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最好的三首诗(蒋捷最经典的一首听雨词)

南宋著名词人蒋捷,主要生活在宋、元易代的时期,他考中进士后不久,宋朝便灭亡了,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了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直到他终老,可以说没过过几天安稳日子。蒋捷曾经写过一首极其著名的听雨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道尽了自己的一生,这便是下面这首《虞美人·听雨》,在这首词中,蒋捷通过写三个时期、三种心境,为我们描绘了他复杂而又痛苦的内心深处。

蒋捷最好的三首诗(蒋捷最经典的一首听雨词)(1)

其实历代文人笔下,不乏写雨的名句,比如唐末温庭筠有一首著名的《更漏子》,其中有句云:“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再比如,李清照有一首《声声慢》,其中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名句,李重元的《忆王孙》中也有“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的名句。但是,他们笔下的绵绵细雨,总是和相思、愁思关系紧密,但是在蒋捷的笔下,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他通过不同时间、地点、环境的变换,在短小的篇幅中,描绘了三幅不同的“听雨”图画,但同时,也将其一生的悲欢融入其中,读罢令人感叹不已。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第一幅听雨图,是少年时,“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词人为我们展现的,是他少年时听雨所在的环境,歌楼上。而从红烛、罗帐等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青春的欢快和生机,这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情,是青春之水奔腾的体现。词人先以这样一个欢乐的图景开场,仿佛让我们看到笙歌燕舞,一派美好。可是,第二个听雨图景一出,我们便知道,全错了!

蒋捷最好的三首诗(蒋捷最经典的一首听雨词)(2)

第二幅听雨图,是壮年时,“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褪去了青春的少年意气后,是壮年所经历的坎坷人生,此时正逢兵荒马乱的时期,词人常常东奔西走,在茫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四处漂泊。词人这次听雨,是舟中,而且还是客居他方。他看到风急云低、水天辽阔的景象,深感自己犹如那沧海一粟,更犹如那失群的孤雁。词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截取了这样一个画面,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无比的惆怅和万种离愁,当真是概括力非凡。

蒋捷最好的三首诗(蒋捷最经典的一首听雨词)(3)

第三幅听雨图,是现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这是词人当前的处境,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听着夜雨,久久不能入睡,处境之难堪、心境之凄凉,在这简短的几个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因为宋朝的灭亡,因为时光的荏苒,少年的欢乐与壮年的离恨,都已经如过眼云烟,头发斑白的词人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所以再听到这淅淅沥沥的雨声,心中早已经木然,任他悲欢离合,再也无动于衷了,所以任由它滴到天明。可词人真的能无动于衷吗?如果真的做到了心如止水,如何还听着这雨声直到天明?可是词人不明说,一切到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尽的余味。

蒋捷最好的三首诗(蒋捷最经典的一首听雨词)(4)

蒋捷的这首词,以他的一生遭遇为线索,从少年听雨歌楼中,到壮年听雨客舟中,再到现在寄居僧庐、两鬓斑白,可以说是在“无情”中透着无限痛苦和深情,可所有的情词人都不明说,只留给读者去细细品味,当真是字字千钧。这首词,无疑是蒋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