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低密度房子(两点一线工具房)

2003年,一部名叫《爱情公寓》的情景喜剧在江苏卫视首映。

或许当时的导演和演员们根本都不会想到,多年以后,这部剧成了陪伴很多人长大的电视剧。

《爱情公寓》能从第一季拍到第五季,俘获无数年轻人的心,或许正是因为在这部剧里找到了现实生活中很难感受到的邻里情谊。

《爱情公寓》的故事发生在一栋名叫“爱情公寓”的大楼里,主角胡一菲、曾小贤、吕子乔、陈美嘉等几个年轻人,在各种机缘巧合下入住了这间公寓。

公寓虽小,却因为朋友们的存在和相互扶持,成了一代人的回忆。

武汉低密度房子(两点一线工具房)(1)

但在今天,这样的邻里情已经越来越少,近乎消失了。

最近在武汉,有一个新的词语被发明出来:两点一线工具房。

什么意思呢?

这其实指的是,很多人忙于工作或者学习,过着家——公司,或者家——学校的两点一线式生活。

武汉低密度房子(两点一线工具房)(2)

有的人会在通勤路上耽误比较长的时间,有的人还要加班到深夜。

能够待在自己家里的时间不足8小时。

“家”不再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归宿,而成了一个“驿站”,像是工作之余偶尔歇歇脚的地方。

长期在去往公司途中的奔波、被工作“榨干”以后的疲累、与朋友的联系日渐稀少渐行渐远……

有多少现代人,一年到头都被困在这一条线上?

就像《爱情公寓》一样,很多人会怀念大学时光。

那时候没有大房子,甚至十几平的地方要住8个人。宿舍里的东西一多,就会觉得挪不开地儿。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欢欣的、快乐的。

因为在那时候,我们身边有要好的朋友,他们摆脱了少年的青涩,开始建立自己日渐成熟的价值观。

那时候,我们有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有自由奔波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那时候我们的住处很小,但世界很大。

武汉低密度房子(两点一线工具房)(3)

如今,好像全都反过来了。

我们的住处变大了。

哪怕是租房,也希望有几十平方,让自己的小家能够干净整洁,看起来明亮无尘。

在水泥森林里,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昭示着这个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但住在这些大房子里、让这个城市变得繁华的那些人,好像越来越没了活力。

这不是武汉的个例。

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出现。

从前,我们有广阔的可以奔跑的田野。

现在,我们只有在高楼夹缝中生存的草坪。

武汉低密度房子(两点一线工具房)(4)

哪怕想要在草地上撒个欢,也不过就巴掌大的地方。

想要找朋友聊天聚会,却发现打开门,都是陌生的脸。

缺少共同话题、难得能有交集,哪怕能打个招呼,内心也大多带着防备。

小时候,住在农村。

放学后可以结伴去同学家做作业,然后一起做游戏。

那时候,整个村子都是我们的游乐场。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

似乎我们就渐渐地走入了这个循环,像一只只被圈养的鸟。

偶尔会怀念自己曾经的广阔天地,然后对着面前的笼子无能为力。

也不是没有想过去找老朋友,只是有的各自奔天涯,有的忙着赚钱养家。

打个电话,发现对方都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一样的两点一线,一样的困于方寸之间,一样的无奈又怀念。

武汉低密度房子(两点一线工具房)(5)

也曾试着去结交新朋友。

但相同的爱好、相投的脾气,哪里有那么好遇到?

很多小区里带着高大上的游泳池,但最后发现,去者寥寥,后来都变成了飘着干枯树叶的蓄水池。

或许也遇到了志趣相投的人,却又在交往中发现,似乎也不是同频的人。

于是慢慢地,还是自己又把自己锁在了那间房子里。

小时候,我们以为大城市很好。

有整齐的街道,有高耸的大楼,有便利的超市,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羡慕的现代化的样子。

但越来越可怕的是:城市越大、越靠近城市中心、越站在繁华的地方,却越发地觉得无所适从。

武汉低密度房子(两点一线工具房)(6)

我们曾经梦想着、憧憬着、挤破头也要去的地方,没有家,只有住所。

都说距离产生美。

但现在,我们和身边的人都拉开距离,美还是没了。

都说奋斗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但现在,我们用奋斗赚来的金钱买回来的,好像只是一个临时落脚点。

有时候甚至会想,哪怕这个房子里只放着一张床,能满足最基本的“睡觉”的需求,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两点一线,房子是起点,公司是终点。

你、我、更多人,都是这条线上奔波的一颗螺丝钉。

这样的“两点一线工具房”,带给我们的,真的有精神的富足吗?

#两点一线工具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