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为何是春秋第一霸(春秋五霸之齐桓公)

齐桓公

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43年

秦穆公

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宋襄公

公元前650年~前637年,在位14年

晋文公

公元前636年~前628年,在位9年

楚庄王

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23年

上述是春秋五霸的在位时间,仅供参考,当然也有把勾践夫差说成是霸主的,后续也会介绍的,这篇介绍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姜小白

齐桓公为何是春秋第一霸(春秋五霸之齐桓公)(1)

齐桓公姜小白

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

兄弟:齐襄公诸儿,公子纠

他的哥哥齐襄公是一位昏庸的君主,居然和成为鲁桓公夫人的妹妹私通,后杀了鲁桓公,进而引发了齐国的动乱(那个时代还是很乱的)

动乱之时,公子小白在辅臣鲍叔牙的陪同下,逃到了莒国,公子纠逃到鲁国

齐僖公长子齐襄公诸儿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动乱平定后,齐国的贵族分别向小白和公子纠发出回国继位的信息

管仲带兵埋伏在小白回国的路上,管仲射中小白腰带的带钩,小白装死,继而抢先回到了齐国,登上宝座,史称“齐桓公”

然而继位后的齐桓公,开始了一系列莽撞的行动,为了报一箭之仇,起兵攻打鲁国,迫使公子纠自杀

公元前684年,盛气凌人的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鲁国,惨遭失败,随后联宋攻鲁的计划,又因为宋国战败而停止

曹刿论战:公园前684年,齐桓公攻打鲁庄公,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接二连三的失败之时,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了好友管仲,劝齐桓公化解旧怨,礼待管仲,齐桓公重用了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蓄国力

期间,齐国文武并用

一方面消灭邻近小国,扩大领土,震慑其它诸侯国,一方面调解诸侯内部纷争,提高齐国威望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宋、陈、卫、郑会盟,取得成功,齐桓公开始称霸

桓公十四年(前672),陈国公子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田氏代齐的开端)

到公元前667年,在制服郑国后,齐桓公召集鲁、宋、陈、卫、郑等会盟,这次会盟周天子的代表以天子名义,向齐桓公授予侯伯的头衔,齐桓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霸主

此时,中原华夏诸国,正面临南方强盛起来的楚国,与北方的戎狄两面夹击的威胁

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军大破山戎,解除了燕国的危险,接着消灭河北唐山一带的孤竹国,并把开拓的土地送给了燕国,把一些战利品送给了鲁国

接着又出兵击败狄人,救邢国于危难之际,帮助卫国复国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联合鲁、宋、陈等八国南下,一举消灭亲近楚国的蔡国,并夺取楚国边境小城召陵,暂时阻止了楚国北上的势头

其后,齐桓公与诸侯平定周王室内乱,扶持郑为天子(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

近30年的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和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桓公为何是春秋第一霸(春秋五霸之齐桓公)(2)

齐桓公的成功,管仲功不可没,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可想而知,管仲的功绩,主要表现在战略方针的制定

他首先改革内政

行政上,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加强君主集权

经济上,利用齐国有山有海的自然条件,进行了一些列政策

军事上,增加凝聚力和战斗力

管仲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使得齐国国力骤增,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制定先北后南的方针,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

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等小人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各率党羽争位,齐国一片混乱

公元前643年9月12日病死

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后齐君无亏继位才把桓公收殓

生前辉煌,死后悲凉,多少英雄,皆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