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描写景物情境(学习描写景物写作专题解读)

所谓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世间万物皆可入景,春夏秋冬、清晨傍晚、鸟语花香、月夜星空、高山大川、风雷雨雪……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景物描写,不只用于一般的写景记叙文中,它在写人的记叙文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巧用景物描写拟题,能够创设特定的氛围,引发人们的联想,进而感悟生活;使用景物描写烘托法开头,能够为全文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使情感真切感人;借诗词描写景物可以让语言诗意化,增添文章的魅力;运用景物描写引出哲理或结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灵活适当的景物描写,能为文章增色添彩。

经过一年半的作文学习,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已经具有写景的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写景能力,但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意图并不明确,很多时候只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时只关注语言的运用和辞藻的雕琢,与文章主题、情感关联不大,忽略了写景最重要的目的和意义。在写景方法上,也呈现出观察角度单一、描写不分主次、没有真实体验和感受等问题。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以描写景物为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文章要言之有“物”,写景,便要写清它的形状、大小、色彩、味道、声响、速度等特点,这无一不依赖于观察。

学生要热爱生活,带着细腻的心、强烈的感情去观察,去看一看、听一听、嗅一嗅、摸一摸、尝一尝,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景物,要关注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景物特点,准确抓住景物的特征。

观察时,要选好观察位置,或定点观察,或动点观察,或散点观察;要选好观察角度,选取远观、近觑、平视、仰视、俯瞰、环视等角度;要采取恰当的观察方法,正面直接观察或侧面间接观察,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观察。

观察时,还要将自己置身于环境当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观察是基础,写作是关键。好的写景文章或片段,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要有一定的描写顺序,要做到情景交融。

在写作时,要调动多种感官体验、感悟,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景物,写出景物的形、色、声、态、气味,让文章“有声、有色、有光”;要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景物,既写景物的静态,也写其动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让景物描写有生机富活力;要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按照写作目的选择一定的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巧用联想、想象和和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丰富意象、开拓意境,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审美空间;运用烘托映衬的手法,使景物形象鲜明,化平庸为神奇;要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对文章进行修饰润色,让内容生动起来。

最重要的是要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在写文章时,可以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也就是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也可以寓情于景,将作者的情思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好的景物描写至关重要,写作时要根据写作目的和主题来取舍写景材料,并安排详略及顺序。

“感人心者在乎真”,选取景物时,要立足于现实,从自己身边的、熟悉的景物写起,写出自己特定时间、特定经历下面对景物所产生的感悟,这才是“此情此景”下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才是独特的、真实的,这才是能够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的;另外,景物选取时要善于从小口切入,写景物的“极微”之妙,就如拍照时的“特写”,要写出一种景物的不同的细小的状态与特点,不可将景物脸谱化、符号化,也就是说,在写作时要善于选取微小点和鲜活点,这样的文章才是鲜活的,才是带着个人独特印记的“独一无二”;最后,当学生的写作得心应手,可以游刃有余地选取和安排材料时,就可以将多种景物打通,按自己的心意组合景物,写出整体意境,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

学习描写景物情境(学习描写景物写作专题解读)(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