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日暮雁声远云淡菊蕊鲜(薄秋人闲桂花落)

秋深日暮雁声远云淡菊蕊鲜(薄秋人闲桂花落)(1)

作者:月满天心

去年秋天在长沙住的时候,楼下有两棵很大的桂花树,我住在二楼,坐在飘窗上,正好看到碎米一样金黄的树冠,桂花的花朵很小,几乎被叶子藏起来,但是它的香很霸气,我在窗边喝茶,常常分不清是茶香,还是桂花甜美的香气在干扰味蕾。

这几天一直想画桂花来配图,又懒拿笔,美图可配。

《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桂花开于中秋,月圆露冷,百花收。所以桂花亦有清冷之意,中秋天气转凉,露水渐重,此时的一片花海,和秋夜的萧杀行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强孤独感,冷清意。所以见桂花,往往凄美之意顿生,所谓伤春悲秋,也无非如此了。

夜赏桂花,诗情画意,冷冷清秋,许多心事都在花香中沉淀成往事,许多往事也都在花香中次第浮生。朱淑真写秋夜桂花,有一丝丝无奈,也有一丝沉静在里面: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宋之问诗文清爽,他写: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也有些清冷无奈的意味,桂花寂寞开放,纵放而落,却不为谁开,清高又骄傲,自有一股闲闲的与世无争味道。想来是诗人的向往吧,他深处政治漩涡,总想出人头地,因此不惜依靠张宗昌兄弟接近武则天,实在是和桂花之性情相去甚远。

王建的诗,更是把这种清冷写到入骨:

中庭白地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写桂花写的最好,将桂花之悠闲静雅红尘无扰那种安然况味写尽的,要数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桂花开在空无一人的山中,夜色分外安静,月夜如此明朗,一朵花落下的声音,月影移动的动作,都能惊动鸟儿,同时,也能惊动安然思考的人。此诗夜静,花惊,人静,心静。在这一人一桂一月一落花的时刻,红尘都远去了,唯剩美,唯剩放空的心灵。

桂花的静,避世,桂花的淡然,和仙家十分接近。陆龟蒙写:

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

虚空,心静,清冷,无悲喜争执,人的精神和思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清冷的嫦娥仙子,也是和桂花类似的女子。

唐代诗人皮日休写赞美嫦娥的诗《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零落的桂花瓣,像一颗颗玉珠一样从月亮下面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散落的露珠。我昂头望天,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有桂花瓣从天上落下来呢?想来想去,也就只有一个答案了,这些忽然落下来的花瓣和雨露,想必是嫦娥仙子专门扔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诗人脑洞开的很大,

想必,中秋月满,夜凉如水,又有桂花静静落下来,凋落在大殿前。那个瞬间,太诗意,太清冷,太不平凡。所以诗人将这个情景与嫦娥联系起来,增加一层神秘,让想象去肆意驰骋。 嫦娥的月宫里,清冷至极,植物寥寥,广寒宫里的每一个夜都是清冷的,寂寞的,一个清寂的仙女,怀抱柔软的玉兔,一株孤零零的桂花,开放在宫门前,并不曾添一丝热闹,反而加重月宫里的清和冷。

宋代常常将桂魄与天上人间的桂花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秋之意象。桂花,秋月,安静又寥落的秋日,万物萧索,天地空明,不由得感叹时光流逝,四季莫测。所以秋月也称桂月。

《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就为爱妃张丽华建造过桂宫,完全是模仿传说中广寒宫的样子,在庭院中种一株桂花,树下安置药杵,养一只雪兔。生的仙子一般美丽的张丽华,怀抱玉兔,莲步行走于桂花下,可不如同嫦娥降世一样?

桂花虽然香美有仙气,但是在李渔笔下,却有致命的一点,那就是花期短,齐开齐落。李渔写过一首诗阐述:

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和不留将次第开?

万树齐开,花香醉人,这是桂花让人心动之处,却也是桂花的局限,想来,同一天开放,同一天凋零,万般热闹之后紧接着就是一片寂然,中间没有过渡。那种颓与美的嘎然断裂,实在是太果决,太凛冽,从而失去了美感。

桂花它有盛世之美,人们却总是遗憾这落差,可是次第开放,哪里还有香风十里的馥郁,满树黄金的壮观?

纵情之灿烂,便有沉寂之孤独,次第之享受,便无法感知瞬间盛世,这是一个悖论,人无法选,桂花却有了选择,它要一霎清欢。

比人果敢,爽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