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最美孝心人物颁奖典礼(人间有真情忠孝也两全)

古人云“乃知理有孝顺人,至今名号犹芳芬。”古人自有诸多孝顺亲生父母的感人故事而传为佳话,而今天我们要写的主人公,她的所作所为正是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避而远之,无法想象与做到的事。她就是麻旺镇大家熟知的孝心儿媳妇——张英。她能够成为镇上公认的孝道典范,与她小时候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她出现于龙潭镇一位农民家庭,自幼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她,作为养子的父亲是怎样照顾爷爷奶奶,为其养老送终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让她耳濡目染,造就了她本善良的天性和具有大爱的情怀。作为教师的她,是孩子们心目中少有的好老师;作为儿媳的她,是公婆嘴上夸不绝口的好媳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人生故事吧:

爱心育桃李

张英老师,现年50岁,别看他身材娇小,她的能量非一般人能及,她是麻旺镇中心小学校教师。她从教30年来,用慈母般的爱潜心育人,在麻旺中心校连续教了8届毕业班,经她带的班级学生每届升入重点中学人数稳居全镇前列,她的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影响着孩子们,正是这种以德育人、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让她获得酉阳县“教书育人楷模”和县17届“优秀县人大代表”等殊荣。

弱肩挑重担

张英老师与自己爱人鞠泽建在酉酬镇相识,并于1995年初组建家庭,育有一双儿女。因爱人工作特殊(工程监理师),常年奔波于各个工程建设之中,很少有时间顾及妻儿老小。别看张英老师身材娇小,可她却有着无限的能量,她用弱小的肩膀担起了照顾老人和一双儿女的重担。那个时候,公婆身体还硬朗,看着张英老师既要忙学校工作,又要忙家务,婆婆自然心疼她,所以每天主动在家多做一些家务,以免减轻她的负担,婆婆每天对她嘘寒问暖,婆媳间关系非常默契,经常一起散步、逛街,别人还以为是母女呢!张英老师与婆婆相处已有26年以来,张英老师从未对公婆高声说过话,没有跟他们红过一次脸。别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相处,可张英老师用她的温柔、智慧,将婆媳关系经营得如母女一般,让性格强势的婆婆温柔相待,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贴心如母女

经常听左邻右舍和同事们对她的评价多是这些赞美之词,“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孝道。”事实的确如此。

张老师一家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被婆婆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灾而打破。

记得那是2011年的一天晚上,张英老师一次外出学习回家,按照惯例第一时间去到婆婆房间探望,发现婆婆有些异常,便询问到:“妈妈(她一直跟着丈夫称呼婆婆),你怎么啦?这么早就睡了?”婆婆喊道:“我硬是不舒服,我是不得行了,不得行了呀!”她赶紧伸手一摸婆婆的床,床单已经湿透了。张老师见势头不对,马上喊人将婆婆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婆婆是突发脑梗,左脑梗塞面积达三分之二,右边身体已经完全瘫痪,也许永远无法站立起来了。”当她听到医生这么说,独自悄悄地落泪,那么能干的婆婆怎么一下子就倒下了呢?她心有不甘,住院治疗四十天后,她决定将婆婆接回家自己调养照顾。

生病后的婆婆一改从前的独立,病怏怏的身体让她习惯了依赖。平常的生活已不能自理,日常的洗脸、翻身、喂饭、擦身、收拾…都需要家人照顾。生病之初一家人都在为照顾婆婆而奔波,对病中婆婆的依赖也是贴心照顾,事事亲力亲为,将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照料,面对婆婆时时刻刻都是喜笑颜开,轻言细语的。

孝心感动天

中风瘫痪的病人对家人十分的依赖,张英老师发现长期瘫痪在床,不利于婆婆的恢复。“长年瘫在床上,你自己也难受,你得多动一动。”张英老师劝诫婆婆。最初婆婆吃饭都需要一口一口地喂,到后来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弱小的身躯搀扶着婆婆练习走路,脚步一步一紧靠,身体一摇一晃,走走停停,一趟走下来,已是气喘吁吁,但为了让婆婆能自己行走,张英老师坚持搀扶婆婆,用自己的脚靠紧婆婆瘫痪的右脚,一步一步的练习。

张英老师长期的陪伴练习,让瘫痪在床的婆婆能依靠行走辅助器进行短暂的行走了,也让被病魔缠身的婆婆脸上又恢复了从前的笑颜。冥冥中之中,张英的悉心照料似乎也让上天感动了,真是“心诚所致,金石为开”,婆婆居然神奇般能够站起来。在婆婆站起来行走的那一刻,她幸福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

体贴暖婆心

张英老师的一天,从早起烧火,叫婆婆起床开始。早起为婆婆烧火,准备婆婆洗澡换洗衣物。“你慢慢走起上楼来,我去把洗澡水放起哦!”张英老师温柔地对婆婆说道。婆婆缓慢的往楼梯口移动,张英老师已经放好洗澡水来到了楼梯口,张老师没有搀扶婆婆上楼,而是默默的站在婆婆身后,伸出一只手在婆婆身后保护,防止意外,惯性的伸出左脚,一步一步紧靠在婆婆的脚边,辅助婆婆上楼。一步,两步…不断重复着简单的动作。

“水温烫不烫?”“洗头挠得痛不痛?”“不舒服就要给我说哦?”“剪指甲痛要说哦!”反复地询问,吹头试吹风温度。一系列动作本是十年如一日的惯性操作,张英老师还是细心地询问婆婆,生怕婆婆感到一点不适。婆婆脑梗严重,时而糊涂,时而正常,但对于儿媳张英的称赞却从未改变。嘴里又开始念叨:“你百多岁都是好人哦!你是样都好哦!我不是全靠你,早就死八百回坏咯!”日久见人心,这就是人情的温暖吧!

陪伴最长情

为婆婆收拾好,张英老师又马不停蹄地去到厨房,根据婆婆的口味喜好,为婆婆做早餐。婆婆自己开始吃饭,张英老师坐到旁边陪婆婆吃饭,时不时地跟婆婆摆摆龙门阵。“明天早上还想吃点什么?”“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吃太多了,要注意身体。”话里话外满是对婆婆的关心。“你看我嘛,一天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啥子都没得吃。”婆婆抱怨道。“你总是说你啥子都没得吃,你看你身上的嘎嘎那点来的哦!”张英老师调侃道。简单的聊天对话,婆婆脸上满是笑意。

俗话说:“老来还小。”人这老来就像小孩子一样,渴望身边人的陪伴,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照料。谈起照料老人,张英老师说道:“别把照顾老人这件事看得多大、多重,你该工作就工作,该生活就生活,该照顾老人就照顾老人,把心态放平。”张英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孝道传子女

照料老人,照顾孩子,家长里短、迎来送往的大部分生活琐事都落到了张英老师身上,为了在外工作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张英老师做好后勤保障。张英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丈夫眼中勤劳能干、体贴关心的好妻子。在儿女眼中和蔼慈祥、朴实善良的好母亲。“妈,你是真的好,这么细心地

齐鲁最美孝心人物颁奖典礼(人间有真情忠孝也两全)(1)

照顾奶奶。”张英老师的女儿评价道。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子女。在外工作的儿女常常打电话回家询问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在她的影响下,在镇上电信局上班的小儿子经常利用下班后主动协助照顾年近90岁的爷爷和给奶奶喂饭等,也知道自己的妈妈长期照顾爷爷奶奶有多不容易。看到儿子学着自己的样子照顾老人,每每这时,张英脸上自然荡起了幸福的满足感。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

忠孝也两全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十年如一日,张英用情用心,悉心照料中风的婆婆,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的人间大爱,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新时代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用柔弱的身躯扛起照顾老人的重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孝道,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孝”的传统美德,诠释“孝”字真正的含义。

张英尽孝的故事已经在镇上引起大家的热议,可她却从来没有因为尽孝而耽误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她就像一个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一边系着班上几十名孩子的未来,一边连着公婆的幸福的晚年!她,一位小女人,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这是人间真情的活教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