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何意(春蚕到死丝方尽)

突然发现好多人不知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写爱情的,以为是单纯的哲理诗或者歌颂教育的。

走个古诗研究的流程,题目、上下文、原句。

一般研究李商隐的学者都认为《无题》整个系列所写的都是男女之情,这首在现代最为有名的《无题》当然也不例外。

(让我这个李商隐激吹叨叨两句,其实李商隐还是很出名的,古代很多学者认为李商隐是唐朝影响力仅次于杜甫的人,远在李白、王维等人之上,对宋词元曲的风格有一定的奠定基础;现代很多学者认为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所以从古至今很多学者都研究他认为他重要,不清楚为什么现代有些小朋友觉得李商隐是冷门诗人……)

还有就是这一整首诗都是从女子角度写愁思的,从上下句都可以看出。

春蚕到死丝方尽何意(春蚕到死丝方尽)(1)

全诗

上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开篇就说了相见难离别也难,思念让人感觉东风无力百花残败。奠定了这首诗愁思的感情基调。

下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早晨对镜梳妆发现因为愁思头发都白了,联想男方晚上对月吟诗时应该也会因为愁思而感到月光都是寒冷的。表明了是女子的视角。

本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以春蚕自比,意在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至死方休。泪是因思念而落的泪,以蜡炬自比,意在说自己思念成疾直到化成灰才会停止流泪。

由此可以看出,这句从头到尾都没有揭示什么哲理,也没有表达什么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更不是在歌颂教育者的……

不过这首诗就算剥去了这些,无论是对仗工整、用词讲究、富有想象力,还是小情小爱风前月下的风格,都是富有影响力的,宋词元曲一开始就是这种类型的。

另外提一嘴,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经常被人误以为是哲理诗或者劝解大家要多读书,其实不然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