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志哀还是致哀(燕亢生)

到底是志哀还是致哀(燕亢生)(1)

因为4月4日,全国为在新冠疫情中去世的烈士和逝世者举行悼念活动,“志哀”与“致哀”两词的使用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王亦君):今天,我国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全国性哀悼活动。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在这则消息中,“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一句,没有用“致哀”而是用“志哀”。很多人以为不是很合适,更应该用“致哀”。据有人追溯,早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满怀悲愤地为皖南事变烈士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为皖南事变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来与邹韬奋》 《党史纵览》) 这可能是较早使用“志哀”的先例。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到底是志哀还是致哀(燕亢生)(2)

2010年4月21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第7天,全国举行哀悼活动沉痛哀悼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哀乐声中,电视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志哀”与“致哀”两个词:我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过了一会,电视屏幕上又出现了一行字:上海世博会青海馆向玉树献花致哀。

用百度进行搜索,“致哀”一次共出现15,400,000次,“志哀”一词共出现6,790,000次。很明显,前者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后者。因为常见与经常使用,大家心里上也更容易接受前者。那么,这两个发音完全一致,只有其中一个字的字形有所差异的词,到底哪个用的更对、差异又在哪里呢?

《新华词典》(2001)与((新华汉语词典)( 2004)皆收“志哀”,而无“致哀”,二书分别解释“志哀”为“表示悲伤哀悼”、“用行动表示哀悼”,其中“志”字皆为“表示”义,而单字条“志”下均无“表示”或与“表示”义相近的义项;相反单字条目“致”下,却分别有向人表达、表述这一义项。

《现代汉语词典》(2005)既收“志哀”,亦收“致哀”,二词的释义分别是‘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对死者表示哀悼”,“志”与“致”皆释为“表示”。而单字条目“志”下,亦无“表示”这一义项;相反,单字条目“致”下却有“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这一义项。对两种释义进行比较,“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和“对死者表示哀悼”有什么本质差别,为啥不能用同一个词呢?

到底是志哀还是致哀(燕亢生)(3)

庄洪江先生所著《易混同(近)音词辨析手册》一书,对此组词给予了较具体的比较,提出以下四点差异:一、意义侧重方面不同。“志哀”义重在“志”, “志”是铭记、铭刻的含义,“志哀”就是以某种方式或活动来哀悼,哀悼对象不确定,比“致哀”要严重,比如下半旗志哀、献花圈志哀、鸣笛志哀、停止娱乐活动志哀等。“致哀”义重在“致”,“致”是送达的意思,“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二、哀悼的方式及范围不同。“志哀”一般是集体的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式;“致哀”是专指个别的某一次的哀悼行为。三、适用对象不同。“志哀”的对象是不确定的,而“致哀”的对象是确定的。“志哀”不需要面对死者,“致哀”一般是“面对”死者。国家大事用“志哀”,比如我们集体哀悼“5·12” 地震中的遇难者。四、语义轻重不同。“志哀”的意思比“致哀”更深一层,心更真,情更切。“志哀”不仅是悼念死难者,更能体现出让生者记住、给生者鼓励与勇气。

如上的解释和比较,笔者以为很多是出自解释者的附会,有不少意义是被衍生或想象出来的。第一,说“志哀”是以某种方式或活动来哀悼,难道“致哀”不是吗?哀悼对象不确定,怎么会不确定,不确定向谁“哀”?即使是一个群体或一个区域,那也算固定的。“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哀意,难道就不能用其它吗?第二,从方式及范围来看,“致哀”不一定是专指个别的某一次的哀悼行为,“志哀”也可能不是集体的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式;第三,从适用对象来看的这点与第一有些重复;第四,“志哀”的意思比“致哀”更深一层,难道“哀”还有深浅,难道“致哀”是虚情假意?所以,这几个方面表面清楚,实际是把两者的差异没有说清楚的。

到底是志哀还是致哀(燕亢生)(4)

有学者曾对“致”与“志”两个字的产生与演变做过梳理,进而解释两词的差异,似更有道理。首先看“致”。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篆书写作“”,由“人”或“足”与“至”构成会意字。“至”甲骨文写作“”,表示箭达到目的地。“人足”与“箭至”会意表示达到、送达,引申为奉送、表达、表示。所以“致哀”就是敬奉哀悼的意思。

到底是志哀还是致哀(燕亢生)(5)

再看“志”,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篆书写作“”,上边是“之”字,也是足的意思,表示“到……去”。下边是个“心”字,两者会意表示“心之所至也”,也就是心中所思所念,或曰心愿所往,所以本意是心意、意念,与“意”相通。古人常说“诗言志”,就是指用诗表达心志、心意。古代長寫作“誌”,既有铭记心里的意思,还有特殊标志的意义,我们常说的“新婚志(誌)喜”就是此种用法。

到底是志哀还是致哀(燕亢生)(6)

综上所述,本文以为“志哀”“致哀”两词都可以用,但所用场合与内涵是有差异的。“志哀”一般是“心之所至”,是以什么方式向某人或某个群体表示哀痛,同时还有展示、显示、铭记之意;“致哀”一般是人员亲至,是向某人或某个群体表示哀痛,无展示、显示、铭记之意。所以,“下半旗志哀”,就是以降半旗的方式表示哀痛,有向外展示、显示、铭记之意,因此是对的。其它场合如用,就需慎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