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登月的真假(美国登月的谎言与真实)

美国登月的真假(美国登月的谎言与真实)(1)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将人类送上了太空,美苏的空间争霸就此开启。

为了在空间争霸上战胜苏联,美国的肯尼迪决定启动载人登月工程,美国政府毫无对人才和知识的尊重,匆忙立项后,就让NASA带着预算,限期把项目做出来。

美国的NASA拿了相当于全国GDP几个百分点的预算,钱在手,开始犯愁如何实现登月工程。

登月实现不了,肯尼迪总统面子上过不去,NASA的领导势必要下台,面对追责的问题。事已至此,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

找来几家做航空的公司,说我们现在要航天,你们做的是航空,应该大差不差,所以我们现在请你们来做这个工程,预算大大的有,我也不吃回扣,顶多吃一点,剩下的你们看着要。

没人揽这样的工程。

于是总局领导一拍脑门,火箭分三级,结构分本体和发动机,最上面有个飞船。就指令一级火箭由波音公司生产,二级火箭和轨道舱由北美航空生产,三级火箭和燃料箱由马丁洛克希德公司生产。

火箭发动机全部交给洛克达因公司,助推器分包给聚硫橡胶,飞船部分由诺格公司承包。总而言之,一个登月工程,被层层分拆,拆成了几百个小标,一个一个包出去,NASA花着钱点着标书,就把事情办了。

事情办的很成功,肯尼迪很满意,成功证明了美国体制的优越性。

后续又办了几次登月,通稿写的很好,取得了什么成就,进行了什么科研,美国多么伟大的征程,人类灯塔之类的说辞,不一而足。

万里长城证明的是秦始皇的伟业,但是万里长城下必然有孟姜女的丈夫。万里长城的宣传能感动后世的人,但孟姜女的丈夫从不会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伟大。

美国的登月工程,搞了几次搞不下去了。

政绩都属于NASA,利润属于总包,层层分包的制度下,最后实现登月工程的就是转包了七八手之后的技术员。

这几个技术员拿着拧螺丝的钱,干着造火箭的事,自然纷纷离职。一开始离职的是少数,最后离职的多了起来后,美国的航天工程质量就下去了。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续又爆炸了几次,航天便搞不下去了。美国人搞政府工程,钱都给不够施工员,中间的分包商层层盘剥,最后给人家拧螺丝的钱让人造火箭,有能力造火箭的人必然不干。

只能造火箭的人走了,新招聘的拧螺丝的人进来,找不到更多造火箭的人,是因为造火箭的人嫌弃工资低,不会来。

进来的只能是拧螺丝的人,他们拿着造火箭的人留下的图纸,试图理解如何造火箭,理解的了吗?

理解不了,一通操作,风险越来越大,事故越来越多,最后出了大事故,项目就再也不上了。

随着最有经验的一批底层技术员的出走和老去,美国人再也没有办法重现登月工程了。

这样的事情,在各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次,中国古代浑天仪地动仪的失传,也是如此。

工程是几个底层技术员做的,没了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再无人可以复现伟大的工程。

美国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是要给人才以发光发热的空间,而不是要做面子工程的时候,搞层层外包,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辉煌之后的落寞。

人才出走,技术失传,工程难再,一地鸡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