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声词叠词使用的表达效果(有画面感的拟声词教学设计)

浏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杨蓉 施代新 陈瑶

教学目标

1. 感受带有拟声词的儿童诗和故事带来的趣味。

2. 通过拟声词能够合理、大胆地想象与之相关的画面。

教学准备

PPT、阅读文本《听山》《小雨点儿会唱歌》《雷》《巴喳巴喳》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由课内引入课题

1.听声音,想象画面。(雨声,雷声,蛙声,闹钟声)

(画面揭晓答案)

“哗,哗,哗,雨真的下了起来。《雷雨》

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荷叶圆圆》

“丁零零,闹钟响了。《一分钟》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由学生熟悉的课内拟声词画面引入课题,利用直观可感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理念:深入研读文本,多层次、多角度与文本对话,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B分享《雷》

1. 小组交流。

2.让学生抓住“吵架”一词去感悟雷声和闪电声。

3.生做动作朗读,师生一起做动作朗读。

C整合对比,寻找异同。(大屏幕出示三首诗的拟声词。)

师:孩子们这些模拟声音的词语就叫(师指着板书)拟声词,让我们拿出文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预设1 第1组是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拟声词。

预设2 第2组是三个字的拟声词,后面两个字一样。

预设3 第3组是三个一样的字。

拟声词词型丰富

师小结:拟声词真有趣,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字组成的,有两个相同字组成的,还有四个不一样的字组成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拟声词,有一个字组成的,有三个字组成的等等,通过拟声词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想象,只要你善于阅读,留心观察。

交流

4.全班分享

课件出示文本,学生汇报自己找到了哪些声音,这个声音是谁在干什么。

5.整合对比,寻找异同。

齐读拟声词

梳理拟声词

6.引导发现

这三首诗歌向大家呈现了不同的声音,细细品读,我们会有新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 这些事物都有声音

预设2 不同的事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事物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预设3 拟声词词型丰富师。

师小结。

(设计理念:通过1 X的形式,先学习《听山》,再到小组合作学习《雷》《小雨点儿会唱歌》,让学生学会迁移和运用。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老师借助手势等动作模仿形象的声音,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感悟有画面感的拟声词。)

三、运用声音,创作童诗,想象神奇的画面。

(一)创编《巴喳巴喳》

1.大自然中有各种有趣的声音,听(课件只出示题目)巴喳巴喳,你猜一猜是谁,在干什么?鼓励孩子大胆的想象。

2.预设:大家的想象很精彩,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也来当一次诗人,展开神奇的想象编一编吧!

师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故事情境:

在一座原始森林里住着很多小动物,有老虎、狮子、狗熊、百灵鸟、小白兔、蛇……一天,(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一位猎人穿着一双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林子里的小动物们听到了 “巴喳巴喳”的声音,赶紧躲了起来。“笃笃”正在干活的啄木鸟听见了“巴喳巴喳”的声音,就一下躲到了树枝间。听“吱吱”,这是谁在干什么呀?“嘣嘣”小松鼠听到了 “巴喳巴喳”的声音,一下蹿上了松树。林子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听到了“巴喳巴喳”的声音,他们会躲藏到哪里去呢?请大家展开神奇想象的翅膀吧。

(二)出示学习单,生自由创编。

拟声词叠词使用的表达效果(有画面感的拟声词教学设计)(1)

(三)出示英国作家里詹姆斯弗茨创作的原诗《巴喳巴喳》

1. 师生分角色朗读。

2. 小结。推荐阅读《请进来》《猪八戒吃西瓜》《雨铃铛》等儿童诗。

(设计理念:设计这一环节,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出发,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先让学生自由创编英国作家詹姆斯●里弗茨《巴喳巴喳》并填写学习单,让每个孩子忙探究;再出示原诗,激发学生做诗、读诗的欲望。)

板书:

有画面感的拟声词

声音——事物(谁 干什么)

合理想象 神奇的想象

文本内容:

听 山

我跟爸爸去听山。

呜呜呜——呜呜呜(wū)——

这是什么?——是风婆婆挂过树梢(shāo)。

啾啾啾——啾啾啾(jiū)——

这是什么?——是小鸟姐 姐在枝头歌唱。

咩咩咩——咩咩咩——

这是什么?——是羊羔儿叫妈妈。

山真的很好听。

小雨点儿会唱歌

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儿唱着歌来了。

嗒嗒,嗒嗒,小雨点儿在圆圆地荷叶上唱歌。

沙沙,沙沙,小雨点儿在我家房檐(yán)上唱歌。

叮叮,咚咚,咦(yí),小雨点儿这是在哪里唱歌?

我打开门,哈,小雨点儿在妈妈的雨伞上唱歌。

乌云小娃娃,

见面就吵架,

轰隆隆,咔嚓(chā)咔嚓,

大喊大叫,让人害怕。

吵啊吵,全哭了,

流出眼泪哗啦啦。

巴喳巴喳

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

“笃笃”听见这声音,就一下躲到了树枝间 。

“吱吱”一下蹿上了松树,

“嘣嘣”一下钻进了密林。

“叽叽”嘟一下飞进绿叶中,

“沙沙”哧一下遛进了黑洞。

全都悄没声儿蹲在看不见的地方,

直盯盯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