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说昭君功绩(世人多感念昭君功绩)

汉朝历史上有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为了阻止匈奴屡次来犯,维护边疆安宁,主动答应与匈奴和亲。她嫁给匈奴人之后地位尊崇,最终却客死他乡。

这位女子就是王昭君,我们很难相信,古时的一位女子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气和魄力,做出这样一件伟大的事情。世人只知道歌颂她的伟大,又有谁知道多少她的心酸和无奈?

倘若可以在家里美满幸福的生活,谁愿意远走万里他乡一生为客?有关于王昭君的诗词大多都是歌颂她的伟大,而这些诗人只看到她光鲜的表面,忽略了她所承受的苦难。只有杜甫写过的一首诗,道出了王昭君的心酸和无奈,这首诗是杜甫的哪首诗,又揭露了怎样的一个现实真相呢?

杜甫说昭君功绩(世人多感念昭君功绩)(1)

图片:王昭君远走万里他乡剧照

一、杜甫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唐朝末年的安史之乱造成内战不断社会动荡,很多百姓也流离失所。

安史之乱后,杜甫也经历了巨大的挫折,不仅没有进士及第,朋友严武去世后他又失去依靠开始了流浪生活。在他流浪时途经昭君村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杜甫对王昭君功绩的赞赏,更揭示了昭君出塞残酷的历史真相。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王昭君旧时生活过的村子,概括了她的悲惨经历,最后还直抒胸臆点明王昭君心中的无奈与哀怨。

杜甫说昭君功绩(世人多感念昭君功绩)(2)

图片:途经昭君村剧照

二、为什么说杜甫的这首诗揭露了历史真相?

1.缅怀赞扬王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首诗的首联是对王昭君以前生活村子的环境描述:无数的山峰峻岭不断朝着荆门蜿蜒而去。以前王昭君生活过的村子至今依然存在。杜甫在创作这首诗时刚好来到白帝城,此处地势十分高,视野的开阔让杜甫领略到了无限恢弘壮阔的风光。

诗中一个“赴”字化静为动,充满气势和动感,贴切形象的描绘出无数山峦一路朝着荆门直去的壮观画面。群山自己并不会移动,但是诗人却通过奇特的想象把画面给写“活”了,由此可见,杜甫诗赋才能卓绝。

首联诗人通过对王昭君所居故地的描写,侧面暗示了斯人已去,物是人非,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先贤的缅怀。

除此之外,诗人杜甫之所以把王昭君的故地描写得如此壮丽恢弘,也是为了烘托其形象。要知道当初卫青、霍去病虽然不远千里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证了北方边境的安定与发展,但也以牺牲无数的士兵生命作为代价。

王昭君虽然身为一介女流之辈,却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减少流血和牺牲,维护了汉匈几十年的和平,这种行为需要莫大的魄力,因此这首诗的第一句主要是为了表达对王昭君的肯定与赞扬。

杜甫说昭君功绩(世人多感念昭君功绩)(3)

图片:《咏怀古迹·其三》内容资料截图

2.概括王昭君的悲惨经历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从紫台一去,便一路走向茫茫无边的远方沙漠,荒漠上只留下一座长满青草的孤坟独自对着黄昏。这首诗的颔联,短短两句话就概括出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具体展开来说,其实王昭君在嫁到匈奴之后地位十分崇高,但她最终却客死异乡,想必她经历了很多坎坷。最初她只身一人来到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找不到知己也没有亲人陪伴,唯一陪伴她的就是千里塞外的悲切雁鸣,以及昭君思念家乡的琵琶之声。

来到新的环境中,一切都是陌生的,大汉和匈奴文化的巨大差异也会让她无所适从。除了心理上的落寞,来到匈奴以后坎坷经历的打击更是令王昭君难以承受。

据说王昭君嫁到匈奴刚刚一年多,呼韩邪单于就不幸去世,根据匈奴人的风俗,她随后被迫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

杜甫说昭君功绩(世人多感念昭君功绩)(4)

图片: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剧照

其实一开始王昭君听到这种要求时十分不情愿,为此还曾呈奏书信给大汉,希望能够回去,但却被拒绝了。封建时代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不平等的,很多情况下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虽然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女子却被要求从一而终。

这种思想当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女子一般在丈夫死去之后为了显示其贞烈,大多数人会选择守寡,甚至当时的女子都认为,改嫁是一种不贞洁的屈辱行为,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王昭君最开始听到要改嫁为什么那么不情愿,甚至要回到大汉,可惜大汉让她失望了。

这一次的改嫁已经沉重打击了王昭君,可是没想到不幸接二连三的到来。不久之后,她的新任丈夫也去世了,根据匈奴人的习俗她要继续改嫁。这次要改嫁的对象竟然是她名义上的孙子。

至此,王昭君再也无法承受,不堪屈辱地选择了自尽。虽然具体的死亡真相史书并没有权威详细的记载,但是根据王昭君一生的坎坷经历不难推测,异乡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是昭君哀怨。

杜甫说昭君功绩(世人多感念昭君功绩)(5)

图片:王昭君弹琵琶资料截图

3.借讽刺帝王感慨王昭君身世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一联中的两句诗,更进一步地刻画了王昭君的凄惨遭遇。古代的帝王凭借其崇高的地位和喜好,轻易的就能改变女子的命运和前途。

仅仅为了得到盛世容颜的王昭君,堂堂匈奴首领竟然就要兵发大汉胁迫交人。而大汉皇帝竟然因为一副被恶意画丑的画,而把王昭君这位美人给冷落了,根本没人考虑到这位女子的感受。

在他们的眼中,女子仿佛只是一件势在必得的物品,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帝王的肤浅,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为了避免流血战争,王昭君主动请求和亲。

但是来到匈奴之后她并不幸福,不仅面临多次屈辱的改嫁甚至连死了也无法魂归故乡。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谁会来到这遥远偏僻的边塞嫁给一个异族人,更不会落得这么一个凄凉的身世!扒开自古以来人们对王昭君的赞美词藻,我们更应看到赞美背后的凄凉与无奈。

杜甫说昭君功绩(世人多感念昭君功绩)(6)

图片:王昭君嫁给异族人剧照

4.直抒胸臆点明王昭君的怨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所弹奏的具有胡音特色的琵琶曲,已经流传了千年,曲子中清清楚楚的表明了她的无奈和怨恨。

这首诗的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直接点出了王昭君心中所深藏的哀怨,这一重“哀怨”又和杜甫当时不得君王重用,只得四处流浪漂泊的哀怨相照应。可能正是因为两人都经历了命运的不公,诗人杜甫才如此对王昭君的哀怨感同身受吧!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