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的过程(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

2020年8月,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时十分感慨地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筹船只、援粮食,助力雄师渡大江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949年4月21日,大江南北的电波声中,传来毛泽东、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就在前一天夜里,渡江战役打响了。

在长江这样的宽阔水面上进行大规模作战,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江岸炮火齐鸣,江面桅樯如林、白帆如云,近万只大小各异的木船穿梭往来,形成了长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

这万千船只来之不易。彼时,国民党军部署江防,把沿江一带民船掳掠到长江南岸焚毁私藏,为解放军渡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可听说解放军要过江,老百姓们争先恐后报名支援。“老百姓为解放军筹集粮草船只、生活物资、铺路架桥、运送弹药,夜以继日,规模宏大。”渡江战役纪念馆研究保管室主任王高介绍道。到渡江战役发起前,解放军已筹集各种船只两万余条。

除了船只,粮食也是一大难题。当时,当地农民习惯把稻谷收在家里,解放军来了,民众日夜加工稻谷,一天就要供应45万斤成品粮,当地4个县86万老少民众咬牙坚持了40多天。据不完全统计,仅江淮和皖西两地区就提供了粮食1.5亿斤。战士所需粮食的80%是沿江的人民拿出来的。

渡江战役的过程(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1)

渡江战役人民支前的雕塑 渡江战役纪念馆

协助大练兵,锻造“水中蛟”

渡江战役中参战的官兵大多数都是北方人,很多人由于不习水性又缺乏水上作战经验,难免产生种种顾虑。但是当地船工个个都是乘风破浪的老手,他们纷纷当起了战士们的“老师傅”。参加支前的船工认真地向战士们介绍船的性能、长江水文特点、乘船知识,热情地传授划桨、摇橹、掌舵等技能。在老船工的指导下,参战官兵不仅很快学会了游泳、武装泅渡、水上射击等本领,还掌握了划桨、撑船、修船补漏、自救互助、制作救生圈等技能。

渡江战役的过程(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2)

不仅如此,靖江县在渔民、船民中精选出500名水手,教战士们学会掌舵、划桨、撑篙、扯篷、游泳、潜水等本领。他们还和战士一起想方设法开发“新武器”,用木材扎成4米多宽、10米多长的木排,装上汽车引擎垒起棉花胎,加上轻重武器,制成了30多艘“水上土炮艇”。这种“新武器”在渡江战役时发挥了威力。

船工刘宗美还在船的两侧为战士们安上了拉手绳索,用竹子、稻草做成简易的救生圈,为了使船和水融为一色,他就把石灰、土砖涂抹在船身上,再用棉絮加固船舷,麻袋装土堆砌在船头做防弹用。这些做法在各个渡江船只中得到推广,并且在后来的实践中起到重要作用。

木船架浮桥,天堑变通途

“修好铁路过长江,大军过江捉老蒋”,数以万计的民工组成抢修大队,在这句战斗口号鼓舞下,配合解放军工兵部队抢修津浦铁路蚌埠至宿县段和蚌埠淮河铁桥。民工们日夜奋战,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就修复了210公里的铁路线。用当地群众支援的2500余艘木帆船,在淮河上架起10余座浮桥。

当时,各县还成立了修筑委员会,一面突击组织铁木材料,一面动员民工积极参加。委员会的干部带头吃宿在桥头路边,和民工一起日夜奋战。男女老少齐出力,有的儿童团也上阵, 呈现出不怕困难的非凡勇气和不知疲倦的冲天干劲。

渡江战役的过程(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3)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使用的木船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展出。

毛泽东曾亲笔撰写新华社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依靠人民,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背后最磅礴的力量。

资料来源: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军网

来源: 北京文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