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记忆全文(共和国的记忆我有月票)

“交通基本靠走”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50年代的农村,不但绝大多数人没有乘过汽车,甚至很多人连汽车都没见过。在某些国产电影里,一些农村小孩见到汽车欢呼雀跃,跟在汽车屁股后面追,那不是夸张而是确有其事。

在北方一些偏僻的山沟里,种地、赶集和拉庄稼都要靠人背驴驮。谁家里要是有一头驴,相当于现在的人家里有一辆小轿车。骑在毛驴上哼小曲是一件很美的事,旁边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驴背的两侧挂着驮笼,可以运东西,虽然速度慢些,但减轻了人力。

骑驴是50年代最好的交通工具。人们出远门时就骑毛驴,出外买卖东西也靠毛驴,人生最重大的事情——结婚,必定要用到毛驴,就像现在的人结婚一定要有很多辆轿车。接媳妇的时候,首先将毛驴简单打扮,给驴面两边、驴的尾巴都绑上红布条作为装饰,再在驴的鞍子上放上被子单子装饰一番,之后就赶去新媳妇家了。牛车和马车是更为大型的运输工具,普通人家没有,一般的生产队里作为公共财产拥有一二辆。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公共汽车虽然不断增加,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城市居民还不能完全依靠公汽出行。1949年前后的北京公共汽车都是有轨电车,一共只有十几条路线。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就有了60多条线路。

50年代,北京新组建的公共汽车第三保养场,位于广安门内王子坟胡同与北线阁之间的地方,与老义利食品厂毗邻。在这个第三保养场里运营和停放的,都是50年代从捷克进口的大型柴油车,车身长,容积大,车窗视野好,自身的动力性能强(动力为140马力),而且是长盛不衰现在仍然流行的“斯柯达SKODA”牌。

到了1959年左右,捷克厂家在斯柯达的基础上生产出性能更优越,乘坐更舒适,驾驶更便捷的“斯柯达克罗莎”大轿车。当时“斯柯达克罗莎”轿车刚到北京,进入第三保养场交付使用的消息传出,不少北京市民赶去观看,一时人满为患,有的车窗玻璃甚至都挤碎了。进口原装的钢化玻璃也是新玩意,那时候的人不喊“钢化玻璃”这个学名,而称之为“玻璃砖”。“玻璃砖”价格很贵,弄碎了可赔不起。所以售票员在人多拥挤时,就会骄傲地喊:“千万别挤啦,您赔得起这玻璃吗!”

共和国记忆全文(共和国的记忆我有月票)(1)

行驶在老北京长安街上的有轨电车

在上海,1958年以前,有轨电车有8条线路,无轨电车有10条线路,公共汽车共有49条线路。

50年代的公共汽车不像现在的车次间隔的时间这么短,一辆接一辆开得这么密,那个时候,一两小时才缓缓驶来一辆公共汽车。有意味的是,北京的有轨电车没有“5路”,而上海的有轨电车没有“4路”。

1955年,上海公共汽车票价分为5分、1角、1角5分和2角四档;无轨电车票价分为4分、7分、1角、1角3分四档;有轨电车票价分为3分、6分、9分、1角2分四档。对于很多人来说,公共汽车票还是有些贵。

1956年5月11日上海《青年报》报道了一件事:4月一团支部在上海西郊公园举行一次主题会,支部书记通知大家:明天集体乘公共汽车去。当时有很多人提出意见说:“我们有脚踏车,可以直接去,在公园门口等你们。”可是支部书记强调说:“我们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一定要集体乘公共汽车去,骑脚踏车去就是没有集体主义精神。”

写这封信的是住在上海市眉州路底西方子桥的王仕成,他怎么也想不通:

我们都是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学青年,经济比较困难。可是自己有了脚踏车却不能骑去,一定要出钱乘汽车,否则就说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我认为这样地理解集体主义是不对的。

1950年,北京开始实行公共汽车“月票制”,随后很多城市也出现了公交月票。哈尔滨市第一张月票是电车月票,出现在1952年,价格为2.4元/月,但如今票样一张无存。谁会想到若干年后月票会被取消呢?

哈尔滨市现存的最早一张月票是1958年印制和使用的。这是汽车公司发售的第一张公共汽车学生月票。月票大小和现在的身份证很像,蓝底儿上印着繁体的黑字,样式简单。那时的月票一年就一个票版,每个月往上面粘贴印着月份和月票价格的小票,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钱包里。

哈尔滨第一张公共汽车月票之所以出现在这一年,是因为正值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跃进时期,城市用工量激增,大量民工涌入城市,需要乘公交车的人多了起来。这一年,哈尔滨市新开通了10条公交线路,公共汽车线路一共达到19条,线路长度达149千米,共有159台车,车每停一站,都涌上大量乘客,售票员售票忙不过来,于是尝试发售了这张月票。使用月票比每次乘车花钱买票会更便宜一些,另外,乘客使用月票也方便,相当于一次买票一年受益。

那个年代,由于工资低,能乘公交车上班的市民还不多,使用月票的人,都是乘坐固定线路上下班的职工,月票费用单位还给报销。于是使用月票便成了一个国企职工身份的象征。上车掏出月票出示时,心中充满了自豪感。有些时候因为车内拥挤售票员看不见乘客手中的月票,乘客还会隔空大嚷一声:“我有月票!”

到了90年代之后,很多城市发现月票使用上的弊端,假月票和借用人家月票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城市的公交系统因为月票每年导致上亿元的亏损。

2007年1月1日,北京取消了公交成人月票卡、学生月票卡和公交地铁联合月票卡,成为最后一个取消月票福利的城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