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

1949年,中国原本面临的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已经泾渭分明,国民党大厦将倾,蒋介石下野将李宗仁推上代总统。至此,在李宗仁的操纵下,国民党决定促成国共和谈,进而实现“划江而治”。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1)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国民党将张治中任命为首席谈判代表,作为毛主席曾称赞的“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对于张治中,李宗仁与白崇禧二人对他寄予了厚望。

为此,张治中与国民党众人在这其中极力排除各种困难,力求促成这次和谈的成功。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共和谈的第二次正式会议中,张治中所发表的一番言论,却让与之深交多年的挚友周恩来愤怒不已,对此十分不赞同的周恩来,在张治中发表完“个人感想”后,当即做了回应,而这也使得张治中在听完后,面露尴尬。

向来与我党持友好关系的张治中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会引得周总理如此反驳?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2)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势如破竹之下,南京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为了“卷土重来”,蒋介石在一片“求和”声中,决定再次重演“重庆谈判”戏码,以此拖延时间,重整兵力。

但毛主席早早看透了蒋介石“求和”背后的虚情假意,先是发表了《评战犯求和》进行驳斥,随后进一步以《关于时局的声明》戳穿蒋介石“虚伪的求和”的假象,同时指出蒋介石的和谈,是“继续战争的条件,不是和谈的条件”。

最终,蒋介石因阴谋未能得逞,暗淡下野,由李宗仁出任国民党代总统。此时的李宗仁知道,而今的国民党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划江而治”。因此,不愿再继续打下去的他,在刚刚上台之时,就迫不及待地发表了和平攻势,极力争取和谈。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3)

而在同一时期,我党也与傅作义完成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为了给李宗仁指明方向,我党在这其中明确表示“我们热烈欢迎北平式的和平,对于不肯接受北平方式实现和平的任何反动势力,我们只好用天津方式来解决”。

不久,在《执行毛主席八项和平条件的第一个榜样——以和平方式接受战争》在《人民日报》上刊登,至此国共北平和谈正式提上日程。

为了促使这次和谈获得成功,国民党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这其中,李宗仁曾让自己的秘书程思远专程到台湾,希望能就此释放张学良,以表示国民党的诚意,但因蒋介石早早做好准备,此事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在这期间,国民党人士愈发认识到,这次和谈最大的阻碍,非蒋介石莫属,因此李宗仁、白崇禧二人曾专门写信给蒋介石,希望他能“识趣”的出国。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4)

蒋介石与张治中

在蒋介石对此置之不理后,张治中与吴忠信也专程赶到溪口,充当说服蒋介石出国的说客。

但是,蒋介石哪里不知道张治中等人前来所为何事,因此在稍作寒暄后,不等张治中道明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就劈头盖脸的痛斥道“我知道你们此次前来的目的是为什么,昨天报纸已经刊登出来了,你们就是想要让我出国!”

蒋介石的话一出,张治中等人都面露尴尬,但蒋介石不给两人说话的机会,再次气愤地表示“逼我下野可以,但要我亡命不可能!下野以后我不过是一介平民,在哪里居住,是我的自由。而且这是我的家乡,你们无权干涉!”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5)

蒋介石的话,让张治中等人再也无话可说。最后只能将国共和谈的事宜,作为接下来展开的聊天话题。在悉知李宗仁等人的打算后,蒋介石很是赞同,并表示如果能和谈成功,自己愿意就此下野,再也不执政。

但实际上,这不过是蒋介石的欲盖弥彰,他依旧想要就此保持国民党的势力,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与我党开战,夺取胜利。

因此,在得知张治中在和谈之前,赶往溪口面见蒋介石,这让我党十分恼火,并认为这次和谈很有可能依旧是蒋介石在幕后执掌,非李宗仁等人所为。

再加上,在张治中等人刚刚抵达北平之时,南京就因学生游行时,要求国民党接受我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而出现了流血事件的惨案,对于国民党和谈的真诚与否,一切都被打上了巨大的问号,而这也就此加大了这次国共和谈的难度。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6)

在张治中刚抵达北平,周总理在与张治中等人寒暄后,不满地开口道“文白兄,我请问你,既然你来北平是为了和平解决两党的问题,但是你为什么事前还要亲自到奉化溪口,向战犯头子请示呢?”

周总理的话让张治中愣住了,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他满是尴尬地说道“恩来兄,我也是有苦衷的啊!为了不让这次和谈因为各种原因夭折,所以我们必须将所有的阻碍全部扫清,我这次去就是为了摸个底!”

但是对于张治中的回答,我党并不满意,因为蒋介石到底想要做什么,这次下野是否只是掩人耳目,这一切关于中国未来和平的事宜,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不能掉以轻心。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7)

4月13日,在中南海,双方进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谈,在这其中双方你来我往的一连商谈数次,最后在以南京代表提出40余条意见,中共接受20余条意见,完成《国内和平协定草案》的初次谈判。

随后双方又就草案的全部内容再次交换意见,4月15日,我党将《国内和平协定》定稿送到了南京政府代表团手中。

这其中,我党为了促成和谈,表露了极大的诚意。随后国民党代表团将和谈的进度以电报的形式传递给李宗仁,只要同意,李宗仁到北平签字即可,如果仍然有异议,则可以继续商量。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8)

对此,张治中就此事与李宗仁推心置腹进行规劝,并将这其中的种种利害,以及早年各种矛盾全部澄明,希望能就此促成和谈。

但是,随着谈判的深入,李宗仁也逐渐意识到,尽管自己一心想要将蒋介石取而代之,但就而今的形式来说,他们与蒋介石的矛盾是远小于与我党的矛盾的。

所以,在4月15日举行的第二次正式会议开始后,尽管我党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但在李宗仁等人的意见下,谈判也因此陷入了僵局。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9)

张治中与周总理

在这次正式会议上,此时两党代表已经没有字斟句酌的余地。周总理郑重地宣布,南京国民党是否会在这份文件上签字,需要在4月20号之前做出决定,如果到时候还不能做出协议签字的话,我党只能渡江,不会有其他结果。

这其中,张治中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我不能再有话说下去,但是我想提出一点个人想法,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不是代表团的想法。”

随后张治中看了一眼周总理说道“在中国有句古话,说起来恩来先生可能会觉得有封建意味,这句话就是‘兄友弟恭’,我觉得这句话是不无道理,比方说,国共两党之争,就如同兄弟之争,都是中国人,都是一个民族的同胞。谁吃亏,谁占便宜,这个不必太过较真。”

在顿了顿后,张治中接着说道:

“过去哥哥有错,自己对于过去的错事,感到惭愧,如果弟弟能把家当好,哥哥还是会为之高兴,并尽力扶持弟弟.......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己见,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恩来先生和各代表包容。”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10)

周总理与张治中自黄埔军校时期就已经是好友,所以二十多年的交情,让两人关系十分深厚。并且,张治中本人是一个十分为民族着想,为国家和平事业奋斗的人,对于他,周总理十分尊重。

但是对于张治中本人的这番“兄弟论”,周总理并不赞同,所以在张治中话音刚落,周总理便说道“对于文白先生的话,我想辩白几句,假使双方都是为了国家和平而奋斗的,这样说无可厚非,今后大家都可以摒弃前嫌一起合作。但是就拿国民党过去20多年来说,蒋介石的领导来说,这并不是兄弟之争,这就是革命与反革命,这番话即便是说给孙中山先生听,想必他也是不会同意的。就像当年,孙中山先生,对清政府,对袁世凯的讨伐,都不是兄弟之争,都是革命与反革命......”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11)

会后,尽管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但张治中还是希望能就此说服其签字,促成和谈成功,而对于这一点,周总理等共产党人士也是如此期望的。

但是,《国内和平协定》中的内容与李宗仁等人的期待还是相去甚远,并且,在蒋介石看到这份文件后,更是拍桌大骂张治中无能,“丧权辱国”。至此,国共北平和谈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发起全国进军的命令,至此红色中国的到来进入倒计时。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12)

在国共和谈失败后,李宗仁等人一连多次的致电要求张治中回去,但均被张治中拒绝了。作为长期与共产党人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张治中,一直以来都在为中国的和平奔走,并且不管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时期,国共和谈中都有张治中的参与,因此对于共产党人追求的革命理念,张治中是十分认同的。

不仅如此,作为“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张治中与中共有着良好的关系。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刚刚历经过数年战争折磨的老百姓都希望能就此重建家园,拥有久违的和平。

然而,蒋介石的野心,却使得两党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之中。但蒋介石却没有合适的理由发动内战,不愿受到舆论谴责的他,在赫尔利的建议下,决定电邀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倘若蒋介石给与了合适的诚意,我党却依旧拒绝的话,那么蒋介石就可以以此为由,发起内战。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13)

至此,蒋介石三邀毛主席到重庆“共定大计”。而毛主席深谙蒋介石这些动作背后的意图,因此在做好万全的准备后,毛主席由周恩来与王若飞陪同,以“弥天大勇”抵达重庆,开启国共第一次和谈。

但蒋介石的心思众人皆知,再加上重庆彼时是国民党的地盘,因此对于毛主席的安全,周总理十分担忧。在张治中与赫尔利代表国民党接手中共代表团之时,周总理曾敞开心扉的对张治中说道“毛主席此次到重庆,安全问题是我最担忧的。”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14)

张治中思索一番后,答道“美国与苏联两国国家的领导人,他们都对毛主席的来去自由做了保障,在重庆毛主席是绝对安全的。”

但是,对于美苏两国的保障,周总理却并不完全放心,所以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周总理希望在重庆之时,张治中能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因此他谨慎的表示“文白兄,美、苏两国的担保是他们的,但是我们对毛主席的安危不能大意,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在得知周总理的顾虑后,向来主张“和平”的张治中当即表现出了友好的诚意。而在重庆虎穴之中,处处都是国民党无孔不入的特务,住处是众人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给毛主席提供安全的住处,张治中当即举家搬到一个简陋狭小的平房中,将自己的住处让给了毛主席。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15)

不仅如此,在进入重庆的时候,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并不多,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情无法应对,对此,张治中通过几次与周总理讨论后,由周总理拍板决定让宪兵承担这一重任 ,而张治中则负责找到宪兵司令,再三交代,这才保证了保护人手的可靠性。

在这其中,张治中对于毛主席的安全十分关心,也多次过问。不久,重庆谈判后期,两党关于协定事宜基本商议完成,可这其中,周总理的秘书李少石却突然被枪杀。

此时正值毛主席准备离开重庆之际,却突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一时间周遭的环境变得复杂了起来,不少人纷纷劝毛主席尽快离开。

对此,周总理也就此事与张治中进行了沟通,周总理表示“让毛主席一个人离开,我们不放心。”

张治中当即反应过来,随后表示“恩来兄,你放心,我既然亲自接毛先生到重庆来,当然是要负责送回去的。”

于是,在张治中的护送下,毛主席在返回延安险象环生的旅程中,才得以相安无事。在张治中返程时,毛主席曾称赞张治中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而正是因为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多次到延安的旅程,让他与我党本就深厚的友谊更进一步,也让他在我党中广受好评。

张治中地位 张治中举了一个例子(1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在党中央的邀请下,“和平将军”张治中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至此以后,这位一生都在追求和平的将军,一直在为新中国的统一奔走。

但不幸的是,1969年,张治中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