症是什么面容(肢端肥大症令人困扰)(6)

结语:肢端肥大症患者术后的生化缓解率与肿瘤大小、肿瘤侵袭性、术前生长激素及IGF-1水平、残余肿瘤、年龄因素具有相关性。单纯依靠影像学表现不能完全排除肿瘤侧突的可能性,影像学表现与术中视野直视下观察的结果可能出现不一致,术中视野的观察结果未必准确,医者和患者在治疗过中还需注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