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者慎入的真实事件(一只避孕套引发的)

文/慕小七

  • 在这里,人们虽然在时间的裹挟下进入了新时代,但依然走不出传统思想的禁锢。
  • 在这里,女性没有生育自由,丈夫和家庭让你生,你就得生,拒绝就会遭到暴力规训。
  • 在这里,女性谈"性"是羞耻的,更不必说拥有性自由。

这就是电影《气球》里的真实处境,也是藏族作家兼导演万玛才旦以性为隐秘切口,审视藏区女性在传统信仰禁锢下,性压抑的良心之作。

胆小者慎入的真实事件(一只避孕套引发的)(1)

影片的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藏族聚集区,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故事的开头,两个小男孩正在吹白色的避孕套当气球玩,孩子们的爷爷看到后问此为何物?男主人公达杰,也就是孩子们的爸爸十分尴尬,一气之下将这两个"气球"戳破。

在达杰看来,避孕套是见不得光的东西,公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下十分恶心。

避孕套被戳破,意味着达杰夫妻的二人世界就没了保护措施,于是,达杰的妻子卓嘎红着脸到卫生所来打算做结扎手术。

女医生知道卓嘎的意图后,问道:"不是给你发了'那个'吗?"

卓嘎羞涩地说:"已经用完了。"

女医生边让卓嘎回家等候手术通知,边把最后一枚避孕套塞给卓嘎,叮嘱她以备不时之需。

胆小者慎入的真实事件(一只避孕套引发的)(2)

谁知,仅有的这一枚避孕套又被天真无知的孩子偷走了。

在荷尔蒙爆棚的丈夫的冲动下,卓嘎又一次中枪了。

这是卓嘎第四次怀孕,如果孩子生下来,不仅会受到政策上的罚款,还会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因为,卓嘎已经生了三个儿子了,生第四个就是超生,而且三个小孩中,大的哥哥正在上学,两个小的很快也要入学了,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于是,卓嘎试探性地将自己想拿掉孩子的想法说给丈夫,谁知得到的反馈却是丈夫恶狠狠的拒绝与一记响亮的耳光。

"你这个妖女,肚子里要是你父母的转世,你会这么说吗","你这么想,会遭报应的"。

达杰听信了"上师"的预言,认为卓嘎肚子里的孩子是父亲转世的婴童,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留下这个孩子。

在藏区的信仰认知下,性是自然,轮回,超度。怀孕了就得生,不生就是对信仰的背叛,会遭报应与惩罚。

胆小者慎入的真实事件(一只避孕套引发的)(3)

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卓嘎自然是想去流产的,这体现了她存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在付诸行动时,又在传统信仰与家庭亲情的裹挟下,踌躇不前。

那么,卓嘎到底有没有做人工流产?电影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有人说,卓嘎最终坚持了流产,所以才去寺院赎罪。也有人说,如果卓嘎已经打胎,丈夫达杰肯定会暴跳如雷,不会出现影片最后的宁静与平和。

开放式的结局,引发人们好奇的同时,也强化了不同观念交流的碰撞。

就好比,简简单单的一只避孕套,对达杰夫妇来说,是最安全的身体"阀门";在女医生看来,是最为安全的夫妻生活用品;而在丈夫达杰和邻居西德尼玛眼中,却是带有羞耻感的"坏东西"。

确实,在藏区这个信仰已经深入人心的地方,即便有少部分觉醒的女性,也很难摆脱传统宗教的烙印。

这也是为何影片最后没有给出确定结局的原因。

胆小者慎入的真实事件(一只避孕套引发的)(4)

也许,在藏区或者熟悉藏区文化宗教的观影者看来,卓嘎会妥协,将孩子生下来,而在汉族地区或者其他区域的观影者看来,卓嘎会将孩子打掉。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哪种结局,藏区女性仍是受性压抑的群体。

这从已经皈依佛门,当了尼姑的卓嘎的妹妹对卓嘎的劝说可以看出:

她说:"你千万不能犯下我曾经犯过的错,杀生是最大的罪过。"

她以那样的口气劝姐姐,想必之前一定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又惨淡收场的恋爱,以至于到现在既不堪回首又不能彻底放下。

很可能,在那场恋爱中,卓嘎的妹妹也曾怀孕堕胎,也曾以一己之力勇敢反叛,可惜这种反叛失败了,以至于落得今天在寺院忏悔与赎罪的处境。

电影的最后,一只红气球飘向了天空,不同场景中的所有人都在仰望,气球越飞越高,似乎装满了每个人的期待。

漂浮着的气球像极了影片开端的避孕套,而避孕套指代的是现代文明下的规则与秩序。

这种规则和秩序最后以意象化的形式飘在天上,看上去很遥远,但又笼盖众生,无所不在,每个人都身处其中,而又无法逃脱。

看似轻盈的红气球,实则又承载了多少藏区女性难以言说的沉重与隐痛呢?

胆小者慎入的真实事件(一只避孕套引发的)(5)

以上,全文完。欢迎阅读,评论,点赞,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