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

小时候每到清明的时候,妈妈就会说今天寒食,该去给你姥爷上坟了。自以为懂得多的我就会教育她,今天不是寒食,是清明。还给她拽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你看清明上坟,所以路上行人才痛苦得跟断魂一样。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清明节原本就不是上坟的节日,上坟的节日是前几天的寒食。由于这两个节日距离得太近了,我们的老祖先就搞节日精简把这个节日给精简掉了。

把清明和寒食合二为一,把寒食节祭祖的功能给了清明。

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1)

我妈把清明上坟叫寒食,那是方言里保存的传统,被我自以为是地给纠正了。

清明和寒食这两个节日如果是两个人,寒食一定很气愤,为什么我这么重要要被清明给吞并,为什么不是我吞并清明?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寒食很讨厌啊。

寒食这一天灭掉所有的火,只能吃凉的。

之所以这么做呢,是因为介子推。

他当年跟着老大重耳流亡在外,也给老大做了顿人肉汤,不过这肉是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重耳当时很感动,但也只是感动,估计没过多久就忘了,以至于后来成了晋文公搞绩效考核(封赏功臣)还把他给忘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易牙。人家为了讨好领导,把自己的儿子煮熟送给了老大齐桓公。管仲虽然再三告诫齐桓公提防这个家伙,但是齐桓公也就提防了三年,思念他的美味还是把他给叫了回来。最后把自己玩死了。

这说明与其让一个人心记住你,不如让他的胃记住你。倘若介子推有易牙的手艺,何愁晋文公会忘了他。

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2)

这事后来还闹大了,介子推的性格相当高冷,你不封,我还不想当呢,带着老娘隐居去了。

隐居你就隐居吧。

他还唱歌,唱《龙蛇之歌》

歌词是这样的:

“泰山之西有条龙

五条蛇是他的随从

这条龙啊不得命

游到西来游到东

五条蛇紧紧跟从

竭尽全力帮助龙

终于龙飞天空

四条蛇得雨得风

有一条孤单的蛇啊

却被遗忘在泥中

遗忘在泥中

就让我在这里了却残生。”

原文参见蔡邕的《琴操》,我不过是翻译了一下。

总之这首诗言语简单明了,歌词哀怨徘徊。

很快就成了流行歌曲啊。

很快就传到了晋文公耳朵里,晋文公砸吧砸吧嘴,想起了那点肉味。

再一琢磨。

这家伙是在骂我忘恩负义啊。

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3)

春秋时候的领导还要面子,于是赶快让人去找。

很快就找到了,在绵山。

晋文公派人漫山遍野去喊,介子推听见了就是不出来。

他是在赌气了。

你听见了我的歌来找我,晚了——我怎么感觉像是谈恋爱。

因为他越不出去就越显得自己高傲,越能赢得晋文公的愧疚。

这叫道德绑架。

对于晋文公来说,没找到你就回去吧。

回头你再来两趟,也顺便创造个成语三顾茅庐。

但晋文公不是刘备。

晋文公跟介子推一个毛病,赌气。

好,你不出来是吧,我烧山。(不过,大火烧起来,人在山里估计跑不出来吧,所以我不怀好意地想,晋文公大概是故意的,烧死你算了,省得你出去又唱歌)

看看你出不出来。

俩人就这么杠上了。

结果介子推赢了,他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抱着一棵树活活烧死了——让我想起另一个人尾生。尾生跟女朋友约会,女朋友没来,发了大水,他抱柱宁可淹死也不走——这都是死心眼的主。

介子推妈妈也烧死了——妈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是被儿子赌气赌死。

到这里,介子推胜。

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4)

晋文公冷冷一笑,你以为你赢了吗?

他下令全国这几天不生火,大家全吃冷饭,来纪念介子推——为什么是两天,因为大火烧山不是一天两天能烧完的。

看看,作为领导,我够意思吧。

俩人打成了平手。

其实禁火不烧这个事,周天子说了还算的时候就有规矩,就是每年都要改火,春天改火的时候,没准也要吃几顿冷饭。

这俩事正好碰到了一起,介子推的故事赋予了改火新的含义。

其实详细考究起来,介子推最大的功劳就是割了一块肉给领导吃。

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贡献记载史册啊。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就是不言禄——就是不涨工资。

真不明白不涨工资算什么道德高尚,大概就跟单位有些爱谈理想的HR一样吧,“不要问单位能给你多少钱,要看你为单位带来多少钱?”“平台最重要,钱无所谓。”——重耳当年流亡在外,有人说涨工资,他自己就发愁,有这么一个哔哔哔一阵,大家就觉得涨工资好无耻,于是就不涨了。

原来介子推才真是玩道德绑架的高手。

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5)

现在好,绑架到了你重耳身上。

晋文公不愧是晋文公,斗转星移大法,将道德的绳子系到了全体晋国人民的头上。

为了纪念介子推,我们不生火,吃冷饭代表着忠义。

不生火和忠义挂上了钩,吃冷饭和拥护国君划上了等号。

晋国地方上的小领导就开始推行。

反正我推行得越严格,越能代表着我拥护晋文公啊。

他们肯定感谢介子推创造了这么一种便宜的表忠心方法。

你一天不吃热饭,我就三天不吃,我比你忠义。

你三天,我就五天,他就十天……

大家都在赌气。

到后来时间越来越长。按说这么长时间不吃热饭、不生火受不了啊。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学会了使用火啊。

您这是开历史倒车啊。

但是一切都让位于忠君。

担心老百姓不执行,他们还创立了执法队。

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6)

《癸辛杂识》里说,村长和族里的长老们就拿着一根鸡毛每一家都进去看看,用鸡毛往灶灰里一放,如果鸡毛能变焦,就是违法了,立刻罚款。

《癸辛杂识》是一本宋朝的书,但历史是一步步演化到这儿来的。

介子推临死前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还创造了一种权力。

最变态的是有人把家里的锅都扔到粪坑里,表示不用这个做饭了。

这些官员们表忠心。

担心老百姓不懂,就吓唬你们要不这么做,介子推会给你们降下灾难的。

好嘛,忠义之神成了小流氓。

比小流氓更可怕的是,他身上还笼罩着道德光环。

鲁迅先生说翻开历史书,到处都写着吃人二字。

介子推这是在吃人了。

到东汉的时候,山西这块居然一个月不吃热的,许多小孩和老人因此而死。

介子推已经成了一条僵硬的道德。

老百姓们说不这么做,介神会降下灾难的。

这时候的介子推又等同于娶妻的河伯。

幸好西门豹出现了。

这个西门豹叫周举。

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7)

周举到这里当官的时候,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给介子推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不要为难老百姓。

下令改掉这项陋习。

但是效果不大。因为到了曹操的时候,曹操惊讶地发现山西这里的人从冬至就开始不生火,一直到清明,一百零五天不生火。

那可是大冬天啊,一个冬天不生火,介子推算是环保提倡第一人了。

曹操也生气了,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他说伍子胥沉江而死,怎么不见吴地的人不过江河啊?反倒介子推就搞得大家不吃热饭。

曹操专门颁布了《明罚令》,谁要还这么做判他半年有期徒刑。

但曹操这个法令也没有完全禁止掉。

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8)

《五行记》上后赵的国君石勒也禁寒食节,但第二年狂风暴雨冰雹从天而降,死伤万余人。石勒就问徐光,徐光说:“都是去年寒食节的时候没有熄灭火导致的,介子推在天之灵不高兴了,就降下这场灾难。

——这堂堂的忠义之神成了一个小心眼子,老百姓能不怕他?

于是,寒食节恢复了,还重新修了介子推的庙。

其实老百姓嘴上不敢说,心里估计对这个寒食节也烦透了,介子推你死就死吧,非得这么折腾我们。

关于娘子关还有一个说法是李渊的女儿

所以老百姓编出来又一个故事。

说这介子推有一个妹妹,介子推跟着老大出去闯天下,都是妹妹照顾妈妈,好不容易回来照顾妈妈几天,却害得妈妈跟他一起烧死了。介妹妹非常生气,就在寒食节这一天,弄了一堆柴禾在介子推坟前自焚了,据说临死前还发表了一番演说,斥责他的哥哥要挟晋文公,存心留下忠良之名。

用官话这叫“讪君卖直”

介妹妹自焚死后,成为妒神,魂守娘子关,有美女从这里过,就刮风下雨——这两个故事完全不搭界。

我们不管娘子关,光从前面介妹妹这个故事来看,就知道老百姓对介子推有多不爽了。

你死就死吧,干嘛害得我们吃不上一口热的。

所以慢慢的有机会大家就选择性地忘掉这个节日,毕竟什么狗屁大义都比不过一碗热粥。

不过介子推要我说也是有贡献的,他极大程度上刺激了凉菜行业的发展啊。

在寒食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