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是定律还是效应(34修昔底德陷阱)

引言

如果把2019年的新闻列一个排行榜的话,那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肯定是榜上有名。这也引起了许多国人的焦虑,对很多人的现实生活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我在网上也看到了许多人的议论,其中最常出现的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修昔底德陷阱"。不过我发现很多人谈这个词都是泛泛而谈,根本没有理解这个词的原意。

如果你记性好的话,还会记得在中学历史见过修昔底德这个名字,他写的厚厚一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研究古希腊历史的必读书。而"修昔底德陷阱"也是从这本书里面提炼出来的精辟结论。修昔底德本人并没有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这个名词,而是由我们后人总结提炼而成。修昔底德本人之所以写这本书,他的目的是给后世的我们一个参照物,人类历史虽然不可能完全重复,但却压着同样的韵脚

修昔底德陷阱是定律还是效应(34修昔底德陷阱)(1)

希波战争地图

雅典和斯巴达明明在希波战争中还是可以交付后背的战友,为什么过了短短的几十年就爆发了如此剧烈的冲突。到底是什么原因号,让这两个古希腊最有名的城邦,双双走向了毁灭。满满600多页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清晰的记载了导致这场战争的曲折细节。修昔底德写的几百万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主要的故事线就是雅典和斯巴达为什么开启了这一场大战。

是后人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当中发现了这个结论,雅典势力的不断增长,导致了他的对手斯巴达的恐惧。所以当雅典有可能威胁到斯巴达的主导地位的时候,哪怕有一丁点火花,都有可能推倒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爆发剧烈的冲突。很多人也因此断定,当一个新兴政权崛起的时候那战争将无法避免

把战争作为人生目标的斯巴达人

如果你看过斯巴达300勇士这部电影,那你一定对电影中斯巴达国王和士兵的勇武,深深折服。其实电影当中主要角色的性格刻画得还是相对准确的,当时的斯巴达人大致就是这样的形象。斯巴达到现在也是一种尚武文化的象征,而斯巴达的军队在当时的古希腊也是无人能比的。这就和斯巴达的社会规则分不开了。

修昔底德陷阱是定律还是效应(34修昔底德陷阱)(2)

电影:斯巴达300勇士

当时的斯巴达唯一的目标就是战斗,整个斯巴达王国就像是一座兵营,所有公民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战争。而且最为残酷的是他们只允许身体条件合格的婴儿活下来,如果当时生下了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婴儿,那他的命运就将是被抛入荒野,一个斯巴达公民他的唯一目标就是战斗,而其他的事情都交由奴隶来完成。

一个斯巴达公民7岁开始就被带离家庭,统一到军事学院接受培训。他们的军事学院可没有我们现在学校那样温馨,孩子们在里面被训练着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满了20岁,他们就可以娶妻生子了,不过他们还得住在兵营当中,和其他人一起吃饭一起训练,一直到30岁。当服役年限满了23年后,他们才能获得完整的公民身份和加入议会的权力。只有年满60岁,你才有不服兵役的权利

修昔底德陷阱是定律还是效应(34修昔底德陷阱)(3)

斯巴达的战争

你可能不明白满60岁退伍的含义,毕竟我们现在退休年龄也是60岁左右。可是你忘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到七十古来稀",我们很难体会到,在那个寿命普遍较短的时代,60岁解除兵役是多么的艰难。甚至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的斯巴达人都活不到60岁,这意味着他们从出生到死亡大多都是活在军营中。我们现在都在歌颂岳母刺字的伟大,而当时斯巴达的母亲将自己的儿子送往战场的时候,他们告诉自己的孩子"要么凯旋归来,要么战死沙场"

希波战争之后雅典走向了巅峰时期

而当时的雅典却是一个和斯巴达完全不一样的城邦,雅典人以自己的智慧和文化作为骄傲的来源。雅典的地理环境其实非常一般,他是一个贫瘠的港口城市,而高耸入云的山脉把雅典和整个大陆隔绝开来。雅典人想要在这块贫瘠的土地当中生存下来,他们只有选择贸易,因为自己拥有的这些土地,实在是养不活。

修昔底德陷阱是定律还是效应(34修昔底德陷阱)(4)

雅典卫城复原图

和斯巴达的军事形态不同,作为贸易社会的雅典他的标签就是开放。雅典的学校吸引了来自希腊各个地方的学生,贩卖橄榄油和珍贵物品的商人也源源不断的朝这里涌来,当时的雅典就是地中海的纽约。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雅典孕育出了和斯巴达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他们称之为"民主"。所有的雅典公民都有权利在议会当中说出自己的主张,并且投票做出所有重要决定。

公元前490年波斯的入侵让雅典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在萨拉米斯海战当中,雅典的海军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以一敌三击溃了来访的波斯海军,这使得雅典一改从前贸易国家的形象。随着雅典海军的崛起,雅典城邦也吸引了全希腊的商人和海员来这里进行海洋贸易,雅典开始了惊人的经济文化方面的腾飞。

修昔底德陷阱是定律还是效应(34修昔底德陷阱)(5)

雅典学院

其实雅典选择海军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我们现在都知道养海军是最烧钱的事,在古代也是一样的。只有雅典这样通过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国家才有这个实力来供养海军,而且雅典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它只有发展海军这一条路。这其实和后世的英国非常相似,因为在这样的地理环境当中发展陆军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所以雅典就走出了和斯巴达截然不同的一条道路。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导致古希腊一蹶不振

雅典的海军一开始只是为了打击波斯人的舰队,打败波斯人之后,雅典也逐渐转型成了一个海洋帝国。当时为了抵抗波斯,雅典和自己的邻国组建了一个同盟,同盟国负责出钱,希腊则利用这些资源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海军。可是战争后,雅典人并没有把海军就地解散,而是依旧要求同盟国缴纳会费,这就使得有些国家感到不满。因为海军就算再强大也是你雅典的海军,凭什么要我们花钱养你的军队,所以有些国家就开始蠢蠢欲动。

修昔底德陷阱是定律还是效应(34修昔底德陷阱)(6)

雅典的海军

雅典的崛起让陆上强国斯巴达也感到了威胁,因为在波斯撤退之后,斯巴达为了宣告自己对希腊世界的主导权,要求雅典不能修建城墙,这意味着斯巴达有意掌握雅典的一些弱点。毕竟斯巴达是陆上强国,如果雅典不修建城墙斯巴达就随时有能力攻陷雅典。可是雅典当然不想授人于柄,而且当时的雅典波斯战争希波战争当中也获得了一些自信,所以就明确拒绝了斯巴达的要求。就在这个时候,一些对雅典不满的联盟成员就开始投靠了斯巴达。

雅典当然不能放任这些人一个一个的离开联盟,一定要强势镇压这些人。因为一旦开了一个口子,退出联盟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雅典想要收拾这些叛徒,而斯巴达则强硬的庇护他们,所以很快雅典和斯巴达之间就爆发了冲突,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了。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那就是斯巴达攻陷了雅典卫城,扶持了几个傀儡。斯巴达也宣告了自己对于希腊世界的控制权。

修昔底德陷阱是定律还是效应(34修昔底德陷阱)(7)

雅典卫城遗迹

不过这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并不是代表了雅典的失败,而是整个古希腊文明的衰落。上面我们说的只是一个大概的逻辑,其实里面蕴藏着更多的是城邦内部的分裂。雅典的模式对于工商业的确是非常有利,但是对于当时的地主寡头来说却非常不友好。反过来说斯巴达的模式就是彻底的农业社会,但是城邦内部那些爱好开放和民主的人对此也充满怨言。古希腊就是在这样内部斗争的逻辑当中挖掘了自己,到了最后战争的胜负已经没有意义了,他耗尽了人心。当亚历山大的军队再次打来的时候,古希腊已经没有了抵抗波斯时候的团结和信心,被征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结语

你可能会问说了这么多我到底想说什么呢,我的结论就是修昔底陷阱其实可能是个误读,这这个说法根本就误解了修昔底德原本的意思。因为我们现在口中谈到其他国家的时候往往都说"中国怎么样","美国怎么样"我们都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其实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是一个整体呢,所有的集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人来组成的,人和人之间当然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

我们前面说了斯巴达的风格就是尚武文化,一个斯巴达公民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军营当中度过的,这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人对于斯巴达的印象。而雅典则是我们印象当中开放文明的城邦。我们也说了在希波战争之后,雅典在海军的模式当中既能赚钱又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这对于当时的斯巴达来说的确是一个威胁。

修昔底德陷阱是定律还是效应(34修昔底德陷阱)(8)

内耗的希腊世界

不过只要我们冷静下来问一问自己,一个国家内部就算再怎么团结,都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是一个想法。在希波战争的时候,所有人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抵挡波斯人的入侵,保卫自己的家园。可是等到希波战争之后,久违的和平到来了,人心也就开始乱了。斯巴达内部也开始出现那些向往雅典城邦当初花花世界的人,而雅典城邦内部拥有土地的人也开始向往着斯巴达的生活。

所以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之前,城邦内部也开始了一阵阵的撕裂和内斗,而这种撕裂才是比战争更加恐怖的事情。古希腊就是在这样一阵阵的内部撕裂当中迷失了自己,所以当亚历山大的军队再次来到古希腊的时候,他们已经忘记团结,只会内斗了。而且修昔底德陷阱这个结论也只是美国人在21世纪总结出来的一个结论而已,并不是修昔底德本人的,所以我们再次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一个组织并不是一个集体,它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参考文献:《西方史纲:文明纵横三千年》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