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阳的纪录片(老南阳人抹不掉的记忆)

老徐的话:

11月8日,是每年一度的记者节。这是一个让人忽略的节日。回想20多年的从业经历,几多欢喜几多辛酸。从今日起,老徐陆续推出几篇系列回忆文章,以纪念我们媒体人逝去的青春。敬请关注。

关于南阳的纪录片(老南阳人抹不掉的记忆)(1)

对于老南阳人来说,相信很多人知道《声屏周报》。没错,她是《南阳广播电视报》的前身,也是如今的《南都晨报》的前身。

那时候,每逢周三,满大街都是推着三轮车卖电视报的人。这也是那时候电视报留给人们的时代记忆。但对于《声屏周报》的创办经历,很多人并不清楚。

今天,老徐就给大家絮叨絮叨。

1989年4月8日晚上,在白河之滨的南阳电视台小会议室里,原南阳广播电视中心领导召集原声屏周报社王根礼、王伟、杨石等4名筹备人员,郑重宣布:由南阳广播电视中心主办的声屏周报社正式成立。

这是一个期盼已久的消息,当晚,4人在兴奋中商量到了半夜。次日,在一间4张办公桌的狭隘办公室里,报社筹备组向全区各县(市)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局、全国70余家同行报社、区内外150余家企业发出了“通报信”,报告这一喜讯。南阳电视台也及时播发了“《声屏周报》将于6月1日创刊”的消息。

关于南阳的纪录片(老南阳人抹不掉的记忆)(2)

接下来,到省新闻出版局申请刊号、选调采编人员、制定报纸栏目、寻找发行渠道、确定印刷单位等一系列既繁琐又具体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时至今日,已转身为南都晨报副总编辑的王伟感慨地说,当时,电视台只给筹备组拨了2万元的经费,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他们商议联系一些赞助单位,但筹备组只有一部电话,根本就不够用,没办法,他就见缝插针地到电视台别的科室凑人家的空打,那时候电话还不是程控电话,往县里打需经邮政局的总机转接方可,有时为打一个电话甚至要花上几十分钟,既费时又费力。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仅用几天时间,硬是联系到了三四万元的赞助款,有效缓解了经费不足的困难。

关于南阳的纪录片(老南阳人抹不掉的记忆)(3)

原声屏周报创始人之一王伟

这年5月,筹备组面向社会招兵买马,电视台播出了面向全市选调编辑、记者的启事。一时间,电视台门庭若市,前来报名的络绎不绝。经过层层选拔,汤生午、白冰从几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1989年6月1日,《声屏周报》作为全省第一家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在南阳大地诞生。当时,报社设在滨河路56号南阳电视台一个不显眼的资料室里。报纸除了常规的时政要闻、社会新闻、电视节目预告外,还有影视动态、剧情介绍、明星奇闻、影视文学等。当期报纸印刷了3万份,全部免费赠阅。让大家欣喜的是,读者们争相抢阅,3万份报纸不到一上午便被抢一空。

关于南阳的纪录片(老南阳人抹不掉的记忆)(4)

在当期的报纸上,时任南阳地委副书记韦景儒,地委委员、地委纪检委书记郭贵仓,地委委员、南阳军分区司令员任子岐,地委委员、地委秘书长李兆钧,行署副专员訾新国,地委宣传部长孙泉砀集体为报纸的创刊题写了“引导舆论、繁荣文艺、交流信息、振兴经济”的贺词。

报纸创刊后,每期以5000份以上的数量递增。到8月份,发行量已突破6万份。即便如此,往往是报纸发行当天上午即销售一空,有些零售商甚至每份报纸高价卖到0.25元以上(当时每份零售价0.15元)。更有不少商户天不亮就跑到报社门口,用砖头“排队”占地方。

关于南阳的纪录片(老南阳人抹不掉的记忆)(5)

这样的情景当年在南阳街头随处可见

“那时候,报社门口每个周三早上黑压压的一片,场面颇为壮观。我们分发报纸时查报纸查得手痛。我们每个人都练就了一手绝活,一次能查5份,准确无误。”老报人尚金秀回忆说,那时候,不少人靠卖报纸养活这一家人。

按说,大家争着买报纸是个好事,可当时由于印刷条件和发行能力所限,报社不得不采取一个无奈之举:在南阳市区限量发行。为此,还专门在1989年8月11日出版的报纸上登了“致歉”公告。

关于南阳的纪录片(老南阳人抹不掉的记忆)(6)

原声屏周报记者汤生午

那时,有个名牌栏目叫《谁听我说》,主笔人是报社记者汤生午。

1991年1月16日,《声屏周报》第一版刊发了汤生午采写的消息《著名歌星韦唯接受本报电话采访道出个中原因》,引发了在全国轰动一时的“李汤官司”,那也是全国第一个明星官司,引起了全国众多新闻媒体和读者的普遍关注。

关于南阳的纪录片(老南阳人抹不掉的记忆)(7)

当年《声屏周报》刊登的道歉声明

那场官司,报社以败诉而告终。但在很多人眼里,虽败犹荣。

其中的是是非非,老徐已不愿多说。

但老徐不得不说,那时候的电视报虽小,但硬骨头还是有的,骨气还是有的。

关于南阳的纪录片(老南阳人抹不掉的记忆)(8)

1992年,《南阳广播电视报》期平均发行量达21.3万份,最多时期发行量达27.8万份。

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报人多少的辛勤付出。

(宛城老徐 宛城那些事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