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我家出嫁有什么讲究(娶亲不找半个人)

俗语是在古代民间口口相传的一种语言单位,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所以语言和内容会更加贴切现实生活。俗语有着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的鲜明特点,大众对此的接受程度较高。绝大多数俗语都能直观的理解字面意思,可也有少部分的俗语会所难懂,需要细细品味才能理解。就比如这么一句:娶亲不找“半个人”,迎亲不走屋后门。

朋友在我家出嫁有什么讲究(娶亲不找半个人)(1)

一、娶亲不找“半个人”

古代男子结婚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无非就是“大娶”和“小娶”这两种。所谓的大小就是根据婚礼的规模来划定的,前者通常是指富家子弟的婚礼。因为家境殷实,家里人也愿意花费更多心血置办婚礼,因此规模就比较盛大隆重。富家子弟结婚时会用到官轿和花轿等工具,而且还会有一只专门迎亲的队伍,一路撒花并敲锣打鼓

朋友在我家出嫁有什么讲究(娶亲不找半个人)(2)

而后者则是指贫苦人家的男子结婚,通常代表了婚礼的规模较小。因为结婚时的资金有限,所以流程就不会像富家子弟结婚时那样复杂。官轿和迎亲队伍能省则省,买不起好的轿子就只能用花轿代替。简简单单将新娘子接回家后拜天地,婚礼就算礼成了。可是无论是大娶还是小娶,都有着不娶“半个人”的说法。

朋友在我家出嫁有什么讲究(娶亲不找半个人)(3)

并非是只有一半身体的人,所谓的“半个”是民间对丧偶的男性或女性的统称。古代看重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基本普通家庭的人只会和发妻举案齐眉。可是人的生死由命运决定,所以也会出现突发意外而离世的情况。另一半去世就是丧偶,不健全的家庭在他人眼中是不吉利的。所以举办红白喜事时,都不会邀请丧偶的人出席

其实并不是限制丧偶的人参加婚礼,只是尽可能不要让他们加入到迎亲的队伍中。在其他人大喜的日子,出现了一个失去了另一半的人,虽然是有些不吉利的。可能其他宾客并不在意,但作为婚礼的主角,新郎和新娘两个人心中肯定会不好受。所以可以作为婚礼的宾客出席,但最好不要作为迎亲人员,避免给他人造成心理阴影。

朋友在我家出嫁有什么讲究(娶亲不找半个人)(4)

二、迎亲不走屋后门

迎新的仪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就是迎娶新娘过门的整个过程。其实很多地区并没有细分过迎亲,但是有些地区却极其重视迎亲的习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惯,就比如山西等省份没有迎亲的流程,新郎会在家中等待新娘。而负责接新娘的是媒人或其他亲戚,新郎不需要亲自去接新娘子,等快到的时候在门口迎接即可。

朋友在我家出嫁有什么讲究(娶亲不找半个人)(5)

而这句俗语中的“屋后门”,就是指家中庭院的后门。全家人日常出行都走大门,开个后门只是以备不时之需。房子比较小的农户就没有正后门之分,甚至连庭院都没有,只有一间孤单单的房子。而家里比较富足的农户,通常都会设有后门,不过平时很少会用得到。许多古装剧中,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时才会走后门,正人君子都走大门。

朋友在我家出嫁有什么讲究(娶亲不找半个人)(6)

凡是家中来有重要宾客时,都会把大门敞开迎接,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之所以说迎新的时候不能走后门,是因为有失体统。为了表示对妻子的重视,古人会用三书六聘、八抬大轿,并且打开正门迎接妻子过门。但是让还没有过门的妻子走后门,就寓意着新娘子见不得人。不仅对女方极不尊重,而且也违反了正妻走正门的不成文规定

让即将过门的妻子走后门,夫妻矛盾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日后爆发时这点将会成为矛盾的催化剂。当今社会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妻子都是明媒正娶的,不存在做妾的说法。结婚当天让妻子走后门,很容易落人口舌,难免日后被别人戳脊梁骨。只有没出息的男人,才想着从女人身上找存在感,让准妻子走后门亦是如此。

朋友在我家出嫁有什么讲究(娶亲不找半个人)(7)

总结:

婚丧嫁娶都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尤其是结婚,很多年轻人头脑一热就领了证。但是相处时间不过才几个月,慢慢磨合后才发现性格上的不合适,于是又草率的离了婚。在结婚时不要过度追求自由,该有的仪式和流程不能省略。一辈子可能只结一次婚,所以要把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尽量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