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董事会(智媒周刊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董事会(智媒周刊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1)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董事会(智媒周刊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2)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董事会(智媒周刊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3)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董事会(智媒周刊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4)

编者按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国企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即将迈上新征程。作为改革的践行者,企业的行动影响着改革的成效。首期智媒周刊邀请五位央企董事长话改革,本期智媒周刊又邀请了五位国企董事长再论改革。这五家企业,有的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有的经营业绩在央企中排名靠前,有的在“卡脖子”技术上有所突破,有的则在改革中焕发新生机。

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董事会(智媒周刊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5)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

深化改革快马加鞭

全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是改革的产物,并在改革中持续发展壮大,在改革中不断优化管控,三峡集团坚持以专业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资产证券化倒逼管控集团化,从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向世界一流的集团化管控体制迈进。2022年,三峡集团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效益指标继续位居央企前列。

2023年,三峡集团将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坚持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铸就强国重企。

一是打造创新型企业。进一步明确主要产业单位创新主体作用,提升科研单位科技服务能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改革科研考核评价机制,深化科研领域简政放权,不断激发创新合力。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以三峡集团“敢用”带动设备制造企业“敢研”,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格局。

二是强化精细化管理。没有精细化管理,就没有集团化管控,更不会有高质量发展。要将在长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建设运行中形成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模式,推广到业务发展各方面和办文办会办事各环节,推动形成管理精益求精、把关严之又严、落实细之又细、作风实之又实的浓厚氛围。

三是深化市场化改革。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形势,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管控模式、制度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

四是坚持专业化发展。按照突出主业、做强专业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业务板块化、板块专业化、专业市场化、市场国际化、管控集团化,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质量效益有效提升。

五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重点业务领域数字化创新和应用,通过数字化来保证全员劳动生产率行业领先地位。深入开展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可控替代,提高工控领域自主可控水平。积极拓展数字化产业,变绿色电力为绿色数据、变电力输出为算力输出,实现从“瓦特到比特”的价值跃变。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

推动工业母机自立自强筑牢工业体系基石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思想引领,敢于动真碰硬,发挥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连续六年实现效益和规模增长。

2022年,中国一重构建完善“新思想引领”长效机制、“4461”科技创新动力机制、“两个合同”退出机制等7个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推动四位一体、多级联动“挂表督战”,抓好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行动、管理提升行动、价值创造行动和品牌引领行动,高质量落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及“综合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改革任务,凝聚团结力量,扎实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确保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效,切实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通过改革持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一重三大板块、六大业务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主责主业牢牢占据领先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大型铸锻件原创技术策源地和高端装备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有序推进。

改革永远在路上,中国一重将聚焦建设“七个新一重”、打造“七个高质量”等具体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改革任务实施,做好改革成果巩固,推动改革持续,着力用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动力,以工业母机企业的自立自强有力维护“五个安全”,践行初心使命,筑牢国家工业体系基石。一是进一步加强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发挥子企业党委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厘清党委、董事会和经理层权责边界,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重点从健全制度、建优机制、建强队伍三方面发力,工作重心从“配齐”向“建强”转变。二是进一步提升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细化完善授权分权体系,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推进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数据化、数据智能化,加快业务流程再造,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加快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强链,增强差异化竞争能力。三是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任期管理规范化、个性化,做实子企业董事会各项职权,健全完善“摸高”机制,完善工效同向联动机制,做实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严格落实“两个合同”,建立薪酬市场对标机制,用好用足中长期激励“工具箱”。四是持之以恒解放思想。持续提升干部员工精神思想格局,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落实、高质量完成。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

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装备制造集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进新征程,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集团”)作为装备制造领域的中央企业,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2年,东方电气集团认真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推进各类机制改革率先开展、主体改革任务率先完成,东方电气集团76项改革任务高质高效“响铃交卷”,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地实践、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完善、产业布局及结构优化调整“三个突破”的实现,以及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和东方电气集团核心竞争力等“两个提升”,在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考核中均荣获A级评价,全面实现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通过高质量改革成效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东方电气集团近三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逐年攀升并在2022年创下历史最高。

2023年,东方电气集团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乘势而上着力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深化提升为总基调,坚持围绕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功能;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条主线”,提升公司治理、科技创新、价值创造“三个能力”,激发企业体制机制和干部员工队伍“两个活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装备制造集团。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

勇担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责任

为打造材料强国贡献建材力量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作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国家队”,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全力以赴“拔硬钉子”“啃硬骨头”,为中国建材集团打造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

2022年,中国建材集团全面践行“4335”指导原则,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巩固完善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三大主业,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大批新材料、新技术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国产大飞机、梦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天舟四号等国家重大工程。随着中国建材集团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为国企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下一步,中国建材集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强化改革担当,增强改革实效,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是继续深化治理机制改革。加强以派出董事“管股权”为主的治理型管控模式,继续差异化落实董事会职权,统筹好“管好”和“放活”的关系,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

二是充分发挥投资公司作用。继续加强业务板块的专业化整合,加大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全方位优化创新生态,助推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助力材料强国建设。

三是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继续深化“三能”改革,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抓好关键少数,积极应用中长期激励工具,构建个人与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充分激发组织活力。

中国建材集团要以深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打造“国之大材”,为建设材料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建材力量。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

持续深化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铁塔力量

作为深化国企改革和电信体制改革的产物,改革创新是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塔”)与生俱来的基因。踏上新征程,中国铁塔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赋予国资央企的新使命、新任务,不断深化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以共享拓增价值空间。坚持“因共享而生,因共享而兴,也将因共享而成”,在发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的同时,持续做大共享文章,围绕“一体”主业延链、扩链,拓展“两翼”业务,拓增价值空间。全力满足电信企业网络建设发展需求,成为世界一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加快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变“通信机房”为“数据机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应用服务商;聚焦“新能源出行服务、电力保障服务、综合能源服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应用服务商。

二是坚持以改革激发动力活力。坚持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持续加强组织建设,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数字化企业建设,推动公司、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产业链全方位价值升级;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各项专项行动,朝着新型基础设施领军企业、“数字塔”和“智慧能源”领域的领先企业不断迈进。

三是坚持以科技创新锻造新动能。坚持统筹布局、体系化推进、重点突破相结合,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加强技术攻关,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授权、减负,强化评价、考核和激励,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动力;优化科技力量布局,聚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打造对外创新合作生态,努力构建上下协同、内外联动的创新格局。

(本报记者张一鸣采写整理)

专家视点

李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应发挥国企基础性作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董事会(智媒周刊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6)

图片来源/新华社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国有企业作为践行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应该强化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使命担当。要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从而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

一、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企治理能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微观基础制度,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有机统一。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圆满收官,国企治理建设取得扎实成效。面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一体推进,确保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继续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国企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激发释放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央企、省企、市企及行业优强民企之间的合作,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围绕国资国企资本布局、使命定位、战略方向,深化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要持续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品牌形象和价值创造力。

二、坚持聚焦主责主业,促进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国资国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应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做优做强做大,支持现代产业化体系,能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大动力。围绕国资国企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聚焦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加快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布局,服务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需要。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在开放合作中谋求共赢发展,提升全球影响力。

三、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创新始终是优化和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关系和层次的关键力量。发挥国资国企创新引领作用,对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任务,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技术牵引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力。国资国企要坚持市场规律,坚持效益导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着力建造国际一流研发平台,加强基础研究,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形成原创技术“策源地”,并牢牢地嵌入产业集群,不断开拓新领域,培育新赛道,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驱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打造全球最佳创新转化“应用地”,进一步激发创新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作用。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国企大多处在关系国家命脉的战略性行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做强做大做优,才能发挥国企的基础性作用,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的增长动能。

(作者系国研经济研究院院长)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中国行业报协会2022年度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智观天下|美联储小幅加息或对经济软着陆抱希望

●热点丨新年楼市持续低迷集中供地或淡出历史舞台

●关注|用“百年老店”打造中国品牌金字招牌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 习 编 辑丨邹 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董事会(智媒周刊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7)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董事会(智媒周刊五位国企董事长话改革)(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