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被利用(给王思聪上位铺路)

王思聪被利用(给王思聪上位铺路)(1)

2个月前,在万达年会上,王健林面对高管与业务骨干直言不讳——2017年,万达承受了磨难,经历了风波。

但目前看来,尚处在停牌中的万达电影,风波似乎仍未平息。

根据《好莱坞报道者》与《彭博社》报道显示,万达影视总经理蒋德富、副总经理贾燕江、五洲发行总经理阙文雄已于3月9日离职。

而自从让华谊、万达撕得不可开交的“小墙皮”叶宁开始,万达在“高管离职”这件事上仿佛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短短两年之内,已经相继有20余人离开,仅2017年离职的就有8位。

有人猜测,导致万达人才频繁流失的原因:

1、在于其超负荷的业绩压力和对“人才”的忽视,从而导致高管们“主动离职”;

早在“2016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王健林就曾公开表态,称王思聪不愿意过自己这样的生活,把万达交给职业经理人也许会更好。并透露,“现在备选的人有好几个,五个产业集团都不错,但不会特意培养,而是让他们自己发展。”

从这样的喊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王健林在对待企业发展问题上心态是十分开放的,并未陷入“非血缘关系不可”的传统家族企业的泥淖。

但王健林这么做的底气,绝大部分是源于万达的“治理模式”。万达长期重视职业化管理、采取几乎全无家族企业色彩的管理理念、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措施实现了“豪华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储备”

2016年之前,万达职业经理人任万达总裁、副总裁的逾10人,其中包括集团总裁丁本锡、商业地产总裁齐界、文化集团总裁兼万达院线董事长张霖、集团高级副总裁王贵亚、文化集团高级副总裁胡章鸿、商业地产高级副总裁曲德君和副总裁陈平……

50后、60后、70后均有,形成一个补位形年龄梯队。在这个比一般集团的职业经理人数量要庞大得多的高管团队中,很多人入职逾10年,历任多个职位,对万达发展轨迹十分了解。

因而,王健林对“王思聪能否接班”这件事一直以来也很淡然。

王思聪被利用(给王思聪上位铺路)(2)

但如今再看,万达依仗的“豪华职业经理人团队”早已经分崩离析,遇此重创,万达继承人的优先权会落到王思聪头上吗?

“主动辞职”或与业绩不达标有关?

而除了“万达帝国陷入家族式企业羁绊”的猜测外,目前呼声更高的,是与2017年万达影视集团KPI未达标准直接相关。

在万达官网公布的《2017工作总结》,王健林这样评价了影视集团的工作:

影视集团去年全年收入532亿元,仅完成540亿目标额的98.5%。影视集团有点遗憾,如果稍微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王思聪被利用(给王思聪上位铺路)(3)

除此之外,万达电影交出的答卷亦有隐忧。

2017年,万达电影票房88亿,同比增速低至15.7%;观影人次2.1亿,同比增长16%。净利润增幅14%,而2015年和2016年同期的增幅分别为38.78%和22.17%。

票房与净利润增长同时放缓。而与紧随其后的大地院线、上海联合院线相比,万达在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增幅都是最低的。可见,万达电影票房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

曾经豪气在好莱坞买买买的万达,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由盛转衰的呢?

回顾近两年来,万达电影的发展犹如一条抛物线,在到达顶点之后瞬间跌落。

2014年开始,万达电影的增长曲线开始变得性感。当年,万达参与投资了《智取威虎山》《北京爱情故事》《归来》等8部影片,总票房10.5亿,位列所有公司第18位。

2015年,万达电影达到巅峰。主投的《寻龙诀》《夏洛特烦恼》《煎饼侠》《唐人街探案》《滚蛋吧!肿瘤君》等片部部大卖,完成年计划的180%,高居影视公司第一名的位置。

同时,五洲发行的集群效应凸显。从2015年主发的国产影片票房和份额来看,Top10民营发行公司票房达230亿元。其中,五洲发行以67.6亿的成绩首登榜首。

而2016年开始,万达电影就跌落至2013年的水平。万达主导的三部电影总票房不足1亿,最终,当年总票房仅为18亿,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20。

王思聪被利用(给王思聪上位铺路)(4)

而被万达收购的传奇影业,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魔兽》和《长城》全球票房7.6亿,而成本高达3亿美金,尽管万达影城给了这两部电影超过了80%的排片,但仍旧难以逃脱折本的结果。

更为关键的是,去年万达影视和五洲发行在制片和发行业务上收获票房的排名在业内分别只排在第8和第22位。去年,万达影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再次发布了超级片单,但是大多数项目至今仍处于待开机状态。

王思聪被利用(给王思聪上位铺路)(5)

今年春节档,万达唯一主控的《唐人街探案2》拿下超30亿票房,是万达近两年主控项目表现最好的一次。

在万达2018年的年会上,王健林指出,万达自有了院线、影视、发行三家公司后,首次没有完成业绩目标,仅完成年计划的98.5%。

如今,几位高管集体离职,似乎也标志着2015年搭建的万达影视与五洲发行的高管团队,近乎全数离开万达体系。而从万达给出的成绩单和频繁的高管变动背后,背后或许代表着是万达电影在整个集团的重要程度下降。

在制片上游缺乏话语权的万达电影,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很艰难。

万达高薪不好拿,高管出走或因对人才忽视

万达系高管离职,几乎每年都要上演个一两回。

2014年7月,万达百货就有30名高管离职,王健林曾要求万达百货要在2年内实现盈利;

2015年,万达电商CEO董策离职,其在该职位上工作将近15个月,在系统开发和业务上进展上却比较缓慢;

2016年2月,叶宁辞去万达院线董事职务,不再担任万达院线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其他职务;同年,曾创建五洲发行并担任总经理的李宁,辞去万达影视发行中心负责人的职务;

……

王思聪被利用(给王思聪上位铺路)(6)

王健林曾说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在百度和知乎都有一个热门帖子:你为什么从万达离职?

离开万达的基层员工曾总结出离职的四个原因:

1、常年加班,总部要求你去哪里就得服从;

2、你只需要执行,不需要思考,对于一个从没有接触地产开发的人,你也可以在这里干得如鱼得水;

3、工作压力太大,考核太严格;

4、升职加薪比较困难。

熟悉王健林的人都知道万达企业文化的一贯作风,在乎制度建设更多于人才。当业务发展出现瓶颈换人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频繁换人总是有弊端的,军心难稳。

而对于高管来说,考核严格或许是最为“离职”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曾有接近万达的人士向媒体透露过,“虽然万达的工资开的高,但是并不好赚啊,万达的KPI不等人,花高薪挖人,不行就换。”

不少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在万达都是做了半年或者一年半时间,就因为KPI考核不达标走人了,有主动离职也有被动离职的。但一年或半年的时间,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际行动还没有完全施展开,就要计入考核之内了。

尤其做电影,纯电影业务的高管权限有限,还背负着很大的业绩压力,短时间内更难出效果。即使依托电影业务起家的华谊,叶宁也是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外界质疑中才终于在2017年底有了起色。

王思聪被利用(给王思聪上位铺路)(7)

叶宁

一向不轻易表扬人的王健林,曾在2016年年会上点名表扬了叶宁,即使这样,王健林对于叶宁也有着一些管理上的限制。王健林从集团处请来高群耀,并要求叶宁向高群耀汇报工作,其到来也是叶宁离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达相信体制的力量、万达整体机制的力量,而不太重视个人,特别是面对高速发展的影视行业,它的内部利益分配和奖励以及晋升机制就显出了原地产行业的陈旧。”

这是跨行业运维(地产思路管控文化产业)中最难以改变和最尴尬的,也有可能是击溃万达系高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才流失,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发展受限。

王健林曾希望:万达在电影业务上的目标是2020年(院线)实现全球20%的市场份额和100亿人民币净利润的目标,并探索全球发行的可能。

如今,万达发行不振,“前任”们却纷纷逆袭,“现任”高管离职,万达的“小目标”恐怕越来越远。

▎申明:本文为PP财经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无需授权。欢迎更多读者或媒体投稿合作,如有异议,请微信后台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