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

千年瑞安,人才辈出、绵延不绝,历史上曾出现很多有名的中国式翁婿典范。这些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的“翁婿配”似乎超越了“父业子承”的定律,成就了一段段千古佳话。

翁婿之道往往能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家风,而家风的积淀传承是当下社会宝贵的财富和强大力量。《玉海文史》今起推出《翁婿名家》系列,以飨读者。

凡是土生土长的瑞安人,很少有人不知道黄宗英的,她是风靡老上海舞台的“甜姐儿”,是《家》中的梅表姐,是赵丹患难与共的妻子,也是获奖无数的报告文学作家。她和她的兄弟们戏称自家为“卖艺黄家”。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1)

从左至右为黄宗汉、黄宗英、黄宗江(剧作家、演员、教授)、黄宗洛(人称“龙套大师”)。

位于瑞安城区小沙巷的黄家不仅仅是演艺圈的明星家族这么简单。这个家族在瑞安可是当地光鲜了一个多世纪的书香门第,“书声传百年”就是瑞安百姓对黄氏家族的美誉,“黄家一门三代翰林”更是瑞安流传了一百多年的佳话。

当年,黄家故居的所在地振文坊琅琅书声不绝于耳,巷口石亭那块“比户书声”的匾额应是名门世家声震一方的独特标杆。

黄家宗祠里还有此一副楹联:“楚吴闽蜀黔齐列宿轺车半天下,父子兄弟叔侄一堂香火聚词林”。意思是:皇帝派出黄氏一门的乡试考官使车到过湖北、江苏、福建、四川、贵州、山东等地,足迹几乎遍及半个中国;黄氏父子兄弟叔侄(指黄体正、黄体立、黄体芳、黄绍箕、黄绍第,历史上称“五黄先生”)都金榜题名得入翰林。

在显赫声势的黄家中,承前启后的人物就是黄绍第,黄宗英的祖父。熟悉地方文献的他对瑞安文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绍第,一位旧翰林的新思潮

黄绍第(1855—1914),黄体立的长子。黄体立为清咸丰六年进士,黄绍第自幼便承父志,爱好诗文。1890年,黄绍第会试考取进士后,入翰林为庶吉士,先后担任过翰林院、国史馆的编修,并出任江南及福建乡试的考试官。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2)

在从科名而来的称谓“五黄先生”,政治表现而来的称谓“三黄先生”。诗文书法写作而来的称谓“二黄先生”中,黄绍第始终名列其中。从这些履历中可见后人对黄绍第在政治仕途、文章书法方面的肯定。

黄绍第与叔父黄体芳、堂兄黄绍箕皆追求进步,与时偕行,曾共同加入强学会,返京后,又与黄绍箕等联名上疏,痛陈外事丧权,建议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时,又单独上书,建议从义务教育、工业、商业、妇女四方面提请“设法变通”,以图“内以消中国隐忧之渐,外以折列国耽视之谋。”

辛亥革命后,回乡隐居,住在璅园。北洋政府曾召其来京,但因对袁世凯鄙视,故而置之不理。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3)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4)

黄绍第故居:主屋与门厅相对,左右厢房相对,形成两两相对格局,不论是外观轮廓,空间内容上,都体现出规矩、方整的内涵。

黄绍第为官20余年,清正廉明,两袖清风,辞官归里后,家无余财。他曾掌教瑞安玉尺书院,凡遇有一技之长、一篇之工者,均予以热情鼓励。他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十分关切,曾与孙诒让、堂兄黄绍箕合力创办“瑞安学计馆”。对兴办实业也很支持,他曾出任瑞安务农支会副会长。他拥护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还被推举为瑞安民团团董。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5)

瑞安学计馆

1912年,他鉴于瑞安县志已100多年没有重修,于是就100位对瑞安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为每人写一首七言绝句,名曰:《瑞安百咏》。

黄家老爹:如皋才子,我的眼神锁定你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6)

黄绍第写给女婿的信札。

黄绍第的女婿是江苏如皋的冒广生,这位近现代名士是对温州文化颇有贡献的著名学者、诗家词人,也是民国期间温州地方史上的重要人物。

1894年,黄绍第在江苏出任江南乡试副考官。批阅中,经阅卷官王庆埏推荐,发现了一首题为《大将龙旗掣海云》五言诗。此诗正合时势,立意不凡,经考官合议,一致认定为“诗冠全场”。拆开卷封一看,原来考生是如皋的冒广生。一经打听,这个冒广生还是明末娶了董小宛的江南名士冒襄的族孙。

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因为与先祖冒辟疆同生日,冒广生一直以其为榜样和动力。他天资聪慧,四岁开始上私塾,在坊间有神童之称。六岁时,父亲不幸去世,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培育成人。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7)

考中举人的冒广生进入黄绍第的视线。他很喜欢这位风度翩翩的如皋才子,特地托王庆埏做媒,将自己的爱女黄曾葵许配给冒广生。黄家书香门第,黄曾葵自然是知书达礼,也擅于填词作对。那时黄曾葵20岁,比冒广生小3岁。

第二年冬天,24岁的冒广生到瑞安与黄曾葵完婚。过了年,正月里,这对新婚的小夫妻回到苏州。黄曾葵是大家闺秀不善家务,据说连针线活也不会,黄绍第为此还送了一位陪嫁丫环张研,能干贤惠的张研后来做了冒广生的侧室。这位张夫人1884年出生瑞安城关一个贫困家庭。据冒氏后人回忆,张夫人喜欢家乡的江蟹和黄鱼鲞,常有念起,还喜欢戏文,能说出永昆《琵琶记》的故事梗概。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8)

1949年,冒广生(右一)与张氏夫人(右二)、冒景瑄(中)、冒马纨素(左一)、冒怀庆(前左一)、冒怀安(前左二)合影。

修筑温州老城区文化地标 翁婿俩诗词唱颂欢

冒广生与温州有着不解的缘分。1912年11月,当时的农工商部右丞袁云台(袁世凯之子)推荐冒广生到温州任浙江省瓯海关监督兼温州交涉员,接管瓯海关及所属各口。第二年2月,41岁的冒广生在结婚18年后,他带着一家老小来温州赴任。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9)

冒广生(右一)与家人在瓯隐园(今墨池公园)合影

这时,黄绍第正在为搜集整理乡邦文献而忙碌。女婿任职温州,让他分外高兴,翁婿俩诗词酬唱、相得甚欢。瓯海关关署设在旧温州总兵衙门,那儿已破败不堪,冒广生是读书人,喜求闹中取静的园林之美,故重新打造花园,改名为“瓯隐园”。孝顺的他还效仿老莱子“戏彩娱亲”典故,在关署西首建造一座小楼,名为“后戏彩堂”,又在小楼对面建起一座戏台,常聘请戏班演出,让母亲安度晚年。

瓯隐园修葺后,亦为冒广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在此他编刻了《永嘉高僧碑传》和《永嘉诗人祠堂丛刻》等。并在其撰写的《戏言》中,提出温州地方文化有“两霸”的观点,即“永嘉学派”和南戏,对后人了解温州本地戏种的兴衰起到了梁撑作用。

科举考试失败的名人(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10)

1915年7月,冒广生(右四)在温州为传教士海和德(右三)返英述职送行。

冒广生一生中经历了几次社会大变革,参加了“公车上书”,并组建参加“保国会”与“戊戌六君子”中的林旭交情深厚。辛亥革命后他是留任的前清官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市长特聘任冒广生为上海市文管会特约顾问。周恩来总理还曾登门探望冒广生。

1957年夏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去当代诗词学家冒广生家拜访。交谈中,提及冒广生编辑的《二黄先生集》。周总理问:“二黄先生指谁?”冒广生回答:“指晚清著名学者瑞安籍黄绍箕(字仲弢),黄绍第(字叔颂)昆仲,叔颂先生是我的岳丈,也是宗江、宗英的祖父。”

周总理说:“原来冒黄两家还是至亲。”

这段故事被冒广生的儿子冒舒湮记录下来,写成纪念周总理逝世10周年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那是1986年1月8日,距离黄绍第辞世已70多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