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

作者 | 萬葉堂主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1)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2)

日前将邋遢版《史记》配齐了,顿时涌起了阅读的欲望,特别想在书页上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干净的收藏版我也是舍不得在上面做笔记啊。

据说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当中以《史记》校勘为善,这个版本是由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负责整理标点的,历来都被认为是新版《史记》的最佳版本,中华书局于2014年又推出了新修订版,可谓更臻完善。

我为了与旧版《史记》对读采用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南宋黄善夫刻本,黄刻本是流传至今年代最早的刻本,在国内早已失传,国图社影印的这一部实际上是藏自日本,系完整的一百三十卷,最初是由日本妙心寺的南化玄兴(1538-1604)收藏,直到1996年才由日本汲古书院影印面世。黄刻本在日本还有七十二卷的半部残本,民国时期回流到中国,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购得其中六十六卷,其他的散佚到各处。这个本子后来凑集成六十九卷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张元济先生主持的百衲本《史记》应该就是在这个残本的基础上参详了其他诸本进行修改和描润的,所以说百衲本《史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黄善夫本原貌,因此国图社影印的这部黄善夫原刻本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华书局旧版《史记》采用的底本是清朝同治年间金陵书局所刻的本子,这个本子是张文虎依据各种校本和旧刻等诸多版本,择善而从,是清朝后期较好的本子。无论是张文虎和中华书局应该都是不曾一睹黄善夫宋刻本原貌的。我通过对比旧版《史记》和黄善夫刻本,发现二者不同之处甚多,比较起来感觉宋版书的正确率更高,而新修订版《史记》是在2013修订的,但好像此修订版并没怎么利用黄刻本,有些旧版中可以通过黄刻本校勘出来的错误依然存在。一天里只看了四页,简单罗列几个发现的问题:

1.旧版错,新版改对

旧版P4:(日)<昔>神农生于厉乡。。。新版:曰神农生于厉乡。。。

黄善夫本此处当为“日”和“曰”形近而误,这两个字字形太相近,很难说刻错没刻错,即使在当今的电脑字体中这两个字都容易混为一谈,而旧版把“日”认为是“昔”的讹字显得有些舍近求远了,新版直接定为“曰”,不采用“昔”我认为是对的。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3)

2.旧版错,新版也错

旧版P4:“又管子曰: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后文中又有“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造立兵”黄善夫本作“造五兵”,显然“造五兵”与上文的“作五兵”是一个意思,而“造立兵”很难解释。而这里新版也同样为“造立兵”,错误依旧。而且在上文“管子曰。。。五兵”后多了一个括号四的衍文,让人更无法理解。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4)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5)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6)

另外在记载黄帝征讨蚩尤的这段文字上,金陵本与宋本也有很大不同。先来看金陵本的原文:黄帝摄政,

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慈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黄善夫本原文: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铁额,食沙,造五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万民钦命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慈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皆为殄灭。

金陵本此段文字是出自《太平御览》卷79引《龙鱼河图》文,这段文字与黄善夫宋本有多处不同,比较明显的有“万民钦命”改为“万民欲令”,张文虎金陵本认为万民钦命于理不通,遂改为“欲令”,但我感觉“钦命”更像是“请命”的谐音之讹,说万民“欲令”感觉依旧于义不妥,民对帝不能说“命”或者“令”,“欲令”和“钦命”大同小异,我觉得说万民请命黄帝行天子事才是合理的解释。

两段文字最大的区别在于黄帝制伏蚩尤后是如何处置他的,金陵本据《太平御览》卷79引《龙鱼河图》文

说黄帝俘获了蚩尤后是让蚩尤带兵去征伐天下,等到蚩尤死后,天下再有叛乱者,黄帝拿蚩尤的画像去震慑天下。也就是说蚩尤算是改邪归正了,他也肯定不是黄帝处死的,那等他死后,黄帝拿过世的降将的画像去吓唬反叛者这不是很奇怪嘛?

再看黄善夫本就是简单地说“伏蚩尤”,处死是必然的,这样用画像来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力才讲得通。

同样出自《龙鱼河图》金陵本和黄善夫本是呈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黄本没有蚩尤受降后代罪立功的情节,张文虎据《太平御览》引文认为这段文字应该增补,但是究竟是黄本丢失了文字还是《太平御览》此处增补了文字,有意篡改了历史这个就值得研究了。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令手下大臣为其编辑的一部类书,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他在宋朝开国初期从武治转为文治,《太平御览》对其理政是有着借鉴意义的,如果把黄帝写成拿敌人头颅的画像去威吓其他反叛者,这样的形象会让人觉得残暴,而把黄帝处置蚩尤说成是受降而不是处死,这就突出了黄帝仁慈的一面,这样以德服人的皇帝形象才是宋朝大臣们对宋太宗的一种期许吧。写给皇帝看的史书其中有大臣们故意粉饰的一面,像《资治通鉴》,黄永年和辛德勇先生都说过是不能拿来当作信史看的,那么我想同样是写给皇帝看的《太平御览》同样也会存在这一类的问题。

黄帝是否处死了蚩尤,《山海经》有如下记述,金陵本和黄善夫本在此收录的文字是一模一样的,原文如下:黄帝令应龙攻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遂杀蚩尤。

蚩尤是死是降,古籍中有完全不同的两段描述,我还是相信《山海经》和黄善夫本中的记述,而不相信张文虎金陵本所引《太平御览》中的文字。

3.旧版、新版、黄善夫版皆错

旧版P1有“孙氏注《世本》”P2有

“孙氏注《系本》”,后文中《系本》当为《世本》之误,但三个版本此处皆为“《系本》”,这个我觉得是字音相近造成的传写错误,否则无法解释《系本》是什么书。而且前后两段文字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内容,只是这个书名不同就更说不过去了。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7)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8)

4.新旧版一致,与黄善夫本不同,存疑处。

旧版P2:“。。。故曰黄帝。封泰山,禅亭亭,亭亭在牟阴。新版与旧版同,均为亭亭。而黄善夫版作亭,此段文字为“。。。故曰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在牟阴。”到底是亭还是亭亭,这个我还是更倾向于黄善夫本,作为地名,为什么要用两个同样的字这个很难理解。第二个亭字很可能是衍文。黄本排版此处亭亭两字刚好叠在一起,说不定是造成衍文的原因。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9)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繁体竖排版 中华书局史记旧版(10)

以上是简单对比了一下中华书局新旧版《史记》前四页与黄善夫宋刻本的差异,不同之处还有很多,黄善夫本也有一些脱漏字的现象,文字也绝不是完全正确无误,但不得不说在文字校勘上黄善夫本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中华书局无论是旧版还是新修订版看来都不是太靠谱,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新修订版《史记》好像并没有采用这个善本进行校勘,是否如此就不得而之了,新修订版我没有买,感谢群友给我提供了新版的几页书影才让我对新版有所了解。

中华书局修订版肯定比旧版更加完善,但我觉得意义也不是太大。把旧版与黄善夫本做充分对读我觉得就够了。不得不说国图影印的黄善夫本效果极差,堪称是一个大花脸版,与我这个邋遢版《史记》倒真是一对完美的组合。以上是我读《史记》的一些心得和疑问,无论是历史还是古汉语都不是我的专业,所以即使说错了也没什么丢人的,研究史籍对我来说就跟破案一样有趣,找证据,做比对,寻找真相,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同时也充满了乐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