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文化内涵(每日鉴赏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文化内涵(每日鉴赏十六字令三首)(1)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作者自注:

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注释:

[离天三尺三]民谣成句。形容山高。

[酣]尽情,痛快。

[锷]刀剑锋刃。《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品评:

三首小令皆以“山”开篇,故“山”字可视为词题,写的是长征初期到后期整个过程中,毛泽东对“山”的感受。“山”的形象,经拟人化处理,有了生命的、政治的寓意。

中国南方、西南方多山,是事实;这个多山的区域正是红军长征必由之路。经历长征,即是经历山对人的考验。人在被考验时,也加深了对山的理解。

第一首词,突出山的巍峨高峻。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劈空一个“山”字,是在飞马驰骋中的视觉形象。“未下鞍”,是对民谣“马过要下鞍”的反用,强调红军战士的战斗英姿。“惊回首”二句,极状山之“高”;人又在山上,故实写“人”之高。

第二首词,突出山的磅礴气势。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是将静态的山,加以动态化。山连山,如浪打浪,如此,群山连绵便形同大浪前奔。这是毛泽东的艺术发现。因为以水势模拟山势情犹未尽,所以诗人复以千军万马比拟群山之势。“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是山的雄姿,也是红军雄姿!

第三首词,突出山的挺拔坚固。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是“剑”的形象,是坚不可摧、锐不可当的形象,是擎天柱的形象。故下句才有“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的结论。

本篇是咏物诗。咏物而有寄托,其意也深,其志也宏。一曲“山”的颂歌,实为一曲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颂歌。但它又不是纯然的颂美,身当大任的自信溢于言表。

来源:田秉鄂编著,《毛泽东诗词鉴赏》, 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7月第2版,第59-61页。

(根据《毛泽东诗词鉴赏》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