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主演吴琼个人简历(有名的黄梅戏演员吴琼有着怎样的早年经历及艺术人生)

吴琼老师,有名黄梅戏演员、黄梅戏名家、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分别为马兰、吴琼、吴亚玲、袁枚、杨俊),公认的“黄梅戏金嗓子”、“黄梅戏后”,音乐剧演员、导演、制片人、有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有着“黄梅戏歌后”之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黄梅戏主演吴琼个人简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黄梅戏主演吴琼个人简历(有名的黄梅戏演员吴琼有着怎样的早年经历及艺术人生)

黄梅戏主演吴琼个人简历

吴琼老师,有名黄梅戏演员、黄梅戏名家、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分别为马兰、吴琼、吴亚玲、袁枚、杨俊),公认的“黄梅戏金嗓子”、“黄梅戏后”,音乐剧演员、导演、制片人、有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有着“黄梅戏歌后”之称。

话说1993年10月,著名黄梅戏演员吴琼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她离开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只身北上前往北京发展。

她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到北京来,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面、更广阔的平台上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她确实是觉得地方和北京这块舞台还是有巨大的差别的。所有的人都对吴琼的这一决定感到惊讶,因为在当时吴琼已经是黄梅戏界鼎鼎大名的演员了,她和同时期的青年演员马兰、袁枚、吴亚玲、杨俊一道并称为黄梅戏的“五朵金花”,在她们五人的带动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安徽河北等地、掀起了一股黄梅戏的热潮。《天仙配》、《女驸马》、《梁山伯与祝英台》,所以人们都是每天剧场里都非常的满,非常多的人看,他们那个时候会出去演出、会背包带行李到一个地方一演,一天就演好多场跟放电影似的。细腻的嗓音加上俊美的扮相,让吴琼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拥趸,当时她每次演出完毕之后都会被热情的观众团团围住。她曾言,老观众他们很喜欢你,他们可能会你到一个地方演出,他们会给你做好吃的,给你送去,然后你散场的时候,端着热腾腾的什么鸡汤排骨汤等着你。她有一次在安徽演出的时候,她唱一句他们就鼓掌,他们鼓掌的自己下面不知道唱什么了,经常把词就唱忘了,然后底下她熟悉的朋友讲你是不是丢了一句啊,她说是丢了一句,因为他们老鼓掌,自己就不知道该怎么唱了,就经常有这样的事,你唱一句他们就鼓掌,因为戏曲的伴奏它也是很有等级(层次)的那种,稍微一不留神,它曲调的这个板就跟不上了,所以经常会忘掉一句,然后她演下来以后,她就记得她有一条裙子,新的裙子的话心痛啊,那个时候没有钱买很多的演出服,都被他们撕得乱七八糟的,那种画面吧,也是让你很感动的。那时,吴琼正处于演艺事业的巅峰时期,也正因为如此,她的离开让所有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做出这样的决定,吴琼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是在黄梅戏非常火的时候、戏曲非常火的时候,她似乎是预感到戏曲的没落或者是戏曲的消沉,因为为什么呢,那个时候来看戏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大多数的人都是年龄比较大,虽然他们一天演三到四场,但是来观看的人还是老年人比较多,她觉得这种情景如果没有新的艺术形式来更新的话,可能我(他)们演出的这种火爆,就会慢慢地消退,因为你在北京,你始终会觉得怎么说呢,因为这个天地宽了、人才多了,你看到的或者是接触到的完全就不一样,所以你感受到的你思索的也就跟本体在当初的安徽想的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吴琼第一次做出人生中的重要决定,早在她十岁的那一年,她就选择了自己人生的道路。1962年,吴琼出生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很小的时候,她就展现出了戏曲方面的天赋,在当地小有名气,她十岁时的一天,有人敲开了她的家门。当地的一个叫庐剧的一个县剧团,就到他们家来想招她,说你现在到了剧团里就有工资了,也不用到农村去多好的。然而吴琼的妈妈并不同意吴琼走戏曲的道路,她妈妈一顿把人骂出去了,就说我们家不会去唱戏的,她们觉得唱戏实在是没前途,用她们的眼光就是那不就是一个戏子嘛。母亲的反对丝毫阻拦不住吴琼对戏曲的喜好,这时她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决定。她背着母亲偷偷地找到了一位负责宣传的老师,报考了安徽省艺术学校。那个老师带她去考了,结果她一考就考中了嘛,考上了以后,她妈妈到时候也没有办法了,就说那还有省城的学校不是剧团,意思就是不是戏子了,你去学去读书了,家里人也还是半推半就吧,再说吴琼她也愿意去,然后家里人就同意就把她送去了。吴琼原本以为学校生活就是每天快乐地唱歌跳舞,然而当她真正来到学校之后才发现一切都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她以为来就是唱歌跳舞很好玩,哪知道它还要天天练功,还要天天压腿,然后天天老早老早的那个老师就拿那个刀什么的,就是那个竹子跟在你屁股后面打,叫你跑啊跑,就这样拉一个舢板耗好久好久,还不能掉下来,掉下来就打一巴掌、掉下来就打一巴掌,好累人,然后要跑得这个脚骨都起水泡嘛。吴琼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一个学期的训练,放假回家的时候,母亲看到了她的成绩单。她妈妈一看那个成绩单,她那时候还记得第一次怎么样样都不及格,在县城里好像还耀武扬威的我去读书了,因为自己大概觉得那个时候她好像是第一个离开家乡去省城读书的人,所以她去读书的时候,送她的人可多了,本身她比她活跃,然后他们同学老师还有朋友,火车站可多人了,热泪盈眶地送她,回来弄得丧眉搭眼、成绩又不好,她妈妈就不高兴了,她说你自己不是要去的嘛,你自己要去、为什么样样不及格,她妈妈就把她啪啦啪啦打一顿。母亲的这番话激起了吴琼骨子里的那份倔强,第二学期回到学校,吴琼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比如别人可能大概七点钟起八点钟起她肯定六点多钟就起了,她就开始在练功房练功,在小河畔练唱,然后从那个时候开始第二学期成绩就开始好了,就都是九十多分、九十多分,然后一直到最后毕业的时候是最好的成绩毕业的。

1980年,吴琼从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那一年恰好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来学校招人,考官让每个学生表演一段拿手的唱段,吴琼经过思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小时候反正比较要强吧,觉得我唱得挺好的,她唱一段黄梅戏里很难的一大段,就《女驸马》里的一大段唱腔,她在那儿唱,她说我这一段我不要伴奏,我要自己清唱,也就是像现在的现在很多了就是叫数板。数板是戏曲曲式中的一种板式,类似于说唱,只念不唱,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女驸马》里的这段数板是一个难点,很多成年演员都难以驾驭,年幼的吴琼却想清唱数板,这种想法自然遭到了学校老师的批评。女孩子觉得自己声音条件好,她就比较想得瑟,就说我想要清唱这一段,老师说你肯定没有这个能耐,你只能拿伴奏来唱,她说我一定要清唱,他说你一定要拿伴奏,就这样就打起来了,最后她没有听老师的,那老师不是说你这孩子太倔强了嘛。吴琼与学校老师的争执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不肯妥协,最后,吴琼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她的抗议。她后来一生气,她从台上站着就跑起来了,站起来她是一抖袖她就下去了,老师就更气了,老师就跳起来说,这个学生怎么这么脾气坏呀,我就是说让她伴奏,她在台上不唱了都下去了,这个是什么艺德呀,就把她说了一顿,怎么批评她来着,她都不记得,老师叫她写份检查她也没写,就是性格挺倔吧,就是也挺火爆。

后来,负责面试的老师还是给了吴琼一次清唱数板的机会,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扎实的基本功,吴琼被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录取,进入剧院后,吴琼逐渐成为一位著名的黄梅戏演员。1993年,在所有人惊诧的目光中三十一岁的吴琼离开了安徽,离开了自己喜爱的黄梅戏舞台,来到了北京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音乐在内地大行其道,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也聚集了一大批专业的音乐制作人和音乐制作团队,在这里,吴琼凭借着自己的好嗓子接了不少流行歌曲演唱会和唱片录制的工作。唱歌作为人生来说,它是非常轻松的,你比如说自己拎一个小箱子,自己把伴奏带往箱子里一装,自己带上自己一身好看点的衣服,就裙子什么的,自己就出发了,然后到那个地方打开箱子,伴奏带交给人,后来慢慢地条件好了,带个助手去干吧,然后他那里一放,你拿着话筒,哇啦哇啦两首歌,十分钟就下来了,然后收入也比唱戏要多得多得多,是这样。黄梅歌,吸纳了传统黄梅戏的曲调,在表现形式上运用了很多流行音乐的元素,在当时很多唱片公司都推出了这种类型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怎么样用黄梅戏的旋律去唱一些歌曲,或者更重要的是在编配上更时尚更现代一点,比如架子鼓、电子鼓,就是让你感觉更歌舞化更舞蹈化,大家觉得这也挺新颖,唱的黄梅歌很多,出的带子有这么一摞,太平洋音像、上海音像、中国唱片反正都让她来录嘛,唱的很多,我家住在青山坳、村边有座小石桥、桥下绿水潺潺过,就是这种很明快的、带有民歌体的,还有什么世上什么花儿香,人说玫瑰最芬芳、最芬芳。其实就是说郎对花姐对花,跟它旋律都是差不多的。正是依靠这种新颖的形式,吴琼被北京乃至全国观众所熟知。黄梅调它确定是比较快朗朗上口、轻松愉快比较偏多,它的悲剧色彩比较少,可能跟他们安徽劳动人民的这种积极向上、向好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她出了一些黄梅歌的磁带,当时有很多的人都给她来信,他们那个时候的信也用麻袋装,你不要以为很少,虽然他们没有电视那么频繁的宣传,但是他们通过电波广播传出去的声音,反馈来的信也是麻袋装的,那其中有一个当时是浙江的一个残疾人,他给她写了一封信,他就说觉得,好像听《世上什么花儿香》还有什么《心灵之美》等等的这些黄梅歌,就是黄梅调改编的歌曲,他觉得特别的清新,他有的时候在生活非常失意的时侯,他听了这些歌,他确实觉得生活非常地美好,自己觉得它黄梅歌也起到了当时历史给它的这种重任或者是它的角色。

吴琼仿佛又体会到了来北京之前那种万众瞩目的感觉,然而正在她人生达到另一个巅峰的时候,吴琼开始思考起自己的未来。那黄梅歌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其实她自己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她是由一个喜欢它、体现它丶热衷于它,最后到反思,然后冷淡、拒绝,但是现在呢,她把这个事情搁置起来了,她没有去,因为她是觉得黄梅戏它本身跟歌曲很接近。甚至它有的时候不会像京歌,比如京歌“走遍了南北东西”,一听这是一个京剧的旋律改编的,黄梅戏因为它本身就比较朗朗上口,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它没有什么更多的戏曲的程式化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呢你要是说把它变成一个歌,它现在这也就是一个歌,《夫妻双双把家还》你也可以唱,就是一首情歌,而且据说是在KTV里点歌最多的一首情歌,因为很多人都会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