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农庄美食(1200亩的大象食堂)

前不久,一路北上的野生亚洲象“旅行团”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在北上象群的传统栖息地云南普洱六顺镇,有一片1200亩的亚洲象专属“食堂”。这里的“厨师”都是谁?他们都“烹饪”些什么?

央视新闻记者庄胜春邀请来自美国的视频博主郭杰瑞一起,带你探访“大象食堂”。

“食客”们每年7月准时到访

菜单丰富多样

罗新荣,今年46岁,是云南省普洱市六顺镇团结村村民,也是“大象食堂”的管理员。

深山里的农庄美食(1200亩的大象食堂)(1)

“我们这里就是随大象吃,随它在哪里,不去打扰它。”自2018年投用以来,这个亚洲象食物源基地不设围挡,等待“食客”们每年7月至次年3月的到访。“每年7月,大象会来这里的食源基地,挠我的门。”

深山里的农庄美食(1200亩的大象食堂)(2)

说起今年大象“食客”的首次到访,罗大哥十分兴奋。7月1日晚11时,罗大哥听到楼下铁门咔咔响,狗吠不停,“应该是它们”。打开手电,果然是“黑皮”和“断牙”这两头流浪公象。去年,它们也是7月1日来的,一天不差。这也意味着,2021—2022年度“大象食堂”正式开张了。

深山里的农庄美食(1200亩的大象食堂)(3)

今年7月份至今,已经有19头大象光顾了“大象食堂”。“2018年来了24头,2019年33头,2020年创纪录了,有51头。”罗大哥比划着大象“食客”的增多,成就感满满。

除了罗大哥这位“食堂”管理员外,“烹饪”团队里,还有20多位当地村民。他们3到4月种甘蔗,5到7月种玉米,10到12月种冬玉米,6月还会穿插着种些芭蕉。

深山里的农庄美食(1200亩的大象食堂)(4)

大象吃饱了

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见到罗大哥时,村民们正在地里摘玉米。玉米成熟了,不及时收会烂在地里。这两天,大象来得少,他们要把成熟的玉米储存备用,等来得多时再集中“投喂”。“食堂”出品,专供野象,不作他用。

深山里的农庄美食(1200亩的大象食堂)(5)

建“食堂”之前,这里曾经因野象侵扰,耕地撂荒,许多年都没有这样的收获景象了。直到有关部门决定,以200元每亩的价格从村民手里租下耕地,再聘他们回来给大象“打工”。

“有了‘食堂’,大象去我们的耕地就去得少了。”罗大哥一边算一边感慨,“过去我们是颗粒无收的,而‘大象食堂’开张后,村民已经连续三年有收成了。”

“老百姓租地有租金,上班有劳务工资,”罗大哥说,现在村民的收入比以前好得多,“一个月有3000多元。”

深山里的农庄美食(1200亩的大象食堂)(6)

目前,这里的“大象食堂”已开辟种植1200亩,能供十头野象吃上一个月。根据规划,到2025年,整个普洱市的“大象食堂”面积要翻10倍不止。

过去,人进象退,人种象扰,耕地撂荒;如今,在“大象食堂”,罗大哥和村民们“以退为进”,盼着大象来,也盼着自家地里的收成。也许,稳住大象,真的可以从稳住它们的胃开始。

记者:庄胜春 王溪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