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

《水浒传》梁山大聚义时,一百单八将进行大排名,所有好汉按照石碣上的顺序,依次入座。武艺高强、屡立战功的病尉迟孙立排在第三十九,没能进入三十六天罡系列。不仅如此,在梁山大分工时,武艺明显不如孙立的镇三山黄信,却被任命为十六小骠骑兼远探出哨头领领班,孙立连这个以武功排名的职位都没捞着。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1)

从孙立的排名、职位两个方面衡量,确实都偏低了。因而,病尉迟的排名任职问题现在似乎成了《水浒传》一大热点,引发了十分激烈的讨论。但是,无论怎样辨析、解读,立粉和立黑都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我们太纠结文本表面的故事,没有从施耐庵的曲笔深意中去讨论孙立的排名任职问题。

其实,孙立排名职位低,并非宋江故意排挤打压,也不是孙立武功战绩不够,而是另有其他原因。假如我们透过文本看真相,孙立排在地煞第三名,被几乎没有什么用处的朱武、黄信力压,原来是施耐庵藏着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历史真实。了解了其中的缘故,不仅不会为孙立叫屈,反倒会为施耐庵击节叫好。

这是怎么回事呢?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2)

孙立原本铁定三十六天罡人物

施耐庵以《大宋宣和遗事》做蓝本创作《水浒传》,这一点是公认的定论。这部笔记体野史中,有一份梁山三十六人名单,这份名单大概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的蓝本人物。鉴于篇幅,此处不罗列这份名单,只简要讲一讲其中与梁山三十六天罡的不同之处。

这份名单中,有铁天王晁盖、病尉迟孙立、摸着云杜迁,还有一个绰号叫“火船工”的张岑,这几位,最后都没有出现在三十六天罡之中。其中,晁盖被摒出一百单八将之列,孙立、杜迁则从三十六人名单中划去,打入地煞系列。诸如李海、李进义、穆横、张岑、阮进、关必胜等等,人名也与梁山好汉有差异。除此之外,解珍、解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都不在这份名单之中,张横的一丈青绰号给了扈三娘,自己被改做“船火儿”。

在这部笔记体野史中,病尉迟孙立赫然名列三十六人名单。而且,他还有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这段故事说的是,孙立与杨志、李进义、林冲(一做林銶)、王雄、花荣、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必胜都是朝廷指使,他们结为兄弟,一同去押运花石纲。返程时,不知何故,孙立一个人掉了队。于是,青面兽杨志便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境内)等候孙立,其他十人回京交差。

杨志在颍州等了很久,不见孙立赶来,又遭遇大雪天气,进退不得。杨志花光了盘缠,不得已拿出一口宝刀变卖。由此,便引发了杨志因卖刀起纠纷,当街杀了一个二少后生。因为杀人,杨志被判充军僺州(今豫北境内)。押解途中,孙立赶到。孙立一见杨志做了囚徒,便赶紧回汴京,聚齐十一个兄弟赶往僺州途中,杀了解差,救出杨志,一同去了太行山落草。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3)

后来,晁盖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便邀请太行山的十二个兄弟入伙。孙立等人接到邀请后,立即来到梁山,加盟了铁天王晁盖的队伍。过了一段时间,晁盖去世,宋江才因杀了阎婆惜,从郓城县上山入伙。宋江在逃跑途中,躲进了玄女庙,得到了一卷天书。凭借这卷天书,大家推举宋江做了寨主。

从这段故事中看,孙立不仅是三十六天罡的原型人物,而且,也是梁山的元老之一,比宋江的资格还老。因而,在这份名单中,孙立排名第二十。

其实,施耐庵写梁山三十六天罡,主要参照的是另外一份名单,即南宋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这份名单比较接近《水浒传》三十六天罡,其中,只有入云龙公孙胜、豹子头林冲不在名单之列,其他大部分梁山三十六天罡都在龚开的画赞名单里榜上有名,只是极少数好汉的绰号、名字有点差别而已。

这份名单同样有病尉迟孙立,而且,排名第九,相当于《水浒传》小李广花荣的位置。假若施耐庵完全按照这份名单排名,孙立就是梁山领衔八骠骑的武功高手了。这样的排名,大概立粉们便没有话说了,孙立的问题也就不会成为热点了。从《水浒传》中的孙立看,他似乎具备这样的实力。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4)

估计,施耐庵当初排名时,大概也考虑将孙立安排在这个位置上,毕竟两份名单中都有这么一号人物。所以,当花荣占据这个位置后,施耐庵给孙立增加了一门武艺,此人的箭法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一定是通过权衡之后,公孙胜被写成了道术高强之人,是梁山替天行道的总监军;林冲又要肩负逼上梁山、弑杀寨主改变梁山命运的重任,这两人就得进天罡系列了。于是,在解决掉晁盖问题后,就把孙立挤进地煞行列了。

按说,两份名单中都有孙立的名字,病尉迟又是有故事的人物,上梁山时间也很早,无论如何也是铁定的三十六天罡之一啊。即便是施耐庵要把公孙胜、林冲调入天罡系列,把谁挤下去不可以?而且,无论挤掉谁,在写这个人物时,少给点笔墨就搞定了。

施耐庵不仅偏偏挤掉了孙立,还没少给他写故事,还把他的武功写得很高强。《水浒传》中,孙立不仅枪法了得,鞭法也几乎与呼延灼相当,箭法还很不错。这岂不是在气人嘛,这么厉害的人,你施老先生为何把他打入地煞系列,还要被两个几乎没用的人压制着呢?!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5)

孙立的战绩够不够天罡资格

以上讲的是孙立的历史蓝本,此人原本就是各路大神早就认定的三十六天罡,以《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论,施耐庵是没有理由将这个人排挤出天罡系列的。

挤出来便也罢了,给点补偿,不再重点写他就是了。杜迁被打入地煞,《水浒传》中便没有了他更精彩的故事,但施耐庵以第一任梁山寨主这等高额代价,回报了杜迁。同样,晁盖也在施耐庵的笔下成佛了,托塔天王其实就是北方多闻天王,佛教四大护法之一。孙立的遭遇就惨了,不仅排位、职务都很低,而且,还有被当做八骠骑用,给梁山立了不少功劳。打仗有他的份,论功排名却轮不着他。

孙立在施耐庵的笔下,原本是登州兵马提辖,出场时,此人就显得很不一般。施耐庵写道:

孙提辖下了马,入门来,端的好条大汉,淡黄面皮,落腮胡须,八尺以上身材……。射得硬弓,骑得劣马,使一管长鎗,腕上悬一条虎眼竹节钢鞭,海边人见了,望风而降。

有的好汉上山之前写得很威猛,上山之后然并卵。孙立不一样,出场时气场很足,上梁山后也是英雄了得,屡立战功。这一点,与他的直接上司镇三山黄信形成了鲜明的反衬。

孙立十分的讲义气,完全符合梁山义字当先的人品个性,可谓“又红又专”的梁山造反好汉。为救弟媳顾大嫂的兄弟解珍解宝,舍弃提辖不当了,联合登云山草寇劫了大狱,直接奔梁山而去。这等人物,不比鲁智深、武松差多少。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6)

孙立尚未到达梁山大寨,就在石勇的酒店里了解到了宋江两次攻打祝家庄不利的情况。听完石勇的介绍之后,孙立哈哈大笑,说祝家庄的教师爷铁棒栾廷玉是他的师兄,两人无论武艺、个性都是知根知底。于是,孙立献了一计,自报奋勇去祝家庄卧底,与梁山里应外合打下祝家庄。

吴用采纳了孙立的建议,因而,非常顺利的打破了这个朝廷堡寨。孙立尚未进入聚义厅,便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这件功劳之大,恐怕梁山其他武将中没有几个人能及。

攻打祝家庄是梁山主动出击的第一仗,也是宋江确立梁山实际领导者的开山之作。从这一仗开始,梁山在宋江的率领下,将战事步步升级,下一仗打的就是与朝廷高俅有非常密切关联的高唐州。然后,将高俅派来的呼延灼杀得片甲不留。打青州则是直接把战火烧到了宋徽宗的卧榻之侧,慕容贵妃的哥哥青州知府慕容垂死于秦明的狼牙棒下。

是以,祝家庄之战是宋江及梁山好汉反官府、反朝廷、反宋徽宗的奠基之战,也是梁山步步走向强大的重要起点。因而,孙立的功劳不仅限于打下一座祝家庄,其卧底的意义对于梁山而言非常深远。

然而,在大排名时,孙立竟然还不如被他解救出来的,功劳、武艺都不及他的解珍解宝兄弟。这就大有蹊跷了。

此后,孙立参与了攻打高唐州、抗击呼延灼、聚义打青州、一打曾头市、两打大名府,凌州接应关胜等大小战役,屡立战功。就凭这些履历,孙立完全具备进入天罡系列资格。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7)

孙立为何没有进入三十六人大名单

以战绩、履历来衡量,尤其是那解珍解宝兄弟做参照,孙立没进三十六天罡,确实不能令人信服。在读者的眼中,孙立被打入地煞吗,大致有这样几条主要原因:

孙立背叛栾廷玉,是不仁不义之举,因而招致宋江嫉恨。这一点很有点道理,梁山好汉以义气当先,当然是不能背叛出卖的。何况,宋江非常喜欢栾廷玉,说他是条好汉,假若栾廷玉没死,宋江一定会说服他上山。那么,此人肯定就得占据天罡一个席位了。本来是给栾廷玉留的天罡席位,孙立搅局,自然也别想顶替师兄了。

其实,梁山好汉在上山前充满了相互挖坑、出卖与背叛。最著名的就是吴用设计逼晁盖上梁山,林冲沧州道出卖鲁智深,吴用、李逵砍死四岁小衙内,坑害朱仝……简直是不胜枚举。因为,这些人都是妖魔,需要在梁山改造然后“还道”,出卖、背叛不足为奇。况且,孙立做卧底,是两军交战,间谍、情报战无所不用其极,有什么好指责的?

关于栾廷玉,此处说一句题外的话。绿野老道读过一个很早的版本,宋江当时说的话是“只可惜走了栾廷玉那个好汉”。正因为此,梅本《水浒传》、《荡寇志》等一些续书都让栾廷玉重出江湖。想必,宋江在祝家庄说的这句话,也是存在版本问题的。

所以,宋江因为没有得到栾廷玉而嫉恨孙立,在大排名时打压他,这条原因恐怕不能成立。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8)

孙提辖是登州系,不是宋江的嫡系,被分化瓦解。这是一条不太靠谱的理由,是脱离文本制造的“水浒阴谋论”的一部分。这条理由说的是孙立率领登州劫狱队伍上梁山,并没有先找宋江,破坏了宋江的规矩。很多好汉上梁山,当着晁盖的面都说是投奔宋江的,孙立却先去了梁山,一点都不给宋江面子。

而且,登州系有孙立兄弟、顾大嫂、解珍、解宝,以及登云山的邹润、邹渊叔侄,实力还是比较强劲的。所以,宋江记仇且担心,便把解氏兄弟留在天罡系列,把登州系头子打压到地煞之中。于是,这个派系被瓦解,宋江取一心腹大患,为顺利招安搬掉了一块绊脚石。

宋江这么做不怕梁山好汉造反吗?除了登州系,还有三山系、晁盖系……如此明目张胆的搞分裂,宋江还能坐得稳寨主之位?梁山好汉岂不是都变成了无知、白痴,任由宋江玩如此拙劣的阴谋而仍然拥戴宋寨主?抹黑宋江不要紧,切不要太低估梁山好汉,连同一百零七人全部黑掉了。

孙立武艺不够高强,达不到五虎八骠水准,进入地煞很正常。这一条理由是最受争议的,孙立的武功到底有多高,是不是能够达到五虎将八骠骑的水准,还真的不好下结论。从书中描写的情况看,孙提辖有过两次出场单挑的记录,其中,一次是假打另一次也有疑似假打嫌疑。

在祝家庄做卧底时,为了把戏演足,孙立替祝家庄出马迎战梁山队伍。宋江阵中,拼命三郎石秀出马,挑战孙立,两个打了五十个回合,孙立就把石秀活捉了。这场厮杀之后,施耐庵在书中交代:“看官听说,石秀的武艺不低似孙立,要赚祝家庄人,故意教孙立捉了,使他庄上人一发信他。”于是,有读者得出结论,孙立的武功上限是石秀,而石秀仅仅排在十大步军头领的倒数第三位,肯定不如前面的鲁智深、武松,比刘唐、雷横、燕青、杨雄要差一点,是进不了八骠骑的。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9)

这个结论很有说服力。但是,施耐庵说的是“不低似”,而不一定就是“高于”,孙立、石秀的武艺应当是同一水平线上的,真打一场,也是平局。那么,在梁山一流高手、超一流高手中,谁又能打赢谁呢?就连林冲、呼延灼这样的五虎将,以及花荣、徐宁、杨志这样的“强彪”,都是平局大师,石秀、孙立战平,一点都影响这两人进入一流、甚至超一流,至少准超一流的武将行列。

孙立大战呼延灼,三十回合战平,大概就能说明,超一流战将之间难分胜负,“不低似”这三个字不能降低孙立、石秀的武功水平。但是,呼延灼、孙立这两人只打了三十个回合,按照施耐庵五十个回合的平局的上限,孙立定位在准一流战将线上,恐怕比较合适。这样,孙提辖至少可以挤掉穆弘,进入八骠骑。假若排在史进甚至朱仝前面,也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孙立大战呼延灼,其中有仁义之心起了作用。因为梁山打的是车轮战,孙立压轴出场,见呼延灼打累了,便不用长枪,改用单鞭,以求公平对决。这一点,绿野老道也表示赞同。但需要了解的是,孙立绰号病尉迟,单鞭是其安身立命的绝杀武器。所以,孙立战呼延灼应当是使出了生平绝学。

无论如何争论,以武艺论孙立排名,还有一个无法解释的大难题。即便是孙立进八骠有点困难,但领衔小彪将应当是妥妥的没有问题吧,但为何又排在了黄信的后面呢?

种种理由都有道理,但细想起来,似乎又都没有道理。其实,孙立的排名与上面讲的三条原因并无太多的关系。施耐庵在设计这个人物时,大有讲究,其排名更是充满玄机。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10)

孙立的后期表现很蹊跷

在梁山大排名前,孙立参加了很多次战役,几乎场场没落下。但是,自从与杨志、黄信去凌振监督与接应关胜之后,孙立却莫名其妙的从梁山战阵中消失了。需要注意的一点,杨志按照吴用的意思去接应关胜,所带的两员副将是孙立、黄信,孙立排名在前。

打完凌州,接下来就是宋江攻打曾头市,这样一场大战役,孙立却被留在了山寨。之后,打东平府、东昌府,孙立都没有随队前往。这是什么情况呢?是不是宋江提前安排了排座次,在即将揭晓排名时,预先打压孙立呢?

这个疑问,还得去孙立蓝本人物中找答案。

龚开《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三十六人每人有一首四言赞诗,孙立的这首是这样说的:“尉迟壮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国功可成。

这首赞诗很清楚的讲到,孙立的“病尉迟”其实就是有病,这个“病”不是“并”的意思。绿野老道查阅了一些资料,没有查到“病”与“并”通假。所谓通假字原本就是字不够用,以及写(刊)了错别字而得来的一个古汉语专用名词。施耐庵写《水浒传》,汉字已基本够用,似乎不需要使用这个概念。不过,“病”若做以动用法,可以解读为“使尉迟病”,大概就可以解读为“赛尉迟”了。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11)

但是,施耐庵所采用的龚开诗句,把“病”就直接解读为“病”了,没有通假与以动的用法。孙立出场时,施耐庵是这样写的:端的好条大汉,淡黄面皮,落腮胡须。这就是有病。尉迟敬德面如锅底,绝非淡黄面皮,山寨版的病尉迟,岂可赛过正宗原版的大老黑。

与孙立同样淡黄面皮的杨雄,却是货真价实的有病,他的名字应当反着读“杨伟(读谐音)”。杨雄在蓟州的表现足以说明,此人真的没有一点雄性激素,内外都是个大老蔫。所以,施耐庵给他配了个拼命三郎做兄弟,以补其阳刚之气。

按照龚开赞诗来看,孙立因为有病,便失去了为国建功的机会。这层意思,在《水浒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上文讲到,孙立没有参加梁山最后三场战斗,就是龚开诗中讲到的情况。尤其是曾头市一战,孙立的缺阵,意味着他没能参与梁山的抗金之战。

《水浒传》中写了两次对曾头市作战,虽然打的对象没变,但对象的性质却发生了根本变化。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12)

曾头市是一个金国人设立在北宋境内的榷场,也就是边境贸易市场。晁盖攻打曾头市的时候,这个榷场管事的是“曾长者”,说明它就是一个金国人私人经营的自由集市。宋江出兵前,书中写得十分仔细,据时迁的情报讲,此时的曾头市“中寨是第五子曾升,与父亲曾弄守把。”原来的曾长者,现在有姓有名了,而且,还叫了一个汉人的名字。这就说明,曾长者做官了。果然,后文便直接把曾弄叫做“曾长官”。

那么,曾弄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官呢?简要交代,曾弄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提辖官,是专门管理榷场的。而且,曾弄这个汉人姓名,还有与北宋官府之间的关联含义——这是另一重历史隐喻,因不太涉及本文主题,搁下不表。从曾头市与凌州、青州之间的关系看,施耐庵在此挪借了南宋与金国相互建立榷场,重开边境贸易的历史。二次攻打曾头市,也隐喻了宋金海上之盟以及金国与北宋的战争。

因而,晁盖、宋江两次对曾头市作战意义大不一样,梁山第二次攻打这个金国人的榷场,就是为招安之后参与抗金的提前预演,是前哨战。书中有很多相关的细节,表达了施耐庵这一寓意,而且,史料中也有记载,“招安巨寇”杨志在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手下英勇抗金,得到李纲的高度赞扬。

孙立没有参加这场战斗,意味着孙立因“病”失去了在抗金时为国建功的机会。在抗金之后,梁山攻打东平府、东昌府,大有可能是隐写梁山好汉再度反抗朝廷的故事。这两场战斗,孙立也都缺席了。

这大概是孙立被施耐庵安排进天罡的一大原因,没能做到善始善终。以《大宋宣和遗事》、《捕盗偶成》等史料来看,梁山好汉在招安后“三十六人同拜爵”,孙立早早的退出,拜爵之时总不能少一人吧。于是,不如提前补齐三十六天罡,以免后文不好照应史料的记载。

但是,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孙立进地煞,还有更深层次的隐喻。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13)

孙立进地煞的终极解码

绿野老道认为,《水浒传》是一部隐藏着北宋历史与大明秘史的大书,绝非文本表面上那样,只讲梁山的故事。施耐庵的创作用意,是以梁山故事为线索,在其中隐含了历史真实吗,这也就是金圣叹所说的施公“曲笔深意”。关于孙立,施耐庵在这个形象中所赋予的含义隐藏得非常深。

上文讲到,施耐庵似乎有依据《宋江三十六人画赞》的蓝本,将孙立列为八骠骑第一的打算。所以,才将他的武艺定格在既能用枪,也能用鞭,还能射箭的全能型战将之上。但是,由于故事人物寓意的需要,施耐庵采纳了龚开赞诗的定位,在排座次前,让孙立两次在重大战役中隐身。

在创作过程中,施耐庵不断调整故事和人物所隐含的含义,恰巧,孙立这个名字与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巧合了。

《水浒传》开篇故事讲到,朱武、洪太尉隐喻的是朱洪武,也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那么,误走妖魔这件事,既隐喻了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同时,也隐藏着大明王朝的一件大事。按照孙立事情的解读,这件事情就是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标死后,没有从儿子辈的亲王中选拔接班人,而是将孙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施耐庵认为,这是朱洪武放出的妖魔。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14)

在误走妖魔故事之前,施耐庵以赵匡胤扫灭五代狼烟,开创太平盛世为全书立意。然而,误走妖魔后,北宋王朝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天下不再太平。而朱洪武放走妖魔,则导致了靖难之役,连续四年的皇权争夺,“二龙相戏”,天下不得安宁,百姓受苦受难。所以,施耐庵在写到宋仁宗朝时,有一处转折,说的是“三登”之世,“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谁道乐极悲生……”。

刚刚打败元朝,百姓受了些快乐,但朱元璋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决策,导致战乱,也是一种令老百姓乐极生悲的“妖魔”行为。

既然施耐庵认为是朱洪武放出了妖魔,肯定会在《水浒传》的人物、情节上有所照应,让后世读者能够了解这一段历史。其中,孙立进地煞,就是其中的一处重大隐写。

朱武是一个不文不武之人,《水浒传》中,此人根本就不善智谋,不通阵法。但是,因为他隐射的是朱洪武,所以,在地界做了一把手,对应地魁星,是魁首的意思。黄信有朱标的隐喻,他手中的丧门剑代表这他一脉不仅失去了皇位,而且不知所踪,无家可归。

那么,朱洪武、朱标之后,当然是“孙立”了。

孙立明地煞排名(原本是天罡人物)(15)

孙立假若进了天罡,就无法隐喻这段大名秘史,排在爷爷父亲前面,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由此,孙立不仅不能进天罡,也不能排在朱武、黄信的前面——“孙立”本来就是隐射朱允炆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