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证好考么 看了这篇之后再决定

潜水证好考么 看了这篇之后再决定(1)

越来越多的人在用新的方式旅行和感受世界,水肺潜水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被很多人称为“蓝色鸦片”的潜水究竟如何入门,这种方式是不是适合每一位旅行者,今天锦囊君和大家来聊一聊~

作为一个具有一定门槛的运动,想要感受潜水的魅力,除了来一次体验潜水,恐怕就是去考潜水证了。

什么是潜水证?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潜水组织主要是CMAS、PADI、SSI、NAUI、AIDA、TDI-SDI、PASI几个,其中主要做休闲潜水的组织是CMAS、SSI、NAUI几个,而其中最为出名,覆盖面最广的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PADI

不论是休闲潜水、自由潜还是技术潜水,都是一项“技术活儿”。通过在这些潜水组织学习潜水技能与知识,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潜水证,用于证明拥有什么样的潜水技能,潜水技术如何。拥有潜水证,也就表示不用教练在水下抓着,你也可以自行潜水,也意味着世界大多数潜点向你张开了怀抱(当然,各个潜点的门槛不同,并不是只有了最初级的OW证就哪里都可以去了,而且很多地方不仅需要潜水证,更需要经验)。

目前一些组织间也都可以交叉认证,所以对于考取哪个组织的潜水证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是从潜店的覆盖程度上来说,PADI的比较多。因此,接下来我们也都以PADI来举例。

潜水证好考么 看了这篇之后再决定(2)

图:穷游锦囊编辑部的小朋友

为什么考潜水证?

其实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一些考潜水证的理由,想要自由徜徉在海洋中而不是海面上,潜水证可能在很多地方都是必须的条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去考潜水证。如果并不是对潜水这项运动充满热爱,或者说,并不是对海洋充满兴趣和喜爱,潜水证并不是一个需要去考的东西。比如在很多海岛,浮潜已经可以看到很丰富的鱼群和珊瑚。

潜水证好考么 看了这篇之后再决定(3)

如果仅仅是因为如今这是一项比较流行的运动,就想追一下潮流,那么并不建议盲目去考证,可以选择先尝试一下体验潜水,确认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水下的环境、背着气瓶的状态和这种运动。

学习的过程需要花费时间、经历和金钱,只是为了追一个潮流,而之后有可能却不怎么潜水,那么潜水证就只是一个卡片,没有任何用处。

去哪里考?

随着潜水这项运动的逐渐流行,现在可以考潜水证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形式也很丰富。

国内教学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可以考取潜水证的地方,一些是在泳池教学,还有在三亚等地是可以到开放水域进行练习的。虽然通过泳池教学也可以模拟平静开放水域的环境,但是海洋中存在的各种情况、洋流等都无法模仿,所以并不太推荐这种方式。如果一定要在国内考潜水证,可以选择前往三亚等地。

国内理论 国外下水

目前很多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的潜水学校不仅提供中文教学,同时也考虑到中国学员假期时间可能不够的情况,提供了在国内通过网络教学、线上课程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前往潜水学校,在泳池以及海洋中完成接下来的平静开放水域和开放水域的实践课程,最终通过考试拿到潜水证。

境外教学

这是目前最为主流的一种学习、考取潜水证的方式。很多旅行者也会选择前往东南亚海岛等地旅行的同时考取潜水证,通常OW证需要四天的时间,通过理论学习、考试、泳池教学和四次开放水域教学和考试完成。而AOW课程则更短一些。

相较于国内的许多潜校的价格,国外的很多潜校价格会便宜很多,比如东南亚的大部分区域,加上便宜的机票和美丽的海岛风光,这种度假 考证的模式也就更受欢迎。

而具体去哪里考试,则可以根据计划进行,目前日本冲绳,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的海岛,澳大利亚、埃及、马尔代夫、塞班等地都有中文潜水学校,如果英文比较好,选择当然也就更多了。

潜水证好考么 看了这篇之后再决定(4)

怎么考?

关于怎么考潜水证,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最基础的开放水域潜水(Open Water ,简称OW)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大致流程。OW一共需要4天的学习和考试时间,包括知识点的学习、泳池教学以及水下实践三个部分。

第一天

通常第一天都是在视频和书籍学习中度过的,学员们可能会被集中在教室里,或者各自在住处通过看视频和书的方式学习1-3单元的内容,主要为认识潜水设备、了解潜水的注意事项等的介绍。

第二天

上午通常会由教练对学员进行测试,然后讲解知识点,再继续视频学习4-5单元的内容,并且考试。下午则进入泳池教学的阶段,在学习潜水前,首先教练会对大家的水中技巧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后,就要从潜水装备的组装开始学习,包括潜水的基本手势、二级头的巡回、使用潜伴的备用二级头、面镜穿脱排水等。

第三天

上午依然是泳池教学,在复习头一天下午的泳池内容后,会学习水下穿脱BCD、气瓶复位等内容。下午则正式开始潜水之旅,会在海里完成两次潜水,每次下水都有需要完成的固定动作,当然,这两次下水都不会很深,主要以适应和熟悉潜水的整个过程为主。

第四天

最后两潜,也是考取OW潜水证的最后考试阶段,需要在水下完成教练指定的动作,最终就可以获得潜水证啦~!

虽然看上去并不困难(实际操作也确实不难),但是对于各部分我们还有一些温馨提示。

理论学习

这一部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了解潜水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存在的危险性。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才能理解为什么两次潜水之间需要休息一段,为什么很多潜水地点的提示中都写了潜水后XX小时内不能搭乘飞机等。

虽然这部分内容相对枯燥,可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毕竟有考试在等着你,毕竟生命更重要。

泳池教学

这里是真正开始学习潜水技巧的第一步,教练会在这里对你的水性进行测试,在通过测试后会在这里学习潜水设备的装卸、穿戴、检查及应用,学习潜水的姿势、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各种基础的潜水手势、技巧。

潜水证好考么 看了这篇之后再决定(5)

在一阶段,一定要认真学习,特别是对各种动作、技巧要熟练掌握,不要害怕向教练提问,也不要抱着得过且过的心里去面对教练每一个动作的检查。比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让你的身体记住正确的流程、状态的过程,如果可以在这个阶段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掉问题,当你进入大海时,就会更加顺利,也就可以更快领略到潜水的乐趣。

比如水下穿脱面镜、比如潜伴间配合的备用二级头的使用,这些内容在第一次尝试时也许会紧张害怕,甚至一些朋友会因为无法控制不用鼻子呼吸或者是在更换为备用二级头时过渡紧张而出现呛水的情况,这是都不要第一时间上浮,如果养成了上浮的习惯,在真正进行潜水时会非常危险。请保持冷静,根据教练的知道调整呼吸,或者找到自己的问题,有时候只是因为咬二级头的嘴型不太对,或者是自己情绪紧张造成的。

在泳池中,不仅要学会技巧和动作,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潜水时的呼吸方式,养成良好的潜水习惯。

出海潜水

离开泳池,出海潜水,才是真正开始体验潜水这项运动。

在最初几次潜水中,不仅需要完成规定的一些动作,熟悉下潜和上升时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看气压表、潜水表,尽量去掌握中性浮力、呼吸,努力让身体在水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让身体记住潜水的动作和感觉。

潜水证好考么 看了这篇之后再决定(6)

除了这些潜水的技巧与知识,在出海潜水时,教练也会提醒很多身为一个潜水员应该注意的细节,正如PADI秉持的保护水下生态环境的环保理念,成为一个潜水员的同时,也同样也承担了保护海洋的责任。当然,由于现在潜店、教练人数众多,所以也存在着他们并没有告知学员这些细节的可能,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除了潜水技巧,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1. 不要触碰任何水下的动植物、不论是珊瑚、海龟或者任何鱼类。不仅因为水下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可能因为触碰而受伤或中毒,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有可能对它们造成惊吓,或者导致它们的离开。同样,在刚刚开始潜水的一段时间里,对于中性浮力的掌握可能还不够熟练,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在水下乱动,因为你的脚蹼也很有可能会对周围的珊瑚或鱼群造成影响。

2. 不要涂抹防晒霜下水。确实,出海潜水很容易晒黑,而我们的大众审美优势以白为美,所以很多人可能对防晒这件事十分看重。但是,防晒霜对于珊瑚等海洋生物的伤害很大,如果想要能够一直看到水下多样多彩的世界,请放弃防晒霜,水母服、防晒面镜等物理防晒措施一样可以保护你。

3. 基本上所有出海的船上都会有垃圾桶,所以不要把任何垃圾扔到海里。当我们潜水时,可能还会遇到被鱼线、垃圾勾住、缠住的水下生物,教练也会去帮助它们重获自由,看到水下的垃圾也会拾起来带回船上处理。我们在水下都可以这样去做,更何况是在船上呢?

有了潜水证之后

拿到潜水证之后,当然就是前往世界各地去开始自己的潜水之旅啦~

但是不论去哪里,都请以自己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准则,比如很多旅行者对于仙本那的风景十分期待,但是如果刚刚学会潜水,尽量不要直接前往仙本那(是的,最然那里允许ow的潜水员前往),仙本那的水底经常有流,如果在潜水技巧不熟练、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遇到流,也有可能对潜水员的自身安全造成影响。

潜水证好考么 看了这篇之后再决定(7)

潜水是一个需要经常实践的运动,所以如果并没有机会或实践时常去潜水,其实考证就有点儿浪费了。但是如果你对潜水充满热爱,之后可以继续进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最后,潜水始终是一项存在着风险的运动,如果只是作为旅行中一种体验和感受世界的方式,我们还是希望这种方式带给你的总是美好的感觉。

世界上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潜水地点?点击👇👇阅读原文,在穷游锦囊App内搜索“潜水”,给你所有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