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遵循生态农业要求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优越的当地环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茶树的光能,促进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并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的循环丰富。

生态茶园是由多种物种和多层次组合组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涉及面积大。在具体操作中,应采用最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作为生态茶园的控制指标。主要指标是:(1)茶园土壤的有效土壤层在50cm以上,pH值为4.5-6.0,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为70%〜90%,有机质含量在50%以上。 2%,氮含量大于0.1%; (2)花园中直射光的比例小,漫射光的比例大,遮光度为30%,茶叶温度不超过35 T; (3)茶树的高度为60-70厘米,树冠覆盖率为90%左右,叶层的厚度为15-20厘米,叶面积指数为3〜5。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1)

控制水土流失。对于年轻的茶园,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成排的茶园之间或间作绿肥。

耕种茶园土壤,促进其成熟,促进微生物活动,促进茶树根的生长发育。每年或隔年一次浅耕5-10厘米,中耕10-15厘米,深耕25-30厘米;浅耕和中耕在每个季节都可以与除草和施肥相结合,深耕可以与秋冬季的基肥配合使用。

生态茶园应以无害化有机肥(例如各种饼肥,粪肥和动物粪便,肥料,化肥以及农副产品肥料等)的应用为基础,并以速效为辅茶树所有生长阶段的化学肥料。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2)

在春季和秋季(冬季)季节增加追肥比例。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春秋(冬)茶的品质一年最好,因此应增加春秋(冬)茶追肥的比例。在施用足够的基础肥料的基础上,春季,夏季和秋季的追肥比例应为4:3:3,即春茶和秋(冬)茶的施肥量可占70%以上每年施肥的百分比。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3)

实行均衡施肥。氮,磷和钾是茶树生长的三个基本元素。镁,锌和其他微量元素,虽然茶树需要的很少,但缺乏它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和鲜叶的质量,因此应实行平衡施肥。幼小的茶树主要种植有坚硬,宽阔,茂密和密集的树冠,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通常,1-2年生茶树的氮,磷和钾的施用比例为2:3:3,3-4年树为2:1:1:1,进入茶树则为3:1:1。完整的生产期。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地逐渐增加氮肥的施用比例。在施用足够的氮,磷和钾肥的基础上,应适当添加微量元素,例如镁和锌。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4)

在茶园中种植绿肥。在成排的年轻茶园之间,可以种植短杆绿肥作物,例如豆类,大豆和绿豆。间作的绿肥农作物应及时切开,在压力下埋葬或作为茶树行之间的覆盖物铺开,以确保茶树正常生长。

除修剪茶树外,还应对生态茶园进行修剪,以修剪和保护森林,人行道树和遮荫树,以免影响茶树的生长。

修剪茶树是培育高产冠层并提高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茶树修剪分为定型修剪,轻度修剪,深层修剪,重度修剪和台湾割草。

修剪:幼树通常进行3次,在栽种当年的8月至9月是第一次,将主茎切离地面20厘米;第二年分别是春季茶和秋季茶。在第二个切口处,抬高15-20厘米进行修剪。固定剪切3次后的油茶树可以摘大叶摘叶而不是过度采摘,以进一步扩大树冠并增加生产分支的密度。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5)

轻度修剪:一般在秋茶季节结束后进行,将树冠上5〜10 cm的爪形树枝和细树枝切掉,以提高茶树的发芽率,同时时间减少对茶蛾的伤害。

深度修剪:通常在春秋茶结束后进行,剪掉15-20厘米的薄弱生产分支,促进第三主干分支的重新发芽,并更新充满活力的生产分支。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6)

大量修剪:对于三级主干树枝和生产分支较弱而仅二级主干树枝仍然较强的茶树,通常在春季茶后,将离地面35-40厘米以上的所有树枝和叶子切掉,以促进次生骨干分枝发芽并重新种植冠层。大量修剪应与大量施肥相结合。

台湾的割草:主干树枝腐烂,新芽短,叶子和蛤c严重受损等。春季茶后,茶树可以从地面切掉6-10厘米。平台的切割口应光滑,略微倾斜且不会损坏。主茎发芽新芽后,将其修剪三遍,形成再生冠层,然后才能正常采摘。台湾后的茶园应结合深翻地面和重新施用有机肥料,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7)

注意对防护林,行道树或遮荫树的适当控制,并用茶树减少荣耀,水和肥料。应该对这些树进行适当的修剪和修剪,以保持合适的遮荫区域,从而形成优质的茶树。通风和透光条件,从而实现茶叶,森林的多重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收获。

茶园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与茶的产量和质量有关。农药使用不当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过标准。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而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茶园中严格禁止使用的高毒性和高残留农药为:滴滴涕,六氯己酮,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三氯生,甲胺磷,乙酰甲酸盐,长效磷,毒杀芬,杀虫剂,草胺,磷,磷,Phal等等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8)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要重点预防,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农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茶园应建立病虫害预报点。通过定期的,有针对性的现场调查,他们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指导及时的防治。及时防治包括两个方面:(1)根据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10只绿叶蝉幼虫口,茶附线平均每片卵数> 5,叶芽率为> 30%,毛毛虫10头/米茶排,茶黑毒蛾8头/米茶排); (2)在害虫对农药敏感的发育阶段施药,如高峰前的小绿叶蝉,若虫占昆虫总数的80%以上。防治时,叶毛虫如茶毛虫在第三龄期之前,在幼虫期控制了茶黑和毒茶蛾。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9)

农业控制是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和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的农艺措施,以提高茶树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对茶树进行轻修剪,使树冠通风并透光,可以减少害虫的来源和害虫的数量;及时采摘可以预防和控制许多在茶树幼叶上产卵的害虫,例如:茶绿叶蝉幼芽组织中产生的卵(一芽,二和三叶占卵总数的88.3%),茶蛾的卵多产在幼叶的背面,并且茶树的附着线非常嫩(一个芽),第一和第二片叶子的比率为78%),及时的嫩叶收获可以去除大量的鸡蛋,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采摘还对叶片疾病具有抑制作用。

幼龄茶园施肥技术方案(茶园的栽培技术)(10)

即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来源的制剂等来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维护茶园的生态平衡。例如,球孢白僵菌可用于控制Chaili型象鼻虫,茶绿叶蝉,黑刺粉虱等。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苦参碱可防治茶毛虫,茶多蛾和茶蛙。使用茶毛虫病毒Bt预防和控制茶毛虫;使用赤眼蜂和蜘蛛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传播,例如茶蛙和茶叶。

根据某些有害生物的趋势,可以使用白炽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捕。另外,可以使用糖醋液诱捕,性诱剂诱捕等方法,但是在诱捕时必须避免有益昆虫的高峰期。

当病虫害数量和对茶树的危害程度达到一定指标时,可以使用选择性,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进行药物控制。但是,必须严格按照允许的浓度和农药的安全间隔,并注意农药的轮作,以防对害虫产生抗药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