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十大经典(名家解读高考作文)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全国新高考Ⅱ卷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漫画之笔意涵人生

解读人:沈阳市皇姑区教育研究中学高中部语文教研员孟春华

高考作文十大经典(名家解读高考作文)(1)

2021年辽宁高考作文为漫画形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是以“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三处写字运笔的图片与一张“描红”成“人”字的图片组合而成。

任务驱动中需要注意的第一个要点即“整体”,面对这一组由四张图片组成描红为“学写字”的漫画,要整体把握其内容和寓意,不可切割局部或者以点代面。即,材料语带双关在喻义“学做人”。

任务驱动中需要注意的第二个要点即“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2015年我省首次回归全国高考时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大李、小刘、老王,谁最更具风采?”那么,本则漫画中的三句话则是审题的关键,蕴涵着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立身处世的哲理。“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意味着要勇于直面人生的逆流险滩,同时要保持谦逊的心态,方可内敛含蓄、沉稳大气;“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则可以理解为人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坦荡人生路,正道直行;最后落笔“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是指人生需要坚韧,只有保持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在明确这些认识后,根据自己的鉴别与取舍,不必面面俱到,要有轻重之分,来体现个人对人生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任务驱动中需要注意的第三个要点即“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这就要求考生站在百年节点的时代背景下,把握个人与时代维度,情理交织,才能写出有“我”之思。

辽沈晚报记者冯美琳

“大我”格局

解读人:沈阳市120中学高三语文组组长王晓娜

高考作文十大经典(名家解读高考作文)(2)

今年高考作文属于漫画题材,是近几年的冷门,这会让考生一时略感陌生。但认真审题后,考生会很快找到落笔思路,就是“八省联考”后我们在作文练习中反复锤炼的“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文章合为时而作”,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如何看待人生和社会,国家和世界的作文主题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反而还让考生感到一丝亲切!

作为辽宁新高考的第一年,今年高考作文在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上,紧扣时代精神,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认知,同时避免了考生背诵时评类文章、套用政治课式的理论观念的套路作文,更加凸显新课标中“回归语文本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任务目标,更显灵活生动。

另外,今年作文题目还有别于前两年的一味“情境化”作文,今年文题呈现出弱化“情境”,看重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考查的明显特点。题目中明确要求考生“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余地,既可以按照主流思维去写,如人生在遇到不同境遇时,突显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面对。

也可在行文中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发展,不同取舍。同时在新时代青年成长过程中,除了关注自我以外,还应关注一个“大我”的格局,也就是国家和民族,乃至世界视角。

2021年的语文作文稳中有变,坚持了“立德树人”的原则,完美实现了高考对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突出考查了学生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体现了高考命题的高水准和高质量!

辽沈晚报记者王月宏

人的成长也需“描红”

名家写范文立德大语文创始人周立德

高考作文十大经典(名家解读高考作文)(3)

写字的人都知道,越是笔画简单的字,写起来越难。诚如越是简单的食材,越难烹炒出它的本味。

“人”字就是如此,一撇一捺,简单至极。

然而,至简里却蕴含着大道。

单看那一“撇”,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像极了我们的青春。诚然,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有各自的委屈、挣扎和奋斗。遭遇逆境时,我们可以偶尔幻想“躺平”,然而外面那美好的世界,终究需要我们用脚步去丈量。

再看“捺”的上半部,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恰似年轻人的精神。年轻就应该释放力量和激情,像早晨八 九点钟的太阳发出夺目的光芒。我们不是老好人,要像外交天团那样敢于亮剑;我们不是温室花,要像航天中心女调度鲍硕那样目光坚毅;我们不是无脑族,要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激励自己前行。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捺”的下半部,说的则是年轻人的奋斗。何为缓缓出头?就是破茧成蝶,就是集腋成裘,就是厚积薄发。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在没成为“韦神”之前,就已做足准备。他在数学的道路上乐此不疲,一箪食,一瓢饮,不断充实自己、攀登高峰。世间哪有神,不过都是厚积薄发,才能缓缓出头。

敢于挑战逆境,才不负青春;做到不偏不倚,才饱含精神;坚持不懈奋斗,才厚积薄发。写字就如人的成长,每个笔画固然重要,字的整体更为重要。没有规矩,哪有方圆。可以说,人的成长也需“描红”。年轻人想要成为独立的、顶天立地的人,还应该遵循法律和道德的描红方格,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方能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辽沈晚报记者王月宏

借“学写字”喻“学做人”

解读人:特级语文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海威学生课堂客座教授王威

高考作文十大经典(名家解读高考作文)(4)

今年的新高考Ⅱ卷作文看上去并没有延续近几年主流考查的社会热点,而是考查中学生古今贯通、以文化人、传承中华文化的主旋律。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剖析这个漫画主题作文的时候,不仅拍案叫绝!

这个主题选材宽泛,考生可以选择“红色百年”的题材,用描红来写“人”字,这是一个信息,正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之路,从南湖游船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正是逆风起笔,藏而不露;从建军到新中国成立不正是中锋用笔、不偏不倚;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不正是停滞迂回,缓缓出头;而如今的中国共产党不正是带领着中国人民从成功走向成功,即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时,这个主题正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最完美的体现,中锋起笔,不偏不倚正是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借“学写字”喻“学做人”。题目中要求“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事实上,这也是考察学生能否将以往的材料进行整合,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责任编辑:万珍妮)

我要留言

来源: 辽沈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