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

在前文《张先词中多影字被称为“张三影”,影在他的词中有着怎样的独特性》中,笔者介绍了北宋词人张先的生平轶事,他的雅号“张三影”的来历,并分析了他词中“”意象的独特性。本文笔者再解读一下张先词中的另一个现象:他词中的女性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

张先绘像

笔者在上篇文章写张先词中的“”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在张先的词作中,除过30首写影的词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女性形象的描写

笔者仔细查阅了《张先集编年校注》一书,在他今存的165首词作中,涉及女性题材的词作达到了140首,这一占比是很高的,占到张先词总数量的将近八分之七。这些词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大都具有清新婉丽的特征。而且这些女性形象大多出现在张先的闺情词、宴饮酬唱词、愁别词当中。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2)

宋代 女子形象

张先词中清新婉丽的女性形象形成原因

张先是北宋前期词坛上的一位重要词人,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词人。他上承唐、五代至宋初以来抒情委婉、写景明丽的婉约词风,下启苏轼等人以诗入词、题材广泛、直抒胸臆的词风

宋神宗熙宁时期,柳永与晏殊、欧阳修都去世了,只有张先还健在,因为他高寿,活了89岁。此时的张先又与词坛后辈苏轼等人经常唱和,张先还用心地指导过苏轼的词作(参见笔者前文)。

张先在唐、五代词与北宋词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他与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一起推动宋词走向兴盛,最终使宋词成为“一代文学”。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3)

张先绘像

张先的词风是婉约的,描写最多的还是有关女性形象的词作。张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描写女性形象的词作呢?亦或说张先词中清新婉丽的女性形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

  • 张先生活的时代

张先生活在北宋前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宋的城市尤其是开封汴梁的经济日渐繁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待遇是很优厚的,文酒雅集的风气在士大夫阶层非常盛行。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的人数也大量剧增,他们在工作之余,也加入到文化娱乐活动中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两次文酒雅集:一次是东晋的兰亭雅集,一次就是发生在北宋年间的西园雅集由此也可见张先生活的那个时期,文酒雅集是很流行的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4)

描绘北宋著名文人士大夫聚会的画作,《西园雅集图》·水墨纸本

士大夫阶层和市民阶层出于对文化娱乐的共同需求,直接推动了宋词的发展,北宋文学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于是描写仕大夫文酒雅集的词作和反映市民生活的民间词乐就迅速地发展起来,相应的填词人也应运而生。

由于士大夫阶层和市民阶层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因而词的艺术主旨也是不一样的。张先、晏殊、欧阳修就是士大夫阶层填词人的代表;而民间词乐的代表人物就是这句“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中的填词人柳永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5)

  • 词的传播和流行方式

不管是士大夫的文酒雅集活动,还是市民文娱活动,歌词都为这种活动增添了不少氛围。词是音乐,本身就是用来歌唱的,而在士大夫的文酒雅集活动和市民文娱活动中,歌女就很好地扮演了文化传播者的角色。歌女演唱歌词,就需要有人填词。

张先词的创作初衷就是这样:为文酒雅集活动上助兴的歌女们歌唱而作的。

北宋文学家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张子野老于杭,多为官妓作词。”清代词人叶申芗在《本事词》卷上中也记载到:“张子野风流潇洒,尤擅歌词,灯筵舞席赠妓之作绝多

从历代词话和笔记中可以看出,张先的词是在特定的场合而作的,这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清新婉丽的特点。所谓雅集,也就是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宴饮作乐的聚会。因此张先所做的清新婉丽的描写女性形象的词,恰好就符合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了。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6)

张先传世名画《十咏图》·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先词中描写女性形象的视角

在张先140首涉及女性的词作中,他是从三个视角去描写女性的面貌与风采的:

  1. 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以女性的口吻,描写自身生活与情感的词。
  2. 从男性审美的视角出发,去欣赏女性的形象、声音、才艺等的词作。
  3. 从拟化的修辞视角出发,将所咏之物拟为女子形象,因而所咏之物也都有了女性的面貌与风采,这在张先的一些咏物词、写景词或节令词中可见一斑,或者在这类词中直接出现女子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7)

宋代画作中的女子形象

(一)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女性的生活与情感。

  • 在词作《一丛花令》中,词人以一位深处闺阁的女子口吻,叙写了一个对心上人思念、爱恋、怨恨等诸多感情交错在一起的女子形象说白了这就是一首闺怨词。原词如下: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8)

描绘宋代女性生活场景的画作,陈清波·《瑶台步月图》·宋

词作上片写现实中的情与景。开篇写一位置身在高阁中的人,发出“无物似情浓”的感叹。这一声感叹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聚散离别以后,萦绕胸中的感情的倾泻。眼前飞絮蒙蒙,也仿佛成了词中人烦乱、郁闷心情的一种外化。

阁中人的目光不由得透过层层飞絮,回忆当时的离别情景:心上人当日骑着马离开,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尘土飞扬之中,今天登高远眺,可是茫茫天涯,又要到哪里去辩认心上人的踪影呢?读到此处,才恍然大悟:词中人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9)

张先手迹,《一丛花令》局部

过片上承聚散离别之意,续写女子登楼所见,进而折射出女子的内心情感变化。她由眼前的鸳鸯双栖想到昔日的恋情美好,可眼下长久的分离,让爱恋变为相思和痛苦,使人无法解脱。黄昏之后,她登上小楼画阁,只能看到一弯斜月。

楼阁是给女子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如今只有冷月闲照,独守空闺。

这位饱尝相思之苦的女子,怀着深深的愁绪,细细地思量自己的境况,不禁产生出奇特的想法:与其作为人而这样受相思的煎熬,还真不如去做桃花、杏花,她们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的青春时光却只能在形单影只的孤独中消逝。

张先正是懂得了真情永远高于物欲,才为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奏出了如此美丽的乐章。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0)

《一丛花令》词意图

  • 再如《江南柳》这首词,张先就是以女性的口吻,描写了一位与心上人相聚,分别时又难分难舍的的女子形象。词人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将“伤离别”这一主题抒写得真挚感人。原词如下: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1)

体现宋代女性服饰与发型的实物见证,湖田窑影青釉仕女俑·宋

《江南柳》调就是双调的《忆江南》。词中真切地抒发了女子与心上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分别后的相思之情。词作从“隋堤远,波急路尘轻”起笔,“隋堤”在词中是双方离别的地点。隋炀帝时开通济渠、邗沟,沿河两岸栽种柳树,因而被称为“隋堤”。

波急”与 “路尘轻”分别从水路和陆路两处写离别的场景,这既再现了眼前之景,又吐露了女子的心声。接下来的“今古柳桥多送别”着眼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现送别情事。柳桥自古以来就是送别的地方。“何况自关情”一句是女子基于眼前的离别情事,她由人推已,情何以堪的内心写照。

词作上片从女子的角度出发叙写离情,也只有“见人分袂亦愁生”一句,略微表达了若隐若现的离愁别绪。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2)

以北宋女性服饰风格为特点的画作,《四美图》·宋·绢本设色

过片转写分别后的景与情。女主人公只顾依依不舍地送别心上人,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新月升起。这位孤寂的女子迫不及待地登上城楼,再一次向心上人离去的方向远眺,但终究不见踪影。

夕阳西下和登楼远眺是时空的挪移,不光指时间的流动,也指女子移形换步、伫立在城头远眺的时间长。

女主人公望月怀人,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遐想:“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这是女子真挚深婉情感的体现,也是对离别的极度不舍。

张先的这首词在情景交融中抒写了一已之情,在相思离别中融入了词中人的情思,将离愁别绪上升为一种具有永恒意义的人间真情。不得不说,这是一首以女子口吻“伤离别”的好词。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3)

宋代彩塑中的女性形象,太原晋祠

(二)从男性的视角的出发,描写女性的形象和才艺。

  • 张先有很多专门描写女子才艺的词作。词作中的女子宛如仙子般美丽动人,她们身姿曼妙、舞姿婀娜灵动,她们能唱出悦耳的歌曲,她们能娴熟地演奏乐器。张先的《天仙子·观舞》描写的便是一位少女的才艺展示,她在筵席上的一支舞蹈惊艳了全场:

十岁手如芽子笋。固爱弄妆偷傅粉。金蕉并为舞时空,红脸嫩,轻衣褪,春重日浓花觉困。


斜雁轧弦随步趁。小凤累珠光绕鬓。密教持履恐仙飞,催拍紧,惊鸿奔,风袂飘飖无定准。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4)

描绘女子弹阮的画作,李嵩·《焚香听阮图》·宋

整首词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娇嫩艳丽、舞姿婀娜灵动的少女形象。上片侧重写舞蹈表演者的外貌,从她舞蹈时最引人注目的手臂写起,她的一双手臂如嫩笋,脸上饰着淡淡的妆容,透出惹人怜爱的红晕。紧接着又写她跳舞为筵席助兴,欣赏者沉浸在她优美的舞姿中。

下片重点描写女孩的舞姿,在音乐节奏的带动下,少女翩翩起舞。光彩的头饰映衬着他娇美的容颜,她的笑容也浮动在一片光辉里。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5)

结尾三句“催拍紧,惊鸿奔,风袂飘飖无定准”,又写少女的舞姿,好像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少女舞步加快、衣袂飘飘、翩若惊鸿,宛如要飞上天空的仙子一样。

张先以男性视角去描写女性形象和才艺的词,侧于写主观的感受。词人用典雅的字词和精致的笔法表现了女性形象的美,表达含蓄委婉,读来清新婉丽,更多的是对女性形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6)

宋代彩绘中的女子形象

  • 在张先宴饮聚会时赠给歌女的一首词《醉垂鞭》中,词人从服饰、妆容、身姿几个方面去描写女子清新婉丽的形象。全词虽然没有没有什么言情的意旨和其他的蕴涵,却表达了词人对女子的赞美之情。原词如下: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7)

词作开头三句写在东池宴会上, 有一位少女穿的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朱粉不深匀”写女子的淡淡的妆容,一个淡妆的女子反倒引起了词人的注意。 “闲花淡淡春”一句是形象、具体的比喻,将这位少女的面貌风采、神情风度勾画了出来,很有韵味。

下片开头三句用的是倒装手法。宴会上的所有宾客都说她身材好。在词人眼中,她不光有着曲线美的身材“柳腰身”,着实还有许多美好之处。

最后两句的描述是:词人看到少女的衣裙上绣着云朵,由此而联想到山上真正的朵朵白云,而身着云衣少女的舞姿飘然若仙。词人从侧面的描写中衬托出少女形象的优美,风神的潇洒。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8)

反映宋代女性生活的画卷,王诜·《绣栊晓镜图》 团扇

(三)咏物、写景和节令词中的女性形象

  • 张先词的女性形象不仅体现在上文中的两点,在他的咏物、写景、节令题材的词作中,也浸润着女性清新婉丽的面貌和风采。如《汉宫春·腊梅》:

红粉苔墙。透新春消息,梅粉先芳。奇葩异卉,汉家宫额涂黄。何人斗巧,运紫檀、翦出蜂房。应为是、中央正色,东君别与清香。


仙姿自称霓裳。更孤标俊格,非雪凌霜。黄昏院落,为谁密解罗囊。银瓶注水,浸数枝、小阁幽窗。春睡起,纤条在手,厌厌宿酒残妆。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19)

腊梅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词描绘了新春腊梅的美丽清香和凌寒独立。上片主要写报春梅的颜色、形态、气味;下片主要写梅花的“孤标俊格”的品质。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就是词人在写梅花的时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女子与梅花相联系来:如汉家宫娥涂黄”一句,就是借女子额黄的颜色,来写腊梅花开的美丽;“仙姿自称霓裳”一句,是借女子曼妙的舞姿,来写腊梅的姿态美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20)

腊梅

纤条在手”一句,是在表达什么呢?原来闺阁小窗之上的花瓶中,插着几支盛开的腊梅,被春睡初醒的女子拿在手中欣赏,这是在写腊梅惹人喜爱

这是一首非常精美的咏物词,词人用女子形象咏赞腊梅,腊梅与女子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那美丽清香、姿态美妙的腊梅旁边似乎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欣赏。这很浪漫、很有生活气息,腊梅在词人笔下也就显得更有生命力了。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21)

腊梅

  • 再比如张先写于寒食节的这首《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词,从小序乙卯吴兴寒食”得知,这是词人作于乙卯年的寒食节当天的词,赛舟的地点在张先的家乡吴兴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时年张先86岁,他非常有兴致地观看了家乡寒食节赛龙舟的盛况,因而写下了这首词:

龙头蚱蜢吴儿竞,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己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22)

描绘北宋龙舟竞渡的绘画,天津博物院藏·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古人在这一天有禁烟火、插柳、踏青等习俗,宋代还有赛龙舟的活动。南宋词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也记载了寒食节西湖赛龙舟的情景:“龙舟十余,彩旗叠鼓,交舞曼衍,粲(càn)如织锦……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之地。

张先的家乡吴兴是江南水乡,寒食节赛龙舟是这个节日里最繁盛热闹的场面。开篇先写龙舟竞渡的热闹景象,接着写两个在秋千架上嬉戏的少女。寒食节这天,女孩子们也特别高兴,她们可以放下手中的女红,走出闺房,结伴游行,亦或荡秋千,亦或踏青嬉戏,总之可以尽兴地游玩一天。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23)

描绘宋代女性形象的画作,李嵩·《观灯图》·宋

接着又写结伴游春、赏春、踏青的少女,流连忘返的情景。她们的出现给春天的田野增添了妩媚的色调。与其说是词,还不说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民间节庆的画面。

少女形象,尤其是打秋千的特写镜头是本词的最大亮点,节日里的少女形象让整幅画面充满灵动。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24)

荡秋千

总结

清代康熙年间词学家田同之在《西圃词说·诗词之辨》中写道:“若词则男子而作闺音,其写景也,忽发离别之悲。咏物也,全寓弃捐之恨无其事,有其情,令读者魂绝色飞,所谓情生于文也。

张先描写女性形象的词作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他作为士大夫阶层,以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身份,代女性设辞,假托女性的身份、口吻,从三个视角去描写女性的面貌与风采,创作了大量具有清新婉丽特征的女性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写女性的词)(25)

张先绘像

张先的词是婉约风格的,他在词中描写清新婉丽的女性形象,这是由他生活的时代,他所处的环境、词的传播语流行的因素造就的,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诸多女性的形象。

张先笔下的女性有闺怨、相思、伤离别等丰富的情感世界,她们多才多艺,清新婉丽,形象鲜明。张先的词作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面貌与风采,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幅幅那个时代女性生活与情感的精美画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