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

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一名参赛的乌干达运动员在奥运村的房间里留下纸条,随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不久后,工作人员发现了纸条,并迅速报警。

这张纸条上写着:乌干达生活很艰苦,我想在日本生活工作。运动员滞留的新闻,让世界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发展中国家。

有人想走,也有人会来。25年前,有位清华学子嫁到了乌干达。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1)

相爱于清华

1992年,王丽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同年,来自乌干达的小伙苏玛,也以国际交流生的身份进入这所中国顶尖的学府深造。

那个时期,中国社会上,下海渐渐成为风潮,“个体户”、“万元户”的称呼,是对时代弄潮儿的一种褒奖。

大一暑假,王丽红决定勤工俭学。她自幼聪颖,读书时也善于观察发掘周遭的机会。和别人不同的是,她选择的项目是,批发一些零食和衣服去工地贩卖。

苏玛选择去工地体验别样的北京城。九十年代初期,北京的变化已经是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每天都有新的房屋动工或封顶。

苏玛的家乡,是以自然风景闻名非洲,唯独少了高楼大厦,他想在一线学习技术,日后回乌干达能学以致用。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2)

很快,王丽红就在工人中间发现了苏玛,这个小伙皮肤黝黑、工作卖力,但总是躲开自己的眼神。

而苏玛也注意到了经常出现在工地附近的王丽红,她为工友提供的零食和衣服价格便宜好吃耐用,总能准确把握工友的需求。

开学后,学校里组织外语角活动,鼓励中外学生用对方的语言交流,借此锻炼口语交流能力。

某次活动中两人恰巧相遇,四目相对,双方几乎同时发出了惊叹:哟,好巧,你也是清华的学生。

多次见面和交流后,双方越聊越投机,从有共同话题到彼此赏识,不久后两人发展成恋爱关系。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3)

王丽红喜欢看星星,喜欢靠在苏玛的肩膀上,听他说非洲大草原野生动物的故事。苏玛喜欢跟着王丽红逛北京城,看传闻中皇帝呆过的宫殿、花园。

当热恋中的王丽红,把苏玛介绍给自己的家人时,他们的关系遭到了女方家长的激烈反对。

你了解乌干达吗?你过去那里,怎么生活?乌干达是可以娶很多老婆的,你如果嫁给苏玛,他再娶别人,你怎么办?乌干达生活条件很落后,万一在那里生病了,你怎么办?

家人关切的话语,更像是一道道现实的考题,摆在两个人面前。是啊,面对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生活在儒家文化圈的人们打心里是难以接受的。

苏玛看出王家的顾虑,他当即表示,今生今世只会娶王丽红一人。为了王丽红,他愿意遵守一夫一妻的规矩。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4)

面对非洲小伙的承诺,王家人还是不愿让女儿远嫁。

大四那年,父母为王丽红联系到日本的学校深造,坚决把女儿送出了国。他们想,只要让两人分开一段时间,女儿和非洲小伙各自都会冷静下来面对现实的。

但是,他们想错了。

当得知王丽红将前往日本时,苏玛第一时间做出了决定,他也要前往日本陪伴恋人。

王丽红到达日本后没几天,苏玛便出现在她的面前,这个惊喜更加坚定了嫁给苏玛的决心。

苏玛的举动,打动了王家人。为了女儿的幸福,也尊重女儿的选择,父母答应了这门跨国亲事。

1996年,带着亲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憧憬,王丽红和丈夫苏玛踏上前往乌干达的飞机。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5)

相伴在非洲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刚到乌干达的王丽红,还是显得非常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首先来自于对家人的称呼方面。

当地一夫多妻制的情况,造成了苏玛家有十几个妈妈和四十几个兄弟。从小在北京听相声长大的王丽红,真实地遇到了相声里的情境:她要同时和十几位婆婆和一大群叔伯相处。

苏玛的爸爸是当地的酋长,算是有钱人了,但收入相比起国内,却是一言难尽。

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几个国家之一,苏玛家里的生活,更像是当时我国普通农家的水平。这一切,对从小在北京长大的王丽红来说,是充满挑战的。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6)

看着眼前的情景,王丽红耳边响起了临上飞机前,父母的叮咛:如果觉得不习惯,或者想家了,就回来。

选择爱情,还是选择条件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王丽红选择了前者。

她换上当地的服装,向十几位婆婆学习制作当地饭菜,向丈夫的四十几位兄弟了解当地文化,她还学习了斯瓦西里语,渐渐融入当地社会。

生活中,王丽红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

她发现当地工业基础非常不发达,用电不能保证,经常一次停电就要十几小时。

于是,她想到了太阳能。不久之后,一台太阳能变电机被买了回来,家里很多问题得到了改善。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7)

乌干达医疗条件落后,医疗器材奇缺。她立即联系了国内的厂家,引进了不少当地急需的医疗设备和耗材,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也间接挽救回不少生命。

中乌友谊使者

乌干达的自然禀赋其实是不错的,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它被宗主国成为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形,丘陵起伏,山地平缓,加上东非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非常适合种植咖啡、香蕉等农作物。

在王丽红来到乌干达的十年前,乌干达人民推翻了暴君阿明的统治。阿明下台后,留给乌干达的,是一片狼藉的政务和千疮百孔的土地。乌坦战争的失败,让这个国家很久没有恢复元气。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8)

疾病、饥饿,成为这个国家的烙印。阿明统治时期,破坏国内教育系统,使得国家的文盲率达到世界前列。

王丽红知道,要想改变贫穷的境地,就需要把东西卖出去,而做生意的前提,是要读书,学会基本的沟通和计算技能。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首都坎帕拉有所学校需要有人接手。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后,这所名叫鲁扬子的学校迎来了新的校长,同时也成为乌干达第一所教授中文的学校。

不得不说,王丽红是非常有远见的。那时的中国,经济上还在拼命地追赶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十分巨大。但王丽红觉得,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可以为孩子们在另一个维度思考问题,提供一些方法和帮众。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9)

几十年前,中国援助和乌干达相邻的坦桑尼亚,建造了坦赞铁路,也把中国人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到了那里。从此坦桑尼亚、赞比亚的精神为之一变。

王丽红相信,有朝一日,中国和乌干达也会因为某个机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像她和苏玛的跨国爱情,密不可分。

中文学校可是说是从百废待兴中的起步。硬件老旧,王丽红就想法因地制宜地制作更新。软件不足,她自己就多兼任几门课程,还发动苏玛客串老师。

然而,学校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流动性太大。

读书改变命运,这个道理乌干达的家长也知道。但是,很多时候,在贫苦地区,读书却是一种奢望。学生上学读书的难度,丝毫不比王丽红支撑学校运营的难度小。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10)

每天都有孩子不来读书。他们中有的被家人拉回家干活;有的挤破头找到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就辍学务工减轻家里负担;还有一些学生,突然得了某种疾病,没几天就夭折。

王丽红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她一面走访学生家庭,了解他们实际情况;一面想法联络上当地工作生活的华人,借他们的力量资助困难学生,避免学生们因贫无法读书;同时,在教学时,她还把中国的名人典故搬进课堂,鼓励孩子们学习古人,克服眼前暂时的困难。

忙碌的时候,她甚至有段时间搬进了学校,所有的吃住全在里面。

终于,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乌干达教育部对学校尤其重视,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当地同胞积极响应号召,解决了很多孩子的后顾之忧。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11)

学校的软硬件水平得到了提升,学生多了,老师多了,教育质量也上了一个台阶。

很久以后,有人问过王丽红,当时怎么会萌发办学的想法。

她说出了一件事:和苏玛结婚后几年,他们的第四个孩子法黑帝出生了。在孩子一岁的时候,不幸感染上疟疾去世。孩子的离开给夫妻俩打击很大。

一个在中国可以轻松医治的疾病,在乌干达却成了可怕的重症,这里太缺乏医生,缺乏基础教育了。

王丽红办学的想法也是从那时候萌发,而后变得越来越清晰和坚定。

如今的王丽红,可以套用中国一句俗话:桃李满天下。很多坚持下来的学生,在毕业后走向了乌干达社会的各个角落,有的还像当年的苏玛一样,出国留学。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12)

随着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渐渐有了对外交流的机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王丽红抓住难得的机会,带着学生们走出乌干达,到国外增长见识。

当然,她最喜欢来的地方,还是中国。这里有她的家,也有她和苏玛爱情的见证。

北京、上海、杭州、西安,长城、故宫、外滩、西湖,中国的山川美景、人文经典让学生们着迷,中国自九十年代后的飞速的变化也让这位清华的才女惊叹不已。

在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兴奋时,她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是对的,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对的,乌干达如果想发展,可以也应该借鉴中国的经验和教训,走属于自己的道路。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13)

几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向世界伸出橄榄枝。乌干达也加入了一带一路计划。随着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到乌干达考察项目,他们惊奇地发现,接待人员中有不少可以直接用汉语沟通交流。这让不少项目的谈判顺利了许多。

随着上海进博会的召开,世界各国的特产来到上海,得到了交流。乌干达代表团中有不少人,都直接或间接在王丽红的学校学过中文。

民间,细微处也有变化,随着短视频的流行,一群非洲小孩的视频在网上出现。他们用中文喊话,送出为客户送出祝福,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孩子们自食其力,改善了家里生活条件,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也空前高涨。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14)

王丽红没有直接参与这些活动,她只是默默地坚守在学校,想把中国的文化精神从这里传播出去。

东京奥运会,乌干达运动员的举动,让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乌干达的贫穷上。的确,乌干达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这里基础设施落后,还有很多人生活在温饱线之下。

作为旁观者,我们没有经历过运动员的处境,也无意妄加品评。记得25年前,一位清华高材生,为了爱情,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和更显光明的前景,来到乌干达嫁给了爱情。25年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光发热,在中乌之间建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清华毕业王丽红嫁给非洲人现状(北京女孩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15)

王丽红其实是千千万万海外华人的代表。他们乐观善良,他们坚忍不拔,面对逆风的开局,一次次打拼出逆天的成绩,最终成为别人羡慕的人生赢家。

远嫁非洲,25年前,只是一个传说,25年后,早已成为一段传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