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年前是几线城市了(历史上的杭州曾归苏州管辖)
远古时期,今杭州西湖以东地区,是一片茫茫海滩。在西湖西北方向广阔的冲积平原上,则是原始居民栖息繁衍的地方。1935年,在杭州城西北二十多公里的良渚,发现了大片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后来被称为“良渚文化”。之后,在良渚以西半山附近的水田畈遗址中,发现了碳化的稻谷凝块,在比良渚更接近市区的老和山麓,解放前后又发现堆积有红烧土、灰烬、兽骨烬和陶器残片的五座灶基,以及大量石器、玉器。这些考古发现,佐证了在距今五千年前后,杭州的原住民在老和山麓及其迤西一带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情况。1970年后持续至今,在距离西湖约20余公里的湘湖区域,又陆续发现了大量距今8000-7000年的文化堆积,后来被命名为跨湖桥文化。
良渚古城遗址
02 先秦两汉时期的杭州先秦时期,现在的杭州市区仍是海潮出没的沙洲,属于吴、越领地。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后,此地又成了楚国的属地。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在吴、越旧地设置了会稽郡(注意,会稽郡治不在绍兴,而是在吴县,即现在的苏州)。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杭州这片地方还是归苏州管辖的。到了汉代,会稽郡统辖有二十六县,其中之一的钱唐县,便是杭州历史上最早的建置。秦汉时期的郡,相当于现在的省。
秦始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船队浩浩荡荡出游东南。是年11月抵达钱唐(杭州古称)。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五次出巡。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是他最后一次出巡,由左丞相李斯随从,到达云梦(今洪湖和洞庭湖地区)时,遥祭了葬在九疑山的虞舜。随后秦始皇的船队继续沿长江顺流而下,“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 浙江即钱塘江,两千多年前的钱塘江,给了秦始皇一个下马威。他本想在杭州地界过江祭拜大禹陵。怎奈江水险恶湍急,只好继续西行百余里,找到一个更窄的江面过江。
宝石上的秦皇缆船石
传说秦始皇的船队还曾进入西湖,在湖边一块巨石上系舟,这就是宝石山麓的“秦皇缆船石”。我们今天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看到的秦皇缆船石依山耸立,像一座巍峨的高楼。站在此处,向下俯瞰,想象两千多年前,你的脚下是一望无边的浩瀚江海,而不是此刻杨柳依依的温柔西子。不由得发无限感慨:天地悠悠,我心纠纠。
秦皇缆船之说,窃以为穿凿附会,一笑置之可也。但秦朝时西湖尚未形成,或者说尚未独自成湖。宝石山下的大片水面直接与江海相连,秦始皇的船队直达宝石山下,还是有可能的。
始皇帝的船队离去后,在并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淤沙在湾口以东的浅海里堆积和扩展,同时因海平面逐渐降低,武林湾逐渐与外海完全隔绝了。于是在今天的宝石山以北和吴山以南,就出现了一片沼泽平原。西湖以东的沙嘴,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片沙滩,杭州城区就是在这里建立起来的。这也是杭州地下土质松软,地铁建设难度较高的历史原因。
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杭州三国时,钱唐县属东吴,隶扬州。
两晋,钱唐县仍属吴郡,隶扬州。
东晋咸和元(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建灵隐寺。此为杭州最早的寺院。
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公元485年),一个名叫唐寓之的风水师在新城(今富阳新登)起兵造反,先后攻克桐庐、钱唐、盐官、诸暨、余杭等、东阳等地,并于公元486年在钱唐自立,国号吴,次年即被平。
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叛将侯景将钱唐县升为临江郡,隶吴州(今苏州)。此为杭州设置郡级政区之始。陈后主祯明元年(公元587年),废临江郡,置钱唐郡,仍隶吴州。郡治钱唐县(今之杭州市区),辖今之桐庐、富阳、於潜等地。
04 隋朝,杭州的诞生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郡县制为州县制,废钱唐郡而置杭州,州制设在余杭县(今余杭区余杭镇)。杭为地名,州为建制,故称杭州。从此,“杭州”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次年,州治迁往钱唐县(即今杭州城区)。
公元591年,大将军杨素建杭州城,周长三十六里又九十步,城垣东临盐桥河(今中河),西濒西湖,南达凤凰山,北抵钱唐门, 东划胥山(即今日吴山)于城外,西包金山、万松岭于城中。 设有钱唐门(至清犹存)、盐桥门、炭桥门、凤凰门。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改杭州为余杭郡,郡治在钱唐县,辖钱唐、余杭、富阳、於潜、盐官、武康(今德清县城区)六县。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余杭泛指杭州和杭州所辖地区的一个综合地理概念,钱唐则是杭州主城区的的专属名称。
公元610年,隋炀帝令开凿京口(今镇江)至杭州的江南运河,长800余里,宽10余丈,能通龙舟,并在沿途设置了驿馆。
隋朝时期的运河线路
在工业文明兴起之前,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最为重要的水运交通线,杭州是大运河的南方起始点,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其政治与经济的重要地位突显了出来,为杭州日后成为东南大都会奠定了基础。
05 唐代杭州,白居易在此工作三年,影响却长达1200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余杭郡,置杭州。钱唐县从此正式名为钱塘县。高祖以前,“唐”“塘”通用。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天下大定,分全国为十道,杭州属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全国为15道,杭州属江南东道。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又改诸州为郡,杭州复为余杭郡,郡治钱塘县,辖钱塘、富阳、余杭、於潜、盐官、新城、紫溪(今临安潜川镇)、临水(今临安城区)、唐山(今临安昌化镇)九县。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再改余杭郡为杭州。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桐庐属杭州。 至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桐庐复属两浙西路睦州。
唐朝诗人白居易
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杭州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打动了白居易,令诗人呤诵不绝。从那时起,杭州和西湖便成为了历代诗人歌咏的对象,“山水之美名天下”,杭州成为中国人心中最美的城市。白居易《余杭形胜》诗: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这里的余杭就是余杭郡,州自然是杭州,青山指的是杭州城三面环绕的武林山(又名灵隐山),故杭州还有一个别称——武林。县就是钱塘县,亦即杭州主城区,湖自然是西湖。除了诗词美名,白居易在杭州城市治理上也贡献良多。
06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都城杭州,信佛顺天唐亡,五代十国,杭州为吴越国都城。彼时华夏大地藩镇割据,战乱频仍。独吴越国王钱镠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战略方针,重农桑、兴水利,发展与契丹、日本、朝鲜等国海外交往,使两浙之地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 钱氏曾先后两次扩建杭州城,“发民夫二十万及十三都军士筑杭州罗城,周七十里。 ”使杭州城区扩大了一倍。
吴越国王钱镠,吴越国创建人
钱氏建宫室于凤凰山麓,一承“南宫北城”的古制,并形成了以盐桥河为走向的城市中轴线。吴越国时杭州的城市布局经历了从坊市制向坊巷制的过渡。坊巷与官府、酒楼、茶馆、商铺、寺观相杂处,坊巷布局从封闭转为开放,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这一时期长安(西安)、洛阳、金陵(南京)、扬州等都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战争的破坏,而杭州是个例外,欧阳修云: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雷峰塔出土的钱王助印经卷
“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养。乙亥八月日纪”。
吴越国三代五王都笃信佛教,以“信佛顺天”为信条。全国上下崇尚佛教,在不到百年时间里,建有150多座寺院和数十座塔幢,吴越国也成为盛况空前的“东南佛国”。杭州的雷峰塔和保俶塔都是在吴越国时期建造的。 这两座塔一南一北,丰富了杭州城市的轮廓线,使西湖山水与杭州城区遥相呼应,婀娜多姿。树立了杭州江南水城特色和园林风貌。
北宋平定中原,最后一代吴越王钱弘俶,携两浙十三州十万甲兵归顺中原。践行“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的祖训。
07 南宋杭州,如果可以穿越,只想去到那里
南宋临安府
宋大学士苏轼两任杭州,兴修水利,疏浚西湖,寄情山水,留下一段城市与名士相互成就的佳话。
公元1138年,南宋定都杭州,改称临安府。杭州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富饶的都市。 南宋在吴越子城的基础上修筑皇宫,“周回九里”。同时“外城大有更易”。杭州城比吴越国时期更为扩大了。南宋时杭州有钱湖、清波、丰豫、钱塘、东城便门、候潮、保安、新门、崇新、东青、艮山、嘉会、余杭十三座旱城门,另有保安、南水、北水、天宗、余杭五座水城门。 城内“街市纵横,里巷毗”,“珍异所聚,商贾并凑”,买卖交易日夜不绝,日市方罢夜市又开,夜市将息早市又起。
傅伯星老师作品《临安年市图》
《梦梁录》记载,当时杭城有碾玉作、腰带作、裱背作、油作、木作、砖瓦作、石作、竹作、漆作、裁缝作、打纸作等二十二种匠作坊。丝绸业尤其兴旺,城中有丝绸店铺约一百零六家,著名的有清河坊顾家彩帛铺;盐桥下生帛铺;铁线巷生绢一红铺;其他还有刘家、吕家、陈家彩帛铺, 这些商铺自产自销,有绫、罗、锦、纱、绢、绸等品种。自五间楼北到官巷南街,有金银钞引交易铺百余家,门前罗列金银器皿和奇珍异宝,“江商海贾”云集,买卖动辄以万贯计。城中酒肆、茶坊遍布坊巷间,灯红酒绿顾客日夜盈门。
南宋君臣在杭州大兴土木,营建园囿。 西湖周围御园、王府、园林不知其数。民间豪富之家的贵宅、宦居、幽园、雅室也有百余处之多。 有诗云:“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
南宋皇城图
南宋以后,杭州城虽然多次遭受战乱和火灾,但城市格局未发生大的改变,经济文化依然兴盛发达,东南大都市地位从未改变。
08 元明时期的杭州,繁华依旧
元代的行省区划
元代,设江浙行省,辖浙江、福建、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部分,治所即在杭州。“诸省之中,江浙最重,地广人稠钱多粮足,为朝廷用度所深倚仗者。”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赞叹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马可波罗游记近年来多有质疑,很多研究认为马可波罗甚至从未到过中国,其游记内容均从波斯商人口中道听途说。但即便是道听途说,亦可佐证当时杭州在世界的盛名。
元代杭州府管辖部分区域
明代,全国行政区划改制为两京十三布政司,杭州府隶属浙江布政司。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富阳、新城、於潜、昌化八县及海宁州。时人李鼎著书记载“武林(即杭州)生聚繁茂,盖以列郡之期会至者,殊方之惫迁至者,奚啻二三百万。”明代旅行家,人口繁衍之盛况,令到台州人王士性不由慨叹:不知何以生齿繁多如此?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有一首《北关夜市》诗,对杭州北关外夜市的盛况作了记述:北城晚集市如林,上国流传直至今.青苎受风摇月影,绛纱笼火照春阴.楼前饮伴联游袂,湖上归人散醉襟,阛阓喧阗如昼日,禁钟未动夜将深。
09 清代杭州:康乾南巡,乐此不疲。长毛作乱,破坏殆尽。
乾隆南巡至嘉兴烟雨楼
清代,康熙五次、乾隆六次到杭州,感叹杭州“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并留下大量题词。清中后期,王朝腐朽衰败,民生渐次凋敝。1860年,太平天国攻克杭州,生活在杭州晚清学者程秉钊《记事珠》记载,劫后杭州城:“积尸横路,血肉淋漓,秽气熏蒸,不可逼视。人家墙扉洞然,无一完善者……”昔日的繁华街市顿时化为人间地狱。这是杭州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光。
位于小营巷的太平天国听王府
10 辛亥杭州,政权和平交接1840年后,在维新思想以及清末新政的影响下,浙江新式学堂学生与留日学生、欧美学生为代表的进步群体,以日渐成熟的反帝反封建思想,颠覆了科举时代读书人依附于政府的范式。浙江学堂风潮、拒俄运动、保路运动,此起彼伏。进步思想亦在浙江新军中悄然传播。
1908年的杭州街头
1908年杭州市井
驻扎的清泰门附近的清政府新军
1911年11月5日,驻防杭州的满清浙江新军步兵第八十一标和第八十二标在标统(团长)朱瑞和周承菼的率领下起义。上海光复会总部派出百名捆满炸药的敢死队员分五队赶赴杭州支援,总指挥为蒋介石,其中四队队长是名满江湖的王金发。义军兵锋所至,清军官兵几乎未做有效抵抗,弃械投降,杭州光复。
青年蒋介石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民国3年(1914年)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道管辖。
1909-1914年,沪杭、杭甬铁路相继建成。1937年,茅以升设计的全长1453米的钱塘江大桥竣工。
民国16年(1927)废道制,原杭县城区为杭州市,直属浙江省,郊区仍为杭县,旧属诸县直属于省。从此,杭州确立了现代意义上城市的建制。
今天我们在大量的旧文字中,经常能看到“杭县”这个地名。一般来说,1927年前的文字中提到的杭县,既包含了市区也可以泛指郊区。1927年以后的杭县,一般指杭州郊区,直到1958年,杭县撤销更名为余杭县。1994年4月5日,余杭县改县级余杭市。2001年3月25日,余杭撤市改制为杭州市余杭区。
了解更多,欢迎关注浏览笔者其它文章:
消失在民国的杭州古城
民国初年杭州拆除城垣之缘起
为什么全国各地有那么多“杭州小笼包”?杭州人表示我真不知道啊
真实照片记录百年前杭州最受欢迎的平民快餐,杭州话叫“门板饭”
巨额投入培养一个孙杨,不如给孩子们找一个篮框一处球场
合十礼比握手礼更适合人际交往,它让我们以谦卑的姿态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