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

《墙有茨》隶属《诗经·鄘风》,是“变风”作品,有着非常强烈的批判性。

这首诗歌和位于其前的几首作品有关联,比如《新台》、《二子乘舟》等等,也是讲了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夫人宣姜的故事,揭露卫国宫廷里的丑闻。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1)

《墙有茨》:如鲠在喉,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墙有茨》一诗共三章,每章六句:

墙有茨(cí),不可埽(sǎo)也。中冓(gòu)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rǎng)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这首诗歌的内容比较奇怪,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它并没有讲述任何实际的内容,但对当时的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立刻明白其所讲述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2)

这就是《诗经》中某些作品的“意在言外”。

“墙有茨”的含义比较简单,就是说墙上爬满了蒺藜,这是一种外表丑陋还带刺的植物,让人心生厌恶。

那么,这首诗歌多次以无法处理墙上的蒺藜为起兴,其含义再明显不过了。是说诗歌所提到的这件事情令人非常难受,就像看到墙上爬满了蒺藜但又没有办法清理那样,真可以说是“如鲠在喉”了。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3)

而在起兴之后,诗人多次提到“中冓之言”,就是说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宫廷之中的,让人难以启齿。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自己国家里一桩又一桩的丑闻,让知晓此事的国人都感到羞愧。

这首诗歌就表达了这样的含义,诗人“吞吞吐吐”了半天,也没有说出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可见真的是让人“难以启齿”了。

但是,这件事情其实并不用诗人明说,因为这些丑闻早已经人尽皆知了。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4)

这释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即与之无关的人可以尽情讨论甚至嘲笑,而卫国的子民们却如坐针毡,对自己国家发生了如此恶劣的行径感到羞愧。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呢?《左传》、《史记》等等文献中都有详细记载。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5)

卫国宫廷的混乱,令人瞠目结舌

在后世的诸多解诗文献当中,几乎都认为《墙有茨》一诗是讽刺卫宣公夫人宣姜的,以此揭露了当时卫国宫闱之中出现的一系列丑闻。

提到卫宣公和宣姜,就不得不提到“筑台纳媳”的事迹了。

公子州吁弑君篡位却不得民心,在晋国做质子的卫宣公被迎回卫国,可以说是捡了一个“爵位”。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6)

而这个卫宣公从小就不是好人,他和自己父亲的爱姬夷姜私通,生下了公子伋等子嗣。等到他即位之后,因为宠爱夷姜,所以立公子伋为储君。

公子伋的出身很有问题,所以就需要外力的帮助来使得其坐稳储君的位置。于是,卫宣公向齐国下聘,准备让公子伋迎娶齐僖公的女儿、齐襄公、齐桓公的姊妹宣姜,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女子。

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卫宣公看上了宣姜的美色,于是趁着公子伋出使的时候,自己娶了宣姜,为此还筑造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这就是《诗经·新台》的内容,也是该典故的由来。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7)

也就是说,宣姜来卫国本来是要做公子伋的妻子,但最终却成为了公子伋的后母。

这件事情并不是卫宣公的一意孤行,而是得到了宣姜以及其背后的齐国支持,因为卫宣公是名正言顺的卫国君主,嫁给他要比嫁给一个出身有大问题的私生子好得多。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为了谋夺卫国储君的位置,宣姜多次构陷公子伋,最终和卫宣公设计,假意派公子伋出使齐国,却在边境上令人假扮盗匪截杀。

没想到的是,宣姜的儿子公子寿与公子伋交好,冒充公子伋赴死,公子伋感觉对不起公子寿,于是也主动赴死,兄弟二人就这样都被杀害了。这就是《诗经·二子乘舟》所讲述的内容。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8)

宣姜的儿子公子朔成为了新的储君,也就是后来的卫惠公。

卫惠公不得民心,又遭到了公子伋、公子寿等门人的报复,甚至一度被赶出了卫国。最终,卫惠公还是依靠着齐国的支持才压制住了卫国内部的矛盾,重新当上了国君。

但是,鉴于国内反对势力依然强大,卫惠公更需要齐国在外的威慑;而齐国也同样需要卫国的稳定,也就是需要卫惠公坐稳君位,双方想出来一个“馊主意”。

卫惠公的母亲是宣姜,相当于卫国的太后,结果却再嫁了公子顽,也就是卫昭伯。这个公子顽是什么辈分呢?他是公子伋的同母弟,也是卫惠公的哥哥。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9)

可以从头捋一捋宣姜在卫国的经历,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她本来要嫁给卫国储君公子伋,但却嫁给了公子伋的父亲卫宣公,最后还杀害了公子伋和自己的儿子公子寿;卫宣公死后,她又作为国君的母亲,嫁给了公子伋的同母弟,也就是卫惠公的哥哥公子顽。

卫国宫廷中出现的这种行径已经超出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范畴,即使再不知礼的诸侯国,都有资格去嘲笑一番。

诗经中的卫国之事(诗经墙有茨以欲言又止的语气)(10)

《墙有茨》“吞吞吐吐”的语言表达,表现出了卫国子民对宣姜等人的丑闻感到羞愧的样子。说明这个国度还是有羞耻、善恶之心的。

通过写卫国臣民对此事的态度,无疑更是加大了对宣姜等人的批判。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