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今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其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大儒,有《颜氏家训》流传于世。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2)

他的一生当中留下来的书法碑帖众多,而这些碑帖中,《麻姑仙坛记》无疑是楷书当中的精品,是书法初学者学书较好的楷书范本之一。

这块碑全名叫做“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碑文整体有着挺拔的骨力,古朴苍劲,线条相比于其他的碑帖如《勤礼碑》就要趋于平缓,笔画的变化小,每一个笔画也少了波折,笔画中,特别是转折处,可明显感觉到是篆籀的笔意,使得这块碑的字显得大气、宽博!是颜体字显著的风格特征。

下面是从麻姑仙坛记的笔法、结体、章法三方面来分析这块碑所具有的特征,也可以从中了解到麻姑碑的风格形成过程,可以知其所以然。

麻姑仙坛记的笔法

起笔和收笔时藏锋和裹锋运用较多,让笔画的“气”往内聚,少了锋芒或说几乎没了锋芒。

藏锋就是在中锋运笔的基础上,将笔锋包藏起来运用;而裹锋与藏锋还是有所区别,裹锋是将笔尖和四周边所有能出锋的毫毛全部包裹起来,有点类似于篆书的写法,就是运用这两种用笔方法来使字的气内聚,不往外随意发散!

他的基本笔画篆意运用较多,其碑中字的笔画变化并不是十分明显,粗细就一个笔画而言变化趋于平缓,可从重点笔画来分析。

下面重点介绍横、竖、撇、捺、钩。

以具体的例字来看: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3)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4)

横画

横画起笔在碑中还是多以露锋起笔,就单个横画来看,粗细变化不是十分明显,采用篆籀笔意,使得笔画的变化趋于平缓,笔画的变化较小,使得如图中“王”“云”二字整体十分平稳,不突兀。

横画具有一定的倾斜程度,一般呈现左低右高的形态,但在此碑中,倾斜的横画存在,但并不多见倾斜的,他的笔画大多采用直的书写方式,是外拓的,但是外拓的弧度是控制好的,不大,如上图中二个字的横。

无论是横还是其他的笔画,和行书起笔时有所区别,就是在起笔时多会对笔锋进行调整,使运笔过程中始终保持运用中锋来行笔,并且注意线条的方向,这样才使得字更加沉稳、端庄!

竖画

竖有垂露竖和悬针竖。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5)

以这个“川”字为例,其中就包含了垂露和悬针竖,垂露竖与悬针竖的区别主要在于,起笔完了以后的运笔和收笔过程略有不同,垂露起笔后,运完笔,还要再顿一下,使锋收进来,而悬针在运完笔后直接顺势提笔,使最后的收笔呈锥状。

的写法可以仿照悬针的写法来,具体作些变动。

如“在”字中的长撇,与悬针相比,主要是线条方向不同了,其基本的笔法还是大同小异的。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6)

捺的写法,特别是在最后收笔的时候,笔法和其他捺的写法有所不同。

这个捺在收笔时是在笔画大约中间的位置有了一个缺口,是颜体字特有的捺的写法,是在收笔过程中进行了调锋形成的。

比如“久”字的捺画。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7)

关于钩,重点说一下那个钩最后收笔时的笔法,这个笔法也是颜体特有的,为了调锋的需要,顿完笔以后,还要回锋,然后才钩出,非常有颜体的特点。

比如: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8)

“见”字的竖弯钩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9)

“我”字的戈钩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0)

“行”字的竖钩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1)

“心”字的卧钩

麻姑仙坛记的结体

其结体有着舒朗的中宫,字体往四角外拓,北朝、隋唐以来以斜侧取势的楷书结体形式被最大的改变,而展现出的是一种正面视人的端庄意象,平正、从容、大气的审美特点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也表现出了颜体楷书风格的典型特征,堪称颜体楷书的精华。

此碑的结体大概有如下的特点:

1.重心下移,字体在静中表现着动,可谓“静中寓动”,每个字在结构上有着丰富的变化,在平中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最后整体呈现给人一种端庄、拙朴之感,越发让人觉得可爱。

如“瀑”、“蒙”这两个笔画多的字,加上书写的节奏,单个笔画很沉稳,但是整个字给人的感觉不乏灵动感,而且可爱有加!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2)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3)

2.字向四角撑满,十分的端庄和紧密,即便是独体字,字基本上也是向四角去撑满的,而且字的疏密得当、给人以平稳雄健之感、严整且无松懈之感。

如“王”字,虽然是独体字,可还是极力向四角撑满;再有比如“鹤”字,字的排布疏密十分得当,而且还不松懈,平稳雄健!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4)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5)

3.古朴,不过度强调技巧(寓巧于拙),颜真卿将“宁拙毋巧”的美学观点实践于麻姑碑中,就是把篆籀的写法运用于其中,充分运用藏锋的笔法,将篆籀笔意融合其中,使得字体有着十足“拙”的味道、结体恢弘,而且能感受到拙味时,“巧”的气息也是在其中的!

这方面可以结合一整页的碑帖来看: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6)

一行字看下来,整体会有活泼可爱之感,笔法是“拙”的,可是整个字、整行字是活络的,就是把拙和巧进行了联系,二者很好融合一起!

4.气势:磅礴、大气、恢弘、,体态:沉雄,他的每一个字有着沉雄的体态,气势上是恢宏大气和磅礴的,也算是这碑立意上的奥妙,在有多个符号组合成的字中,如左右结构或其他结构的字,不讲求符号之间的穿插组合,而是让左右的符号各自独立起来,但整个章法和艺术要求上又能呈现和谐和美感,这就十分可贵,不是任一书家能轻易联想到和做到的,这和颜真卿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关系。

他被贬官到麻姑山所在地时,经常去麻姑山和人交流佛道文化,除了儒家思想,他能够对麻姑文化做深入了解,笔者觉得会使人的思想更加多元,具有美感的事物背后应该是有思想在引领艺术家去创造美的,麻姑山文化为颜真卿写出麻姑仙坛记碑提供了一个客观上的环境所在,让他的精神有所寄托,就是存在创造的现实空间和精神空间。

如“经”“龙”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7)

麻姑仙坛记的主要笔法特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笔法)(18)

以上两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和右边的符号是独立开来的,没有穿插、冲突或者肉眼可见的直接融合,但是到整个的字和整个篇章时,又能于无形中融合,确实显功力——技法娴熟,人文背景深厚,层次自然上去了。

总体而言,麻姑碑的结体是端庄、宽博的。

麻姑仙坛记的章法

在对麻姑碑的笔法和结体特点作了细致的了解后,章法特点就显而易见,因为在分析笔法和结体时也从他的风格特点说起。

具体来说,这碑章法上大概呈现这样的特点,茂密丰实,气象沉雄豪迈、挺拔庄重,在沉稳的同时又能兼具空灵之感,在书法,楷书的历史上无疑是绝佳的创造,几乎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学习楷书的话,麻姑碑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即便你想学习别的书家的碑帖,不妨先从颜体学起,认真感受他的宽博、大气之后再学习其他的也是比较有利于学书成长的,更重要的是,颜真卿不仅在技法上值得学习,深厚的人文背景和高尚的人格更是值得学书者学习的!

(以上代表我个人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