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首次错失豪车市场销冠(与豪车一哥宝座渐行渐远)

说到奔驰汽车,由于它拥有百年的造车历史,并且生产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汽车,所以一直以来被国人高看一眼。从奔驰公布的11月销量来看,该品牌当月销售新车5.52万辆,环比增长15.5%,同比下滑21.1%。其中北京奔驰国产车销售4.4万辆,环比增长19.6%,同比下滑23.2%。进口车销量为1.2万辆,环比增长2.9%,同比下滑12.8%,新能源车销售3000辆左右,环比增长77.0%。

奔驰首次错失豪车市场销冠(与豪车一哥宝座渐行渐远)(1)

在今年1-11月中,奔驰销售69.3万辆新车,同比下滑2.5%,其中国产奔驰销售53万辆,同比下滑7.4%,进口奔驰销售16.3万辆,同比增长17.9%。1-11月,奔驰新能源车销售1.4万辆,同比增长319.3%,其中纯电车型销售5198辆,同比增长76.9%。从相关数据方面来看,奔驰品牌的进口车板块和新能源板块同比增长,但是主要的国产车型板块却有着很大幅度的下滑,导致整体销量受阻。此外在我们印象中应该占据头名的奔驰已经连续多月被宝马超越,老大的头衔一去不复返。

在BBA三巨头中,奔驰无疑是定位最为豪华的一个;宝马位居第二,定位运动的纯粹性;奥迪目前排名第三,主打科技感,但也能算是第一梯队,把它跟奔驰宝马放在一起显然是抬高了它的地位。那么奔驰这样一个定位最高,最为尖端的品牌为何折戟了呢?

奔驰首次错失豪车市场销冠(与豪车一哥宝座渐行渐远)(2)

奔驰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但可以大体分为内因和外因。奔驰自身的问题由来已久,比如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便一直都存在利益竞争,它们有着两条不同的销售渠道,进口奔驰和国产奔驰相互之间内耗,一款车型的价格没有可比性,甚至出现了国产车比进口车贵很多的情况,正因如此奔驰的销售渠道一直备受消费者诟病。虽说奔驰品牌在后来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却无济于事,只能一直在内耗中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在车叔看来,奔驰是一个特别傲慢的品牌,奔驰旗下的很多产品都被年轻人称为老年车,针对年轻消费者的开发并不多,还没有宝马和奥迪品牌的多元化。相比宝马和奥迪来说,奔驰旗下的产品普遍比同级别要贵出那么小几万,而且没有优惠。与此同时,在缺芯大背景之下价格优惠收窄甚至加价是车企应对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价格门槛本就居高的情况下,奔驰旗下部分车型已经出现了加价,这对于部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奔驰首次错失豪车市场销冠(与豪车一哥宝座渐行渐远)(3)

除此之外,奔驰的质量问题和服务态度问题也是饱受诟病。其中,奔驰在最近一段时间又一次性发布了三批次召回,涉及进口和国产车辆共计约4500台左右,这些车辆或面临座椅偏差,传感器松动,或面临软件更新故障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8月正式上市之后,全新一代奔驰C级便已经在国内备案过两次召回计划,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官网显示的信息来看,奔驰曾在10月22日因安全气囊存在隐患而召回过部分全新一代奔驰C级,当前统计召回车辆3954台,其中有多少款全新车型不得而知,但这无一不反映出奔驰旗下的产品质量确实不过关。

同时,奔驰品牌还存在店大欺客的现象,很多去过奔驰4S店的朋友应该有着这样的体会,进入店面时销售顾问经常是爱搭不理。之前车叔身边的朋友便遇到过销售顾问打电话询问是否订车,当时他有事在忙便没说太多,结果第2天准备微信联系时,忽然发现被顾问拉黑了,虽然这位销售的行为不能代表所有奔驰品牌的销售顾问,但是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奔驰首次错失豪车市场销冠(与豪车一哥宝座渐行渐远)(4)

奔驰品牌所面临的外部问题相对较少,主要是芯片短缺。芯片短缺给众多厂商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对奔驰的伤害好像是格外大了一些。近日戴姆勒首席执行官Ola Kallenius重申了之前发表的关于全球半导体短缺会给奔驰带来多大影响的言论,他表示,奔驰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但全球半导体短缺限制了奔驰的生产,对于某些型号的车型,实际交付时间要比预想的时间长,甚至有可能超过一年。此外据媒体报道,由于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短缺,北京奔驰的工厂班次由原来的“三班倒”调整为“两班倒”。

奔驰首次错失豪车市场销冠(与豪车一哥宝座渐行渐远)(5)

如果说哪个汽车品牌有信仰,那么奔驰绝对名列其中,在大多数人看来开奔驰就是身份的象征,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奔驰在国内汽车市场大杀四方,但是久居高位却滋生了傲慢无礼的态度。近些年来,奔驰品牌的问题不断,久被负面信息缠身,如今的奔驰虽然依旧稳占头部位置,但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统治力,与老大的头衔渐行渐远。如果奔驰后续不能再有所建树,未来的品牌价值或许会越来越低,直到信仰全无,愿奔驰且行且珍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